木坞 |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新时代、新论段、新思想、新生活。近来的日子,每天如正在转动的陀螺,不能停下。想想,生活中的休闲与小资,该去哪方寻觅。农耕思想的每一个人,首先是选择把自己的饭碗保住,只有在饥饿无忧之后,才考虑精神上的体验。只有后工业时代的人们,却更多的考虑其精神层面的享受。
翻阅中国历史,中国人之爱悠闲,有着很多交织的原因。中国人的性情,是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认可的。陶渊明、苏东坡、白居易、袁中郎、袁子才,都曾度过一个短期的官场生活,政绩都很优良,但都厌倦那种磕头的勾当,要求辞职,以便可以回家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留给后世的作品,大都表现了他们享受着休闲农耕生活的快乐体验,但快乐的生活下,他们思想充满了忧虑的理性哲理。
凡此,与中国的历史,特别是经济发展史有着充分的关系。中国自唐代就开始了市场经济,历经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自然是早早就进入了相对发达的冷工业时代。只是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洗涤,农耕文明再次充斥着五千年文明的华夏百姓。
诚然,这种历史的渊源,注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时下,富足了的国人,成为全球第一大出行旅游队伍,吃吃吃、买买买成为出行的快乐体验长卷就可见一斑。这种爱悠闲的性情是由于酷爱人生而产生,并受了历代浪漫思想潜流的激荡,最后又由一种人生哲学与国人的思想水乳交融。一如道家的入世与出世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考量。中国人能囫囵地接受这种道家的人生观,可见他们的血液中原有着道家哲学的种子。这也难怪,在“道可道,非常道”中,世人述说各有千秋。
只可惜,鲜有一些消息,传递着国人在快乐旅游,享受消费时,那种小百姓的私心贪欲、不守规矩、紊乱无序的性格与事实,这与消闲的浪漫崇尚额时不搭调。同时,消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有权势者和成功者独有的权利。从当下社交第一的APP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出,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无论美丑,外出度假、休闲消费、娱乐吃喝,必然要在朋友圈里晒晒,否则就没有“我到此一游”“我享用过此物”的高必格调。微信朋友圈成了高尚自负的心情产物。细心一想,这有几分相似于西方流浪者的尊严观念,他们骄傲自负到不肯去请教人家,自立到不愿意工作,聪明到不把周遭的世界看得太认真。
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些个浪漫主义就非常有意思了。是一个不一定要有钱才可以旅行,就是在今日,旅行也不一定是富家的奢侈生活。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说的,要享受悠闲的生活,所费是不多的。
倒是我等凡夫俗子,每天为了养家糊口,行走乡间,弯腰为五斗,似乎地小资可言,更无休闲可享。苏东坡的诗中不过写了一些“江上清风”及“山间明月”,陶渊明的诗中不过是说了一些“夕露沾我衣”及“鸡鸣桑树颠”。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和桑树颠的鸡鸣真的很小资吗?或许,只是古代名人在用诗意谈论和记载农村的情形,表现他们躬亲着的穷苦农夫生活罢了。一如今天,我们行走乡间,在农村土地了,奋力全面小康那份艰辛而又和谐忙乱的生活。为此,生活小资与否,只在于学会享受了没有,悠闲的生活只要有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只要学会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的时光态度。
学习儒家入世,主动、积极地为国也好。学习佛家转世,思想无常苦空、虚幻不实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济世度众,自求彼岸也好。学习道家引人出世,归功隐退、留下时间思考精神深处最细微的东西,弘扬内心安和与满足也罢。这一切终究只是个体在保证衣食层面之后,用以获得自己精神上的安慰而已。同时,悠闲的生活,也必须要有一种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方能享受。

每天,忙忙碌碌之中,没有几个人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无聊。有钱的人不一定能真真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没有金钱也能享受悠闲的生活。当我们学会知足,学会知趣,学会自知,学会格物,自然轻视钱财,热爱生活,珍爱人生。如此,才能真真懂得此中的乐趣。

也罢,苦中作乐。已经睡下的亲爱的孩子,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2017/1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