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桓公五年(1):陈侯鲍卒,齐侯郑伯如纪

第461篇原创,本文约2272字,阅读需要5min

上图中铭文是《己侯貉子簋》的铭文:“己侯貉子分己姜宝,乍(作)簋。”大意是:己侯貉子分给女儿己姜宝,己姜为此作了这个簋。己通纪,貉子是纪侯的名字。

陈侯鲍死了两次吗?
按《史记·陈杞世家》的记载,陈国是周武王分封给舜帝后裔的,妫(音归)姓陈氏,第一位国君叫公满,因死后谥号胡公,也叫胡公满,是陈姓、胡姓、田姓、袁姓的始祖。到了第12任国君陈桓公,名叫妫鲍,在位期间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经常发生弑君篡位的事件,但在众多诸侯中,陈桓公的死法却相当蹊跷令人费解。首先《春秋左传》的记载是:“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乍一看没什么。但仔细分析就有蹊跷。
一般情况下,史籍记载诸侯之薨应该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薨或卒,比如齐桓公之死,《左传》的记载清晰而明朗,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乙亥就是初七,而陈桓公的死为什么是“甲戌、己丑”两个日子呢?
再查鲁隐公五年是公元前718年,正月没有甲戌日,倒是有个己丑日,是公元前718年的正月十三日。
汉典万年历的公元纪年有点问题,所以看着还是公元717年,实际从农历看,正月十三日就是公元前718年的正月。
这里我解释一下:
我国从古到今使用的历法是不同的,夏朝的历法叫夏历,是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商朝历法以建丑为正月,周朝历法以建子之月为正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是在周朝的话,这个月就已经过年了。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农历是沿用夏历,所以熟悉农历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周朝提前一个月就过年了。至于什么是建寅之月,建丑之月,这个有点小复杂,我在教奇门遁甲的时候会讲到。
那么陈桓公鲍到底是死于哪一天呢?如果我们往前查,查公元前717年就是鲁隐公四年的农历十二月,就会发现十二月有个甲戌日。是公元前717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乙亥月甲戌日。
那么问题来了,陈侯鲍死亡的日期是两个,难道死了两次吗?而且掐指算算,中间差了16天呢,难道陈桓公像唐太宗一样,来了个传说中的阴间一日游,然后还阳,然后又死?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查阅《左传》的注释是:“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史记》的记载几乎一样:“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看这个样子,陈桓公是得病了呀。但得了什么病呢?

再查,终于在《公羊传》中找到了注释:“曷为以二日卒之?怴(xue)也”。什么是怴呢?何休的注解是狂,癫狂的意思。
这一下我们结合史料大概可以了解陈桓公死亡的经过,从公元前717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陈桓公患精神障碍疾病(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独自走失,然后到公元前718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尸体被人找到,这16天时间里,陈桓公到过哪里,做过什么事,是否留下遗嘱,没有人知道。
而陈国人发现君主丢了,马上分赴各国报告凶多吉少的消息,16天以后,陈桓公的尸体被找到,陈国人又马上派使者报丧,所以出现了两拨使者分别在不同的日子报丧的事情,称为“再赴”。
在陈桓公失踪的这段时间,他的弟弟公子佗杀了陈国太子,自立为君,导致陈国大乱。陈国的国力从这时开始下滑,三王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田氏逃齐事件,我们以后再说。
纪国的恐惧
纪国,从殷商时期就是大国,纪国先祖曾跟随商王武丁和妇好南征北战,甲骨文中的“己侯”就是纪国的先祖纪侯。西周代商以后,纪国依然是大国,疆域在现今山东省寿光市一带,曾经在隐公二年攻打过位于即墨的夷。后被齐国所灭,现在纪姓的始祖。
妇好 ,商王武丁的王后,姓子,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周易卜辞中称妣辛。商王盘庚和祖甲的母辈。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
但那都是往日辉煌,已成如大英帝国一样的落日余晖,山东半岛现在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是姜太公的后代齐国。在公元前718年的夏天,山东的齐侯和河南的郑伯一起进入了纪国的疆域。纪侯马上出来迎接,并且将这件事告知了鲁国。
这事本来也平常,但齐侯和郑伯去纪国做个客,但纪侯通知鲁国就有点不正常,好比有两个朋友齐大和郑二要来你家吃喝一顿,你到车站接他俩,同时又通知了邻市的另一个朋友鲁三。要么就是通知鲁三也来你家一起喝酒,要么就是告诉鲁三自己可能有危险。
《左传》也觉得不正常,于是注释说:“朝者,两君相见,揖让于两楹之间;聘者,使卿通问邻国,执圭以致君命。”原来,诸侯去朝见周天子,叫做“朝”;天子或者诸侯让使节去别国传达命令叫做“聘”。桓公四年,周天子使宰渠伯纠到鲁国传达命令,就用的是“聘”。
那么“如”呢?我们结合后面州公如曹,发现是其他诸侯来朝见你,但不一定提前告诉你,叫做“如”,通“入”。也就是说,齐大和郑二要到纪侯家,纪侯事先不一定知道,到了高铁站了,才给纪侯打电话,纪侯这时候不接都不行,带着点强迫的意思。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齐国想打纪国的主意了。我们再看看春秋时代山东半岛的地图,会发现纪国的位置有点尴尬。齐国要想向东发展进入莱州湾,进而进入山东东部,必须经过纪国,而鲁国自然不愿意看到齐国崛起,于是纪国get到了这个点,马上就照会鲁国,这是为了自保。

看到纪国有所防备,又通知了鲁国,齐大和郑二不能攻其不备,只好悻悻然的回去了。纪国的这次危机算是解除了。所以《左传》说:“(齐侯郑伯)欲以袭纪,纪人知之,明其惧而搞鲁,故书也”。

为什么告知鲁国就可以解除危机?因为鲁隐公和鲁桓公时代是鲁国国力最强盛的时代,不过,鲁国也将很快衰落,纪国躲得了这次,躲不过下次。

(0)

相关推荐

  • 陈国史话三:桓公离世有蹊跷,不仅时间不确定,连死因也说法不一

    相信看过上次文章的朋友们,一定还心心念念着一个事情,就是想尽快知道那篇文章结尾鄙人留下的那个悬念的答案.可是,那件影响了周桓王,让其无法再保护芮伯万的大事件此刻还没有发生,而陈国国内却早于它产生了一个 ...

  • 春秋左传—桓公五年:齐郑两国给纪国拜年

    这一年的春天,陈侯鲍,也就是陈桓公,因病去世,他的弟弟佗,发动政变,杀死太子,自立为君,为陈厉公,在位七年,因性喜淫猎,后被陈桓公的儿子们设计杀死.真是天理昭彰循环报应啊.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动,还在感 ...

  • 桓公五年(3):蔡卫陈从王伐郑(一)

    第468篇原创,本文约2806字,阅读需要6min 01 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只发生了一件事,事情很大,但官方记载很简略,只有一句.但这件事吸引了华夏地区二百多诸侯国的眼光,并且不断产生涟漪,被这涟漪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二)

    第471篇原创,本文约1531字,阅读需要4min 01 秦灭六国之前,改变天下格局的战役,繻葛之战绝对能排到前五.从第一到第四分别是: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三)

    第475篇原创,本文约1960字,阅读需要3min 01 其实文首配的这张图有问题. 首先这是一乘驷马战车,外面的两匹马称为"两骖",中间的两匹马称为"两服",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四)

    第480篇原创,本文约1860字,阅读需要5min 01 上一集我们说完先秦老司机的座位与现代民主制和君主制国家驾驶习惯的联系,这一集我们说说老司机们的盔甲. 战车乘员的头盔,叫做"胄&qu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五)

    本篇是第483篇原创 01 上一集我们说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烈度很低,战争基本在两到三次的车阵对冲以后就结束了,类似"演武"的性质,战争在这个时代远远没有露出它本来狰狞的面目,所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六)

    本篇是第490篇原创 0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

  • 桓公五年(2):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第465篇原创,本文约1924字,阅读需要3min 01 上一集里说到:"聘,是天子或诸侯派使者通问邻国,执圭以致君命".这叫做聘.那么在齐侯和郑伯到山东东部莱州湾附近做了个夏日清 ...

  • 桓公五年(7):大雩(一)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唐代名臣魏征编写<北史·源师传>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源师是北齐的重臣,有一次农历夏四月,他 ...

  • 桓公五年(8):大雩(二)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东汉,王充,<论衡>第二十五卷里面的<祭意篇>有一处引文,引文出自<左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