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罗斯塔之窗
楼梯
不同材质的
旋转
带来不同的
美感
楼梯诗的诗行,表现的内容分成几个诗行逐渐压低来表现,也称为“压行诗”。
独特排列的形式,突出强调每个词的内容,使词语获得最大的感情表现力,加强诗的节奏感,显示丰富的感情层次。
首创于法国未来派诗人阿波里奈,20世纪20年代由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改造成“重音诗体”的排列形式。创作特点: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观感和节奏鲜明的听觉感受。诗中常常运用奇特的、跳跃式的比喻和拼接式组合的意象来表达豪放不羁、挥洒自如的思想。
50年代移植到中国。
PS:马雅可夫斯基:
毕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苏联最伟大的诗人。
苏联诗人、剧作家代表作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
1893年马雅可夫斯基出生在当时属于沙俄的格鲁吉亚,18岁马雅可夫斯基进入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结识了一批未来派的诗人。
未来派诗人反叛传统文化,强调创造新词汇,注重语言的形式感,写出来的诗往往脱离现实,甚至主张把普希金等传统诗人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出去”,但相当“酷炫”,很能吸引年轻人。
1912年底马雅可夫斯基出版了俄国第一本《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未来派诗集。7年后,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俄罗斯电讯社“罗斯塔”,创造了配有短诗的宣传画。
通俗易懂地反映重大问题,称为“罗斯塔之窗”。
在几年中,简明的画面、清晰的形象、口语化的语句凸显主题的上千首宣传画短诗,散布在苏联的每一个村落,广为流传。
“罗斯塔之窗”被认为是苏联特有的一种艺术文化现象。
1924年列宁逝世,马雅可夫斯基发表长诗《列宁》。诗歌描写列宁战斗的一生,内涵丰富,成功塑造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形象,表明“列宁是一个最人性的人”。
《列宁》被认为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1927年34岁的他创作了长诗《好》。作品赞颂十月革命,把十月革命看作具有宗教创世意义的运动,充满了对革命的浪漫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这首诗被认为是马雅可夫斯基诗歌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列宁》和《好》两首长诗在苏联人人皆知,马雅可夫斯基成为苏联最炙手可热的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对社会主义苏联充满热爱,对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痛心疾首。他创作了许多作品,扬起“文字的皮鞭”,也引来许多人的反对。同时受到“未来派”和“拉普”的排斥,精神压力很大。
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剧《澡堂》上演后恶评如潮,许多人批评他已“江郎才尽”。与此同时,他在爱情上也屡屡失意。一次争吵后,波隆斯卡娅不顾扬言要自杀的马雅可夫斯基,他径自走出了公寓。
随后一声枪响,马雅可夫斯基自杀身亡,年仅36岁。
他的葬礼约有15万人参加。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三大规模的葬礼,仅次于列宁和之后斯大林。马雅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一直有各种阴谋论和谣言。
临死前朗诵的最后一首长诗《放开喉咙歌唱》:
我从贵族花园的诗艺中——
走上了前线……
直到诗集的最后一页,
我都献给你,
全世界的无产阶级!
马雅可夫斯基名言:
1、要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
2、我赞美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3、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们思想的火花。
4、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5、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
6、我们干工作要使每件日常事务适应于伟大的坚定目标。
7、没有韵律……诗就零落分散了。韵律把我们送还到前一行,迫使我们忆起它,使形成一个观念的所有诗行保持在一起。
9、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10、节奏这是诗的基本的力量,基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