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根:人参 半夏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我很想给《伤寒论》补充一个方剂:

    中枢汤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伤寒论》(补充)条文:默默不欲饮食者,中枢汤主之。
    主证:默默不欲饮食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神农本草经》)

【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神农本草经》)

    中枢汤由三个方根组成: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炙甘草+生姜+大枣。

解读:“不欲饮食”,是因为脾不运化,胃不通降。人参自古都被认为是最健脾的一味中药,炙甘草补中气,二药组合,健脾补气,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起到脾升的作用;半夏和生姜组合,叫做小半夏汤(《伤寒论》条文: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半夏化痰止呕,生姜助胃腐熟水谷,止呕,引食物下行,二药组合,使“谷得下”,起到了胃降的作用;“人参+炙甘草”与“半夏+生姜”配合,正好完成了中枢脾升胃降的枢纽作用。如果不是停食或便秘等实证,“不欲饮食”则一定是虚证,所以“默默”;“炙甘草+生姜+大枣”则刚好补充中焦气血阴阳,解决因虚“默默”的问题。

    中枢汤并非我之发明,是因为涉及这个方根的方剂实在太多,处处都有这个方根的影子,它一直都在。这个方根理解了,很多方剂就可以迎刃而解。
    与方根“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相关的方剂大概有: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黄连汤、竹叶石膏汤、黄芩人参汤、泽漆汤、麦门冬汤、竹叶汤、吴茱萸汤、温经汤等等。
    如果不能理解中枢汤的意义,很多方剂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这个方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提出了脾和胃的概念,首重脾胃。《四圣心源》(黄元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也都很注重中焦。“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转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可见,中枢汤就是“圆运动”的这个“轴”,是“四维”运转的中枢。这个方根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剂。

    医案分享:
    王**之女,5岁半,每天吃饭时叫不到跟前,吃一口就跑,完全没有食欲,但见面色萎黄,毛发黄枯,比同龄孩子发育稍迟缓,个头稍低,脉诊腹诊均未有异常。
    处方:党参9g  姜半夏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2枚
    5剂。
    药服五剂后,据其父说,孩子跟换了个人似的,胃口特别好,也不挑食了。
    笔者经常用这个小方子治疗小儿或孱弱老人食欲不振,临床效果明显好于保和丸等消食导滞类中成药,非常平和,且无需担心药不对证或毒副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