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战略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战略本来只与战斗有关,但是,战略理论必须同时研究战斗的实施者即军队本身以及和军队有关的主要问题,因为战斗是由军队进行的,而且首先对军队产生影响。就战斗本身而言,战略理论研究的是其所取得的结果和对其起重要作用的智力和情感力量。
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制定一个适应战争的目标,也就是制定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一系列军事行动同这个计划联系起来,也就是制定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这一切大多只能根据那些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吻合的预想来确定,事先不能对许多细节做好规定,因而战略必须深入战场,以便在现地处理各种问题,不断对总的计划做必要的修改。总之,战略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止运转。
在拟定计划时,理论将为战略服务,更正确地说,理论将阐明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突出那些作为原则或规则的东西。
假如一个君主或统帅善于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他就是天才。但是,这种天分不是表现在那些引人注目的新发现的行动方式上,而是表现在战争的最后胜利中。
精神力量只在战略的最高范围,也就是战略接近政治和治国之道,甚至同它们合二为一时才显得错综复杂,才会使它们的种类和关系多种多样。
只要根据国家的各个方面确定战争计划,就不难找出进行战争的路径了。但是,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把计划贯彻到底,除了要有十分坚强的毅力,还要有异常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同战术相比,在战略上下定重要的决心要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在战术上,情况始终在变化,指挥官不得不克服过多的变化造成的种种疑虑,勇敢地冒着生命危险向目标前进。在战略上,情况变化相对缓慢,疑虑、异议和意见以至不合时宜的懊恼等都能产生较大的作用。在战术上,多数情况都是人们亲眼所见的,但在战略上,一切都必须依靠情报和推测,因而信心也就比较小,不少将帅的行动因为不自觉地陷入错误的疑虑而受到了阻碍。
战斗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存在效果,所以应该看作是实际的战斗。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去截断逃跑的敌人的退路,而敌人没有战斗就投降了,那么正是这支部队准备进行战斗,才使敌人做出了这个决定。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占领了敌人一个没有设防的地区,从而剥夺了敌人的大批补充力量,那么这支部队已经间接告诉敌人,如果要夺回这个地区,就要同它进行战斗。
上述两种情况,虽然只是有发生战斗的可能,但已经产生了效果,因而这种可能性就成为实际的东西。假定在这两种情况中,敌人以优势兵力抗击我军,妄图不经过战斗就迫使我军放弃原来的目的,那么,纵然我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原定计划进行的战斗仍然是有效果的,因为它吸引了敌人的兵力。即使整个行动失利,我们也不能说这个部署,这个可能发生的战斗是没有效果的,只是它的效果同一次失利的战斗的效果相似而已。
可见,消灭和打垮敌人,只有通过战斗的效果才能实现,不管战斗是否已经实际进行,或者仅仅是做了部署而敌人并未应战。
但是,战斗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双重性。如果战斗不是直接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则这种战斗的效果是间接的。
如果不习惯于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是相互连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如果认为占领某些地点或未设防的地区本身就有某种价值,那么就会很容易把这样的占领看作唾手可得的成果。如果这样来看问题,而不是把这样的占领看作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