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配一套高颜值且好声的系统?(下)
接springson家访“耍器材”的上半部分。
昨天他“吹”了很多,系统也着实昂贵——卡玛小哑铃到位后,怎么也超过300万了吧。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0MjIvMjI0MTgxMTcwXzFfMjAyMTA2MTQxMDM0NDA5ODk=.jpg)
在文章开始前,我把这套系统搭配,先总体回顾一下:
数字音源:DCS ONE
兼数播:TNB交换机,Epoch BrainSE
黑胶音源:LINN KLIMAX LP12
前级:天琴Heritage
后级:天琴Ultimate Heritage
喇叭:马田MIngus Twenty
线材:奥丁2,Livecable,阿卡佩拉,WK Audio等。。。
是不是站得住脚,还是要经过专门听音乐的人——我——的检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 烟花三月来上海
我是北京人,多年前,第一次来上海,就是三月份。
当年只是一个即将报考音乐学院的高三学生,在上海人鄙视北方人和我是北京人鄙视外地人的双重疑虑下来到这里。
时光已经荏苒了快三十年,又一个三月,springson叫我来感受江南的春光,顺便家访一下。这个家访就安排在上周某个晴好的下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暂居的民宿步行到数播“一炮客”创始人门耳朵住的酒店与他和springson汇合后,没走几步就到了这里,主人安排我坐了“皇帝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我觉得一套调整得当的现代音响系统,在一间调子处理舒适的房间中,哪怕坐“太监位”呢,对于欣赏音乐来说问题也不会太大。
这个听音室是一座公寓楼的客厅,面积不小,长宽比例理想。
这套系统对我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熟悉是这些品牌都如雷贯耳,陌生呢,则是,并没有非常认真聆听欣赏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音响后方和侧方均为大面积设置的HOFA声学扩散板和藏在角落的低频陷阱,器材后面的线以及垫在下面的一堆垫板我没仔细看的前提下也明白,按照惯常的形容词就是“武装到了牙齿”。
如果不是我去年见过这位主人,也得知他就是那位传说中拿下所有在售EXTON直刻的发烧友的话,看到这个阵势,恐怕第一直觉肯定是:“这是个耍器材的!”
环顾客厅,其实在器材以外,更吸引我的是几柜子唱片,大部分是SACD。
这些碟片涉猎范围很广,有传闻中的那一堆红侧封的EXTON直刻,有欧洲小公司的新录音,还有不少是日本TOWER的重制SACD。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再看看我们进来的时候主人自己听的几张偏向演绎的碟片,我还是能轻易感觉到主人相对器材,应该更爱音乐。
后来打听,果不其然这一屋子器材都是在“不幸”关注公号和结识springson以后添置的,并严格遵循了传说中的那个流传于微信群看似开玩笑的原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因为主人的爱乐属性,我们这次的拜访没有自行携带唱片,就准备从他的收藏里面拣选一些合用的。
主人对他收藏摆放的位置很清楚,哪个品种在哪,哪个类目在哪,我们询问的时候他能立刻指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的唱片显然尚未开封,如今大家的时间宝贵,发行和购买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聆听的时间,我们这次帮他开封了一些SACD。
总体听来,这套音响系统声音没有一点刺激性。比如,浮士德拉的那套巴赫小无即便是SACD,在不少系统里还是多少会有点刺激。
浮士德琴声足够健康,纤毫毕现之下琴身的共鸣还是那么铿锵,木质感昂然于一对喇叭之间。
下面有一段录音。请欣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下面我们分几个类别来全面评价这套系统,同时,我也把欣赏这些音乐的愉悦感分享给大家。
2.独奏器乐
2.1 儿玉麻里的贝钢奏
以钢琴作为家访开场曲目,是我和springson很久以来的默契,一张录音正确的钢琴唱片完全可以检验一套音响系统最基本的平衡和乐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儿玉麻里历时十年在PENTATONE完成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去年被日本国内的代理公司把另外一套她与先生长野健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合二为一,发行了一个大全集。
我们选择了奏鸣曲全集最后一张完成的录音,贝多芬的“锤子钢琴”奏鸣曲。这不但是儿玉麻里体力和艺术的试金石,同样是这套系统的试金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Mingues Twenty对钢琴的重播,具有一种独特的光泽,虽然,它的低音区无法和传统大口径单元媲美,但丝毫不影响总体的平衡感。中高及高音区的分析力,不仅呈现了完整的颗粒感,而且具有极好的流畅感和连贯性。
2.2 浮士德的巴赫小无
伊莎贝拉·浮士德的某些演绎我非常喜欢,比如这套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
妙处在于你关注于音乐时,丝毫没有感到刻意炫技,影响到你的欣赏;但你想关注技术,浮士德那种隐藏起来的炫技就会即刻显示在你面前,令你目不暇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特别感谢日本本土版出了单层SACD,否则HM的普通CD对于一般系统真的非常难以完美播放。欧版压片的声音偏向白和直,缺乏乐感。
我们当天并没有播放最吓人的“恰空”,选择了BWV1006极端优美的“加沃特与回旋曲”。我把录音分享出来,有些烧友说,这比真实的小提琴更美吧?也许。
2.3 詹德隆的巴赫大无
试了小提琴还要听听大提琴,那就也听巴赫吧。
日本TOWER重制了詹德隆在飞利浦那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现在挂着DECCA商标出售,虽然说按照封面飞利浦中价的扇子最美,但无疑这套重制的SACD声音有革命性的进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在写作巴赫大无专题时,法国四骑士并没写全,不过确实独爱詹德隆。
除了第六组曲以外,他的前五个组曲完全是超越时代范畴的前卫演绎,轻快活泼而赋有韵律,我们听了第一组曲和第六组曲。
就大提琴而言,形体极其真实。提琴独特的弓弦摩擦的细节让詹德隆的演绎更显出色。
3. EXTON直刻的乐队曲目
主人的EXTON直刻真多,我这个“始作俑者”其实当年只不过赶上日亚打折买了一点,他对于音乐载体的投入真令人钦佩。
3.1 圆号协奏曲
我们从直刻当中选出一张莫扎特与海顿圆号协奏曲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张SACD是出身于捷克的柏林爱乐圆号首席拉德克·巴伯拉克率领捷克小交响乐团指挥并自己演奏的。
当天我们听了莫扎特第四圆号协奏曲,拉德克技艺之娴熟,艺术之高超,让他演奏的这首第四协奏曲完全听不出任何难度。
在屋内飘散的只有圆号那种介于木和铜之间的微妙音色,管乐一向会是音响重播的一大难关,我们听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来听听录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2 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
大乐队作品的第一张我们依然还是选择直刻SACD。
理查·施特劳斯的早期交响诗乐队编制庞大,动态同样不容小觑,因为音乐和音响的复杂程度,其实很多发烧友是“无从下嘴”的,最多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日出片段能听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EXTON这张《堂吉诃德》由阿什肯纳及率领捷克爱乐在布拉格“艺术家之家”音乐厅录制,担任大提琴独奏的是梅斯基,这张录制于1999的DSD录音是SACD问世最初的杰作。
EXTON麦克风布设与后期混音均为上品,即使我这个特别不欣赏梅斯基的人都承认他在交响诗中独奏部分可圈可点。
令人称奇的是,小小身躯的Mingus喇叭,居然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声乐
歌剧做为综合艺术,无论是舞台上还是听音室内,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我和springson家访和一般人不之处是在于会播放歌剧,唱片架上歌剧SACD不少,我们选择了日本TOWER重制的两部做试听。
4.1 莫扎特《唐乔万尼》
克伦佩勒和新爱乐乐团1966年在伦敦修道院路录音室的莫扎特《唐乔万尼》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彼时EMI的录音已经到达了模拟时代的巅峰,歌剧演员们也是一时之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选了第一幕里仆人莱波雷洛的咏叹调“亲爱的夫人,这就是名单”和随后唐乔万尼与村姑采丽娜的爱情二重唱。
从系统中,我们可以听到TOWER重制保留了老EMI的温润、厚重,同时提高了清晰度和信息量。
4.2 马勒《大地之歌》
开始出现马勒了,我们先从温柔一些的开始。就是这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伯恩斯坦一生录制了很多次《大地之歌》。在DECCA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男高音詹姆斯·金、男中音费舍尔·迪斯考的版本名气最盛。同样也是1966年的录音,DECCA那种宽广锐利的风格和刚刚结束的老EMI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虽然说TOWER只是用了环球提供的“古典之声”工作室24/96文件做了DSD化后压制SACD,但和同一个文件制作的日本环球单层比判若两人。
我们听了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和末乐章“永别”,马勒的异国诗旅就径直来到了我们身边。
4.3 《艺术家生涯》
《大地之歌》听完后我们继续回到了歌剧,这是一个非著名版本的《艺术家生涯》。美国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詹姆斯·莱文1979年在EMI一个天碟录音宝地-伦敦郊区沃尔瑟姆斯托市政厅率领一班歌剧演员录制了这个长时间被埋没的版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诗人鲁道夫是来自西班牙的阿尔弗莱多·克劳斯,绣花女咪咪则由来自意大利的雷娜塔·斯科托出任。
我们从男女主角黑暗中两手相触开始,经过《冰凉的小手》、《人们叫我咪咪》直到一幕结束两人相携走远,舞台就在面前……TOWER重制SACD中对于唱片版本的至高品味,这套歌剧可以算特别有代表性的一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总体来说,Mingus对人声的还原极其出色。但是,又不同于传统喇叭入天朗或者ATC的那种表达。
正如springson在测试中所说,Mingus的中频密度出众音色温润,是歌剧重播的利器。
5. 在马勒中期盼小哑铃
家访收官还是交给马勒的交响曲完成。
这次我们并没有狂敲大鼓或者千人齐唱的热闹场面,在EXTON直刻的马勒里面,殷巴尔和东京都的马勒第九我自己一直特别欣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殷巴尔把马勒晚年欲说还休的对世间之留恋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马勒第九并非告别,而是来世的开场。
我们当天在听了第一乐章和第四乐章的部分。单点录音营造的空间感被系统那随处都有的HOFA声学组件雕琢的恰到好处,我们也再次被东京都交响乐团宛如欧洲一线乐团的强大演奏能力慑服。
我不由得想到主人即将到来的卡玛小哑铃,如果在这个空间力,会是怎样的表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四乐章在万籁俱寂中结束。以宁静告别主人的听音室,饥肠辘辘的我们,开启马上到来的日料清酒大餐。
如果说有缺憾,还是在超大场面表现上,因为身材和口径的限制,Mingus还不能完全体会到天琴Ultimate Heritage所储备的能量。
这次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全面认识超一流系统的好机会。也对熟悉的唱片,有了新的感受。这就是HIFI的魅力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就系统本身而言,也确实做到了springson上集说到的最重要两点
声音的品味
能量带来的流动感
我是第一次听到马田的Mingus Twenty,但,着实被其独特的声音美学所吸引。在沪期间,我也参与了另外一次家访,喇叭是卡玛DB9S。就喇叭而言,其实风格迥异,但,就系统而言,依然不能缺少这两点,虽然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然如果让我圈出全场最佳表达,就是TOWER这两套重制的歌剧,独唱者和乐队的比例关系,位置关系,还原出来录音场地的虚拟高度,这些对于是否能放松下来聆赏歌剧非常重要,如果你要还担心这些要素有缺失,那真的也很难听进去歌剧了。
这套系统可以算作真实恰当按比例还原了歌剧演出的舞台,我觉得近乎完美。不过想到这一切设置都为了迎接卡玛小哑铃的到来,那似乎下次家访我会盼着尽早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