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中国山脉真正的老大?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79 篇 原 创 主 文-
打开中国的主要山脉地理位置图
这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山脉
谁最具神性?

中国主要山脉位置示意图

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那无疑是横贯新藏间
延伸至青海的——
昆仑山脉
从古至今
这座中国第一神山
依靠着她“过山”的地位
拥有了无数神话
而神话越多的地方,就意味着它
难以抵达

巍巍昆仑,摄影@阿迪力·那的尔

(请横屏观看)

于是就有了一个现象:
尽管关于昆仑山的史载不少
但写作者本人大多都没有去过
而今天,我们如果想去瞻仰神山
只要请个假动个身就行
那么
从一座承载无限遐想的神山
到自驾旅游的圣地
昆仑山,都经历了什么?

行驶在昆仑天路上近观万山之祖

摄影@丁丁

01

神坛之上的昆仑

昆仑在汉以前
只存在于中国西部高地上的神话故事之中
那她是怎么“出圈”的呢?
翻开春秋时期各国的疆域图
会看到
各国基本都处在地势平坦的
中原地区
离西部地区最近的秦国
也只是在今陕西省
这种地理位置
假若没有外力存在
昆仑也难以“出现”在人们面前
春秋列国图
而这个“牵媒拉纤”的
就是点满迁徙技能的羌人
(羌人形成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
最初分布于西部地区
传闻始祖为黄帝或炎帝)
生存环境的恶劣
迫使一些羌人东迁
他们在东迁的途中
自然而然地就将幼年时期陪伴成长
关于昆仑的童(神)话故事
一并传往东部

慕士塔格峰,“昆仑三雄”之一

摄影@VIP读者·四哥

随着时间的推移
昆仑山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这种趋势的变化,也有据可考
从零星出现在《禹贡》、《左传》等书籍上
到《山海经》对昆仑的系统性记载
直到汉武帝
于阗(今和田地区)南山确定为昆仑
但是
真实的昆仑依旧虚无缥缈
翻开那些赞美昆仑的诗人、探险家的史料
会发现他们对昆仑的描述
并不是具体的
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请横屏观看)
如喜欢游山玩水的旅游博主
李白小哥: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自李白《清平调·其一》)

他诗中的昆仑,是虚幻的
再翻开他游山玩水的路线图
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去过昆仑

李白旅游路线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不仅李白小哥没有去过昆仑
另一位妇孺皆知的旅行家
(家)(有)(钱)
路线图中也没有记录

关于他到过昆仑的信息

因为没有去过

所以对于昆仑的了解是模糊的
甚至还说黄河的源头是昆仑
(古人受制于客观因素,才产生这种认知

黄河的源头实际上是巴颜喀拉山脉)

徐霞客旅行线路示意图
历史上真的没人去过昆仑吗?
当然不可能
那么唐代最出名的那位探险家

玄奘去过吗?

(不不不,应该是这位)
这位大佬人狠话不多

喊着号子就翻过了昆仑山

玄奘西行线路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除了玄奘
历史上其实还有不少人到过昆仑
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少的
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的限制
导致想去昆仑的人都去不了
想去又去不了,怎么办呢?
放开思绪,神游吧!
劳动人民伟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旦发挥
效果绝对是创世级别!

昆仑山上《天境之门》石碑

昆仑山上《王母圣象》石碑

因此
昆仑也就变得越来越宏伟且缥缈
不过,这里发现一个问题
描述昆仑的诗词歌赋
几乎都提到昆仑是伟大的、神圣的
明明是放飞思绪的想象
为什么对昆仑的想象会这么统一
他们当时肯定无缘见识这般的昆仑牧歌场景
摄影@阿迪力·那的尔
(请横屏观看)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鬼
几乎每一种鬼,都是恐怖的
为什么不能是可爱、俏皮的呢?
这种现象
老祖宗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睹之,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人皆未见之,故易也。”

(出自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因为谁都没见过鬼
所以画起来就很容易
同理
因为谁都没见过昆仑
所以一旦有很多人都说昆仑是这样子的
那么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今天的昆仑山,近在咫尺
摄影@丁丁
(请横屏观看)

02

为什么是万山之祖

昆仑太神奇了,你把握不住
身为“万山之祖”的昆仑
其神奇之处可不仅局限于神话
连那河流都有相对应的源头
那么,山这种不会流动的事物
有没有源头呢?
这时候
让我们再次翻开中国的山脉走势图

中国主要山脉位置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中国的山脉整体走势是从西向东
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
而昆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
她是许多山的源头

从东部的大别山开始往西北方向走
沿途你会碰到大别山的主脉秦岭
再沿着秦岭一路向西

就会来到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南北支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为什么呢?
因为秦岭也是从昆仑山脉走出来的
而这
仅仅只是昆仑山脉的南支
她的北支
从阿尔金山脉开始
沿途经过祁连山脉、贺兰山脉
阴山、燕山
最终抵达山海关

阿尔金山的藏野驴

摄影@王铁男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山脉
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
都直接或间接与昆仑山有关系
现在谜题解开了
为什么昆仑山脉会有“万山之祖”
这么个霸气侧漏的外号!
河有源,山有根
无论是从神话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
昆仑山都一样神奇
而正是这种神奇
使得人们一直保持对她的好奇心

2005年,新疆探险家王铁男

徒步翻越昆仑山上的硫磺达坂

也因为这种好奇心
也使我们一步步走向了
这座原只存在于虚幻中的山脉
直到
触手可及

昆仑山断崖

由青藏高原海洋板块和塔里木内陆板块挤压而成

南面是岩石,北面是泥土

所以形成了这种深切、断崖式的奇特地貌

摄影@丁丁

(请横屏观看)


03

昆仑古道:进藏第九线

古时候
生活在东部地区的人们难以登上昆仑
那么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人们
有没有登过昆仑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也很多
只不过他们的目标不在于

而在于穿

我们都知道昆仑山脉

就这么横亘在新疆与西藏之间
用物理的方式隔绝了两地的交流
但不服输的先民们
早已为我们探寻出穿越昆仑山的道路
西域通往西藏的三条主要通道
克里阳、桑株、克里雅与今新藏线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这些道路在最初的时候

只是用于两地的文化交流
后来则是被用于战争扩张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探险考察的潮流忽然兴起
昆仑山以她的雄伟、巍峨步入人们的视野
后来
探险家们发现了昆仑山的古道
新疆通往西藏的——
克里雅古道
引起了许多探险考察队的兴趣

克里雅古道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要想穿越这条古道
就需要穿过多个海拔超5000米的达板
(蒙语:山岭,山口的意思)
硫磺达坂(5186m)
脱特拉尕特达坂(5200m)
阿特塔木达坂(5500m)
克里雅山口(5450m)
硫磺达坂
摄影@北平赵雷

这条古道上

还有一条至今活跃的火山群
阿什库勒火山群

阿什库勒火山
摄影@北平赵雷
世界各国以各种名义
先后向中国派遣探险家与探险队
但只有俄国、英国跟日本的探险家
成功穿越了这条古道
其余探险家或探险队大多无功而返
有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橘瑞超,日本僧侣、探险家
年轻气盛的他在克里雅遭遇滑铁卢
险些丢了性命
当然,这条古道
不可能只有外国人走过
1950年8月1日,为解放西藏
解放军第二军独立骑兵师一团保卫股长
李狄三
率领由7个民族135官兵组成的先遣连
从普鲁村踏上了这条古道
孤军挺进阿里
图片来源@乌鲁木齐烈士陵园
当时去阿里,只有通过克里雅古道
才有可能走通
而这条路,艰难不亚于长征
没有地图、向导
就连敌人的分布都不清楚
但他们最终克服了高原病、雪盲等困难
以63人的壮烈牺牲
将五星红旗插在了藏北高原的扎麻芒堡

行进在昆仑山区

图片来源@《英雄先遣连》

这一条原本被当地村民
称为“死亡之路”的古道
也因英雄们的事迹,而被称之为
“英雄古道”
位于普鲁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
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
图为进藏第九线勘路军团合影
摄影@北平赵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骑兵师
先遣连进藏纪念碑就屹立在于田县里
摄影@一皓
今天
我们有没有机会去走一走这条古道?
答案:有的
(需得到当地文旅局的批准,
并提前办理通行许可证)
现在这条古道,不仅能徒步穿越
还能开着越野车自驾穿越
但沿途难度不可小觑

进藏第九线·昆仑山环线手绘地图

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从于田县南普鲁村
前行约5公里的阿拉叫依古驿站开始
至翻越昆仑山脉克里雅山口
160多公里的路不算长
却经历非常多复杂的地质环境:
高海拔陡坡、沙砾浮尘、碎石路基
巨石阵、河滩涉水
塌方落石、火山熔岩、冰雪冻土

普鲁河谷

摄影@北平赵雷

去年5月,被雨水“滋润”过的克里雅古道
让进藏第九线勘路军团苦不堪言
摄影@北平赵雷

当你在昆仑秘道上跋涉

红尘中的一切享受都会变成精神负担

微不足道的困难都会被放大到极致

去年8月的克里雅古道

摄影@VIP读者·大雁

而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带
色彩却是及其丰富的

硫磺达坂山脊上的路

摄影@北平赵雷

疲惫之时
高原雪山搭配着湖泊风光
让人眼前一亮

阿什库勒湖

摄影@北平赵雷

5月,阿什库勒湖附近
由一个个水洼组成的色格孜库勒湖结了冰
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动人了

色格孜库勒湖

摄影@北平赵雷

历经各种“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困难
翻过克里雅山口
就进入了西藏阿里的羌塘草原
路况转好
山体也变得平缓、温柔
或许还能看到在草原上漫步的高原精灵

羌塘草原


敲黑板,划重点!
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专业的指导
请不要贸然前往
并且一定要提前办理好新疆和田地区
及西藏阿里地区的通行手续
方可以通行!

进藏第九线相关路线

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昆仑
一座从神话走向现实的神山
克里雅古道
一条从死亡走向英雄的古道

她们的美丽
古往今来
有多少人看见呢?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