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南宋名相陈康柏墓园
铅山民谚有“隔河二宰相”一说,但是知道明朝宰相费宏的人很多,知道南宋宰相陈康柏的人不多。原因大概是,在《宋史》中陈康柏是“信(州)之弋阳人”。当时属弋阳县新政乡,元代铅山扩县为州,新政乡(今铅山县汪二镇)从弋阳划属铅山,陈康伯遂为铅山县人。关于陈康柏籍贯到底是弋阳还是铅山,两地颇有争议。南宋乾道元年二月丁未日(4月10日) ,陈康伯在向宋孝宗赵眘(shèn)奏事完毕,临出殿门时突然“喘剧”,等到用肩舆抬至家中,已经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九岁。孝宗追赠他太师之衔,赐谥号“文恭”;赵眘并下诏择日将亲临其府邸祭奠,陈康伯之子陈伟节极力谢辞,皇帝才未前往。宋史的这一记载,体现了陈家的家风,不张扬,不居功。但赵眘还是给了陈家一个殊荣,“命工部侍郎何俌护丧归”,相当于委托一位副部级官员代表皇上千里迢迢送葬到铅山汪二乡,这是莫大的恩宠!
陈康柏墓地在今天的铅山县汪二镇杨箭村九龙岗。国人自古有落叶归根之说,陈康柏的家乡归葬汪二镇,则其墓地为家乡所属应该没有异议了。不过,据考证,陈康柏家族的府邸在今天的弋阳县境内共有三处,但都只是遗迹,宋朝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不足以说明陈康柏府邸的规制。现在汪二镇火田村和港沿村陈姓村民占主体,但陈是大姓,也未必属于陈康柏家族直系后裔。综上所述,陈康柏的家乡真的不能只说是铅山,而将弋阳排除在外。更何况,铅山人是愧对陈康柏的。
据原铅山县政协副主席、铅山县文化馆馆长滕正坤先生1956年在全县文物普查时候。限于当时条件,只有手绘的一幅简图,但足以证明,当时陈康柏的墓园虽历经800余年,还是颇具规模、并且保存完好的。
但是,1959年铅山县在汪二镇修建当时全县最大的水库丰产水库的时候,将墓园圣旨碑、荣锦坊石柱、石梁和陵园围墙台阶所有能用的砖石料全部拆除,用于修建水库(见《重修墓记》)。致使陈康柏墓基本淡然无存,目前仅见残缺的石马和石人各一,孤零零地立在山陇水田中。这条山陇的名称是石马坞,至今仍然如是。
不过,退一步想,即使陈康柏能躲过1959年的“大跃进”,也必然躲不过1966年的“大革命”,如若不信,看看铅山明朝的宰相费宏墓的下场就知道了。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们毕竟还没有堕落到掘墓人的程度。所以我说,铅山人真的没有资格“争”个宰相来给自己露脸。不过话说回来,曲阜人在“大革命”中连孔庙和孔林都没有保护好,铅山人也就不必汗颜了。
现在祖国各地都在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彰显当地文脉的厚重,但却因为一些名人的归属不明而至今还在争论不休。例如:
诸葛亮家乡隆中究竟是在河南的南阳还是湖北的襄阳?
福建尤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还有江西婺源,都说自己是朱熹故里。
湖北的嘉鱼、安徽的潜山和浙江的义乌都抢着“新建”“二乔故里”。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来湖北安陆打出了“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的宣传广告;甘肃天水更是拿出李白的自述——“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作为铁证,证明李白的故乡就在本地。而在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大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骄傲地表示,李白是自己老乡。这也不能怪老外,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
以上历史确实存在的名人还有点“争抢”的意义,但一些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的人物的“籍贯”也争得不亦乐乎,如孙悟空、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等等,那就有点恶作剧了。
我在汪二乡下放插队劳动8年,从未听说本乡有个宰相墓,虽然相隔只有10里左右,日前我第一次凭吊陈康柏墓,说起来简直匪夷所思。我为自己怠慢了这位先贤而羞愧。2018年,散居五省一市的陈氏宗亲自发募捐,重修了陈康柏墓,虽然眼前焕然一新,但吸引我的目光更多的还是那残存的石人石马各一。我特意走到遍布荆棘的墓园对面的小山包上,希望能发现一点历史的留存,但结果是一无所获。
缅怀铅山和弋阳共同的历史名人,我们更多的是应该走进历史,去学习陈康柏的爱国爱乡之志和报国为民之心,辛丑清明前夕,铅山县诗词学会和铅山县汪二镇新安埠小学联谊,向在校小学生灌输乡土历史文化知识,功莫大焉。只有活在心灵里的先贤才是永不消失的丰碑!
【附陈康柏事迹简介】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陈康伯进士及第,授长洲主簿。宋高宗即位后,历任敕令所删定官、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军器监及知泉、汉二州。陈康伯虽与当时宰相秦桧在太学中有旧交,但在司勋郎中的五年任期内,陈康伯却“泊然(淡泊)无求,不偷合”。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升任参知政事(宋代相当于副宰相)。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再升尚书右仆射(仆射yè主管的意思,就是右丞相)、同平章事(宰相)。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宋高宗赵构首鼠两端,计划出海避敌。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以示全家与南宋都城共存亡。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高宗赵构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累官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