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章懋故居
寻找章懋故居
早就想去故居看一看,暑假的一大早,我骑着车来到了老城。在延安路碰到了一个老人,问他:“老爷爷,章府里在哪里,知道吗?”他回到说:“不知道。”回答的十分干脆。后来,我沿着云山路骑了一圈,又折回来,来到前一次拍过古建筑的地方,我在一个早点的摊上吃上了一碗面条,因为和老板打过几次交道,老板回答说:“就在前面的第两条弄巷里”。
的确,到了前面第两条弄巷,我仔细看了看门牌号:章府里。这下是我高兴了起来。
弄巷口全是徽派建筑,保存也比较完整。许多老妇坐在家门口吃着面条。好像十分的悠闲。
来到章懋故居,门口竖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的石碑。上面写着: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章懋故居及章府右巷1号、6号民居。
章懋故居正在修缮,门面已修葺一新,听说名城办正在投资建设。着可是个大好事。
在《兰溪市志》中查得:
章懋(1436—1522),字德懋,号暗翁,更号瀫滨遗老。
懋自幼聪悟,10岁能文,14岁通史,15岁补博士弟子。明天顺六年(1462)乡试夺魁。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赐进士,选为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逾月,宪宗将以元宵张灯,命词臣撰诗。懋与同僚黄仲照等上疏力止,说:“灯火非昭德之器,诗赋非论思之业;省此冗费,以活流离困苦之民”。宪宗怒,廷杖,贬临武知县。因直声忠概,天下相闻,偕黄仲昭、应昶号称“三君子”。时罗伦以论时弊被谪,懋继而响应,又称“翰林四谏”。四年,改任南京大理事左评事。九年,升福建按察司佥事。以德显而不以政事名。成化十三年(1477)奏准致仕,放归田里,屏迹山林,不入府城。十九年(1483),讲学于渡渎枫木山,执经问业者如云,时称“枫山先生”。著名学子有董遵、凌翰、陆震、唐龙、黄傅、郑绪、方太古等邑贤士。
弘治十四年(1501),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具奏三辞,不允。廷议必欲其出,遂出任,时年高68岁。任期八年,病疾缠身,又先后五疏,乞休未准。正德三年(1508),家门不幸,荐罹灾祸,白首病躯,子孙相继夭折。二月,乞休弃官返乡。刘瑾事政后,又被荐为南京太常寺卿,辞不受,改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又辞。十六年(1521)夏,升南京礼部尚书,辞奏不允,于除夕夜仙逝。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列祀乡贤祠、孔庙。著有《金华·兰溪乡贤祠志》、《枫山全集》,主篆《正德兰溪县志》。懋出身寒微,世代务农,襟怀坦荡,为人温和。诫告子弟,读书须务实,不浮夸表暴,能耐辛苦,不可有富贵相。生三子,皆于家务农。
现章懋故居仅保存二柱单楼砖雕门楼,面在其故居旁边则保留大批古民居,其中以章府里6号民居,章府里右巷1号民居,章府里右巷6号民居为代表,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回想章懋当时当官当得那么大,可如此的清廉,故居并非富丽堂皇,而且像一座古民居。章懋的能耐辛苦、襟怀坦荡的理学理念,是我们当代人应该继承和发展的。
我从章府里右巷1号民居门口经过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以为在山区朱家的老妇,年纪已经有七旬高龄,但由于家里发生了火灾,烧毁了房屋,又由于家中贫困,在兰溪服侍一个年逾九旬的老奶奶,她在这里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看到我,连忙将我让进屋,让我拍摄古建筑,而且还将了许多家长里短的事。我看到那些古屋,看到那些守候着古屋的老人,心里特别的敬重他们,古城也如同这些耄耋老人一样,已经古得应该修缮的时候了。修缮古城文物,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虽然有的正在修缮,但兰溪古城的整体保护,应该是非常重要了。古城保护和开发,应该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