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局简评】百灵杯首轮有喜有忧:柯洁脆胜金志锡 陈耀烨达成对朴廷桓的六连胜 连笑不敌井山裕太怎圆世界...

【注:本文太长了,写文已经用了大大超出预想的时间,而且还有不少想写的东西没有时间写出来。时间所限,无暇仔细修改,还得赶时间发出来。文中一定是有不少笔误的,请诸位尽量脑补修订一下吧。谢谢

po主近来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讲棋还有没有必要,好多棋友都有Leela Zero了,棋局胜负处拿Leela过一过,挺清楚的,而po主还没用上Leela呢。棋怎么讲?弄个Leela,或者去拾拾绝艺的牙慧吗?

可是后来想想,上面的想法太偏颇了。首先,不是所有的棋友都用上了Leela,连po主都没用上呢,大部分棋友相信还是跟po主一样靠“人肉计算”呢。所以,讲棋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其次,po主分析棋局,用比较直观的形式分享心得,可以有助于一些棋友更好地理解棋局的进程和胜负关键点。总还是有棋友存在这样的需求。

再次,即使有的棋友有Leela,面对凌乱复杂、千变万化的一盘棋,也不一定能理得清脉络,——有的棋友可以,有的棋友还做不到。Leela的观点和判断,不是所有棋友都能理解的。

此外,我们讲的棋局主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局。人类棋手的思维有自己的逻辑性和特点,至少这一代棋手还是在AI出现之前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没有从小就受到AI的熏陶,还属于碳基模式。我们能更贴切地站在人的角度分析棋局的胜负和棋手的心态变化,因为我们曾经有想通的学棋背景,大家都是学着一套东西成长的。

最后,棋手之间的胜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东西,这些不是AI能够理解的。AI在推算胜率和变化时,是以黑白双方都是AI自己来下结果怎样为基础进行的。可是人类不太可能做到跟它一样。强AI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很强,而人类棋手基本都有自己的短板,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性格上的。当然,也有自己的技术特长。

举个例子,陈耀烨跟古力两位高手下棋,如果古力执黑,在定型收官前,盘面大致有盘10的优势,你觉得谁的赢面大呢?AI肯定觉得,如果是它自己跟自己下,黑棋胜率达到9成,可以洗洗睡了。然而,古九段的官子和陈九段的官子那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如果是我们看到这样的局面,大概会笑着说,古九段要危险了,这官子禁不住亏和刮啊。

又如,朴廷桓布局筑起一道外势,范廷钰捞了点边角实地,然后扎进朴九段的势力范围内洗空,朴九段并不在乎先前那点实地损失,而是大气地当头一镇,要秀刀全吃。AI可能觉得,这棋胜率80%了,不管是攻杀,还是攻而不杀,都是朴九段占优。可是,朴九段的秀刀技能,大家都懂的。最近有一定提高,但总归这不是他之所长,棋局胜负难料,甚至朴九段杀崩的可能性更大。

这就是人类棋手的对局讲解别有一番天地的原因所在。我们不仅要懂得棋盘上的变化,还要了解棋手的特点。

Leela Zero的棋力肯定高于po主,——岂止高于po主,比柯洁、朴廷桓这样的顶尖高手也高得不是一点半点,但也正是由于它太高、太冷静了,所以与人类的棋局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合拍的地方。

还有,棋手的状态和其他状况也可能对胜负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讲解传递的内容。

po主与诸位交流了这么久,对棋友们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很多棋友并不关心五十个变化图、四种可能的扳法、十三个劫材都在哪里之类的。大家也许只是希望能够看看一盘棋的胜负出现在哪里,大体是怎么一个概况,这就够了。然后能聊聊比赛和棋艺相关的话题,交流一下观点,点评点评。是不是一定对,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是一家之言,是一种趣味。其实这也是po主之前的定位。

总而言之,我们还是可以继续这样,遇到大比赛,轻松地聊一聊。(码这么多字,也没有那么轻松啦,口语化的行文胜在交流的方便和贴近,但信息密度要小一些,哈哈)

八强占据4席,中国棋手在百灵杯首轮的表现肯定不能算差,但也谈不上出彩,只能评价为合格。本来我们有东道主之利,出战的人数就多,而且基于百灵杯的抽签规则,晋级形势一片大好是应该的。

实际的情况是檀啸被芝野虎丸击败,这盘棋赛前咱们肯定是算在账上的一盘,结果飞了,只输了半目,却是天堂地狱之别;连笑今年状态如此之好,而井山裕太今年则外战不胜(就赢了谢尔豪一盘,还赢了白赢),再加上连笑历史战绩对井山是保持不败,局数是少了点,只有两盘棋,不过正常估算,也是连笑的赢面大,结果也飞了,官子没收完,最后的差距也是半目至一目半,不大。

而陈耀烨抽到朴廷桓,这对中国棋手来说,是一个好签位,因为别人对付朴廷桓是比较吃力的,而此前陈耀烨两年里对朴廷桓保持了五连胜,现在是六连胜,——说来也挺奇怪的,这两年是朴廷桓的棋艺巅峰期,而早年他棋艺存在一些缺陷时,反而不惧怕陈耀烨,现在涨棋了却总输给陈耀烨。陈耀烨和朴廷桓的实力相差无几,但具体到相生相克的直接对话,陈耀烨的胜机更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预估。当然,这肯定不如檀、虎之战的......对吧,大家都懂。然而陈九段拿下了,檀九段送掉了。要我们怎么理性预测呢?唯有笑一句:一切皆有可能。

柯洁与金志锡之战算是五五开的强强对话,赛前正常的预测是难局,可能要战到很后面才能决出胜负。柯洁的状态,大家也都懂,不算特别差,但也不是特别好,阿含桐山杯刚刚首轮出局,谁也不能保证他在百灵杯一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结果,这盘棋他赢得太轻松了。金志锡自己下崩,不到百手即告负。这出乎意料,金志锡今年的状态挺好的,棋运也不差。谁能猜到会下成这个样子?前五十手还是金志锡不错的局面,第55手突然发飙,然而吃炸了。要说通过这盘棋就能看出柯洁的状态好到爆棚,恐怕也不好这么讲,还需要继续观察,看看接下来的比赛下得怎么样。不过至少说明,柯洁的状态不差。

辜梓豪和静静获胜,这没什么意外。辜梓豪的计算力远胜过了巅峰期的山下敬吾,越到中后盘,老将越难抵挡,山下在最近的日本国内番棋战中,后半盘的误算漏算就时有发生,偏巧辜梓豪是中国年轻一代棋手里,中后盘计算力特别出色的一位,如果让山下年轻二十岁,这盘棋还有得下(注:山下敬吾仅比这次百灵杯参加元老组的常昊小1岁多点);倒是许家元差点爆冷胜静静,最后是静静的“好运光环”发威,再演逆转胜,不同的棋局,似曾相识的过程,这快要成为静静的个人Tag了,实话实说,棋的内容不算好,但赢了就还不错。

从井山裕太、芝野虎丸和许家元的表现看,日本棋手的竞争力是在逐渐提升而非下降的,人家也不是自甘堕落的无能之辈,一直在努力,现在的确是仍处于追赶者的位置,但人家没停止脚步,这一事实不该被中国棋界忽视。中国围棋再强,对世界棋坛的统治力也没超过刘国梁领军时期的国乒。看看国乒是怎么研究和重视对手的,怎么充分估计大赛的特殊困难性的,怎么给棋手做好心理工作的。再看看围棋界,我们是不是太轻敌了?业内人士都不怎么关注日本围棋,更别提了解研究了。

问问几位顶尖棋手,知道最近一期日本七大冠战果如何吗?估计都没怎么看过。问问檀九段知道芝野虎丸的棋风是怎样的、最近他棋有涨吗、状态如何?估计是不知道的。因为不重视,觉得对手太弱了。平时看中国的职业高手们聊到日本围棋,不屑之意溢于言表。几位经常在各种讲解场合出现的男女讲棋人,点评日本围棋时,就差把嘴撇到后脑勺去了,幸亏有耳朵挡着,才没酿成生理事故。动辄还抱着“日本棋手害怕战斗,他们就是铺地板的和平棋,不敢战斗”,这都是哪年的黄历了?棋迷们说说也就罢了,业内这样的风气是令人担忧的。看看乒乓球的电视点评,看看跳水的电视解说,梦之队那么强,退役世界冠军在解说别国选手时,也是尊重并客观讲述人家的优缺点,没有一百万分的不屑。

说一句诛心的话,除了连笑对井山可能还稍微重视一点之外,po主估计檀九段、静静和小辜可能开幕式抽完签就已经在想八强之后的比赛怎么下、会抽到谁了。po主无意揪出哪个棋手批判一番,这不是棋手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棋界,包括国家队的队员内部和教练组长期形成的风气所致。日本围棋长期的积弱,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年轻一代的日本棋手正在改变的现实被忽略了。

棋手们年轻,平时专注于自己的业务,眼界和经验有所欠缺,想事不够周全,这无可厚非,很多竞技领域都是这样。可是教练组是干什么的?诸位长者应该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棋手指路的,提醒棋手们少走弯路错路,而不是说着顺耳的吹捧之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宝就宝在经验上。不过,可能中国棋界的长者们只有落后时奋起不屈的经验,没有领先后怎么稳住心态、谦虚谨慎地经验,所以很多棋界长者自己先飘飘然了,这还怎么告诉年轻人谦虚谨慎呢?

有棋友说,嘴上放两句炮,说两句豪言壮语,心里明白,坐在棋盘前立刻回归谨慎,这不就行了。没错,可是这对心性的要求太高了,相当于“清风拂过,磐石不动”。在今天这个年轻棋手精于修技、疏于炼心的时代,又有几个年轻棋手能做到呢?也许一开始还清醒,“我就是嘴上说说,下棋时不会飘”,但说了几次之后,就“表里如一”了。

讲真的,po主不看好现在大部分年轻棋手的心性修炼水准,不能寄望于他们嘴上随便说、心里明如镜。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比较单纯,从小学棋,进入专门的学校,长大了迈入职业棋坛,十几岁二十出头就走上棋艺巅峰,这个过程与他们的前辈不同,既不丰富,也缺乏苦难的磨砺。经常有人讨论棋手的生活经验是否有助于围棋竞技,我听过好几位年轻棋手说,棋是棋,其他经验是其他经验,阅历跟棋是两码事。这句话在很多情况下是对的,尤其是双方棋力都一般,或者实力有明显差距时,阅历和经验不能决定谁赢棋。然而,当各方面实力差不多的顶尖高手较量时,某些关键的时刻,人生阅历可能会帮助你赢棋,或者在你的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时,帮助你度过难关,重回巅峰。年轻人应该明白,你很聪明,你的前辈们也不傻,他们说出“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的感慨时,脑子并没有腐朽成浆糊,他们是有感而发,不是胡说八道、故弄玄虚的

既然年轻棋手们大多数都没有“嘴上祢衡,心里孔明”的神级心性,那么帮助棋手养成良好比赛心态的工作就要做在平时,表里如一,谦虚谨慎融入言行的每一分每一秒。棋界的长者们,尤其是国家队的教练们应该时刻提醒棋手,必须重视每一个比赛、每一盘棋和每一个对手,不管这个对手是日本棋手还是韩国棋手,我们的专注和谨慎是一贯的、明确的。越是顶尖高手,越不应该有任何轻敌的心态,这必须变成一种习惯,甚至上升为本能。只要坐在棋盘前,就要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没有哪个对手是可以放任自己轻视一下的关系不错的国手之间也应该经常互相提醒,而非嘻嘻哈哈地闲扯“你抽到了日本棋手啊,哈哈,哥们儿,你这个签不错啊,明天下完了记得请客”

一流棋手之间,计算力的差距不大,现在有了AI辅助训练,连布局和大局判断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心态!

这个道理不用po主去编,更不是po主标新立异要给谁上课,而是很多竞技项目早已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过这个道理了。

不过,也不是任何竞技项目的任何特征和规律,都与围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可类比性。我们姑且闲聊两句题外话。世界杯刚刚结束没多久,相信不少棋迷也是球迷,熬了一个月的夜。

足球可以进个球就滑跪庆祝,赢一场就兴奋得满场飞奔,欣喜激动地答谢场边球迷,再放一些豪言壮语,因为足球就是这么一个特点的运动。世界杯期间,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场面。平时欧冠和联赛也经常看到。

但围棋不同。这个智力竞技项目要求选手心态沉稳平和,保持极高的专注度,尽量减少情绪波动,无论是喜是悲,都不利于发挥。比赛的持续时间长,足球踢90分钟,上下两个半场,围棋下四五个小时,一气呵成,现在连午休都没有了,大脑全力运转,一个失误就可能葬送全盘,越到后来越容不得犯错。围棋与足球是差别极大的竞技项目,取胜所需的很多素质正好相反。

足球运动员越外向越好,越激情澎湃、张扬不羁越好,兴奋了就振臂高呼或尬舞,气愤了就踢角旗杆或摔球衣,滑跪、挥拳甚至是吼队友都可能是好球员的保留动作。赛前放大话,简直是家常便饭,还没怎么样呢,就先嚷嚷着“我要在场上让你好看”、“我们的目标就是冠军”、“我伊布就是来赢球的”云云。这是好球员,他们不仅嘴上这么说,心里真是这么想的。我们从未听说过足球教练要求自己的球员必须心如止水、性格内敛深沉。但围棋显然不同。

优秀足球选手的特质,放到围棋选手身上,有些性格元素还行,没什么坏处,但有些性格元素简直就是毒素。围棋选手当然也有激情,棋盘上的天翻地覆、沧海桑田非常壮观,一盘屠龙局怎么能没有激情呢。但围棋选手在比赛结束前的一刻,每一手棋都需要非常谨慎,情绪必须平稳,再激情也是压制住的、内敛的。如果要找一两项运动与围棋竞技的成功特质有较多相似之处,也许是射击或斯诺克

中国棋手在首轮下得不算好,但为何看赛后的舆论评价,还普遍比较乐观和积极呢?主要还是韩国棋手损兵折将嘛。我们虽然也损兵折将,但主要对手折损更严重。朴廷桓和金志锡首轮出局,冲淡了连笑、檀啸和谢尔豪出局的忧伤。日本棋手发挥得比预期出色,八强占了2席,这2席都是从中国棋手的手中抢到的

韩国队仅存申真谞和卞相壹两位未曾染指过世界冠军的新丁,而中国的柯洁、陈耀烨、党毅飞和辜梓豪四位世界冠军尚在。再怎么看都是我们的牌面更亮眼一些。

申真谞首轮赢的是王元均。这盘棋下得相当惊险,申真谞半目胜,下得不好,从布局就没显出高出对手一筹的实力。申九段的棋运与连九段有点相似,平时都还好,一到世界大赛就掉链子,不过申九段还年起,而且至少进过四强。申、连的问题主要不在棋盘之内,功夫在棋外。

卞相壹半目胜谢尔豪,两人实力相仿,发挥相仿,胜负差在毫厘之间,这是很合理的过程和结果。运气今天不是站在谢尔豪一边,卞相壹前一阵输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棋,可能攒了不少rp,今天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弥补吧。谢尔豪继续了他在LG杯夺冠后胜率不足50%的低潮期。

这样一算,今天的八盘棋里,有四盘都是执白半目胜——芝野虎丸胜檀啸、申真谞胜王元均、卞相壹胜谢尔豪,以及井山裕太胜连笑(这盘棋盘上的结果是半目胜左右,差不了多少,实际记录是白棋中盘胜)。


我们具体地看几盘棋的关键处。

(1)柯洁 执白 vs 金志锡:

猜到白棋,柯洁心里肯定是满意的。今年他输的棋比较多,主要就是黑棋胜率低,白棋还可以。

布局是黑棋不错,看起来很开阔,整体结构也比较协调。白棋右边的14-18三颗子比较碍眼。

不过人类棋手在把握这样的开阔格局时,往往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黑棋第47手的回补就是一例。看似稳健,实则缓了,大方向不在这里。

po主建议的是下边继续压。理由有三:其一,这个头是三子长还是被白棋拐住,差别太大了,关系到双方的厚薄和棋局的走向,它本身就大,而且厚;其二,黑棋全局的格局就是走在外面,不是边角实地,现在突然走回边角,与整体架构不协调;其三,黑47压一手,可以看看白棋怎么办,如果白棋不应,黑棋就扳下去很大,如果白棋应了,黑棋可以再回补实战第47手的位置,这样就等于多压到一下,让白棋右边的三子更加岌岌可危,而黑棋整块则更安全。

高手下棋就是这样,你一步没踩到点儿上,之后就步步别扭。

黑47缓了一下,被白48拐住,黑棋就得缩第二下,第49手又只能缩回去补棋。当然,这个补棋是兼具攻击的意思了。

这就意味着黑棋必须攻右边的三颗白子,攻出成果来,因为之前已经付出了代价,被拐一下损失不小,现在白棋的下边豁然开朗,局面重回均势,白棋度过了难关。黑棋得毕其功于一役,没有退路了,必须攻出成果来,否则全盘找不到足够的目数。

黑51又是一个小问题。一般来说,这是第一感。但当前局面下,白棋下边是个硬头,黑棋扳在这里,无助于自己走厚,也起不到协助攻击的效果。

而且这个位置太偏了,白棋的出逃空间太大,黑棋将来很难攻得到。

po主推荐小飞。

第55手像是攻击的第一感。喜欢攻击的爽快型棋手,应该是挺愿意往这边想的。

但是,请再仔细看看,黑棋的棋形何其薄也!两边都是间隔着大飞连络,人家白棋一突破就走了。你这么薄都能吃棋,当对手是菜鸡吗?

冷静一点,我们还是推荐这里黑棋应该妥协,承认自己前面下得不对,这个地方不是合适的战场,赶紧止损,小飞一个,把目数收一收,然后徐徐图之,反正棋盘还大,没必要这么冲动。

实战黑棋就是冲动了,要全攻!不达目的不罢休,于是休矣。

这盘棋最终的结果就是白棋90手中盘胜!

终局的盘面如下,黑棋杀崩了。这是前面就可以预见到的,这里不是适合攻击的正确战场。黑棋倘若不冲动,后面还有逆转的机会;实战黑棋冲动,就立刻兑现了失败。

金志锡这盘棋开始下得还可以,第47手开始变调,到了第55手,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没有发挥出水平,下得很糟糕。

柯洁也不是说下得特别好,就是正常下而已,下出了一般职业棋手应有的水准,白棋大龙肯定是不可能死掉的,棋就自然赢了。

这盘棋了结了农心杯的恩怨。赛后柯洁很兴奋,特意发文“90手速胜,快哉!”以示庆贺。

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一语双关:90手速胜,够快;复仇一扫农心杯立flag打脸之郁闷,心意畅快。

不过,po主个人觉得,还是不要第一轮赢了一盘棋就这么高兴。高兴可以理解,但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棋手了,21岁的棋手在棋界不是小孩子了,——放到科研领域,倒是可以当做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

稳一稳,保持平和的心态,等第二轮赢了,本阶段的比赛也就结束了,那时候随便庆祝,狂欢喝酒蹦迪立flag都行。反正不影响比赛,不影响心态了,愿意大肆庆祝或愿意躲在被窝里高兴,这都无关痛痒,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另外,以柯洁现在处于棋坛的地位,什么是值得专门发文、广而告之庆祝的成绩呢?拿到重量级比赛的冠军,而不是世界大赛本赛第一轮赢了盘棋。这又不是围甲执黑赢朴廷桓,也不是陈耀烨赢了周睿羊,哪里就值得高兴成这样?这不是前世界第一、现世界第二应该有的肚量和野心。赢了金志锡,当然是个成绩,但还不到一下子就觉得扬眉吐气的时候,连第一阶段比赛结束都等不了。

为什么要这么“吹毛求疵”?还不许人家高兴一下?

一个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足球与围棋的区别:世界杯上,球员进了个球,飞奔狂吼滑跪,赢了一场小组赛就大发豪言,但那是足球;围棋选手还是沉稳一点,至少在世界大赛赢了一盘棋之后,应该继续压抑一下兴奋,保持冷静和平和。围棋比赛期间,心态越平和,越有利于发挥,越是情绪起起伏伏,想得多了,杂念多了,越容易出问题,发挥不出水平来。要庆祝,前面说了,等再赢一场,第一阶段比赛结束了,然后几个好友喝一顿,唱K蹦迪,或发长文抒怀,这都行。现在是不是“快哉”了一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柯洁本身的性格就是比较跳脱的,说得稍微严厉一点,就是稍有些浮,尤其是顺风得意时,就更易如此。以前年轻气盛,成绩又出类拔萃,便也罢了。现在,已经是一个棋手该走向成熟,逐步完善自己,修补技术和心理上的弱点,趋向更强大的自己的时候了。如果还是赢一盘棋就表现得对自己很满意,快哉之情溢于言表,难耐兴奋,必须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样的心态就仍然还是个小孩子一般。童真不失,可爱依旧,却不是一个更强大的棋手所需的心态。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成长必然是有得有失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要克制一些本性上不是那么符合自己职业发展所需的东西。费德勒能保持到37岁拿大满贯,C罗能在33岁维持在顶尖巨星的水准上,他们是靠着放任还是克制呢?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道德或者规范层面的是非题。po主说的这些更像是一个“修心训练方案”或“药方”。针对的是柯洁目前面临的特殊情况,而非一概而论。有人说,那某某某还赢棋了就嘚瑟呢,不是照样怎么怎么。对,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处境和目标,这个事情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甚至也不涉及什么道德、风度或巴拉巴拉的东西。

柯洁如果是个像钱宇平那样的闷葫芦内向性格,那么,我们会建议他赢了一盘棋就大声告诉所有好朋友,尽情发泄心中的喜悦,如果输了一盘棋,也要大声讲出来,让朋友开导和安慰他。那样也就不会有他后来承受不住输赢的压力而精神崩溃了。

所以是不是赢了一盘棋就要嘚瑟一下,让所有人都知道,好像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似的,这不是一个是非对错题,而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修心药方”

这里还是需要给新关注po主的棋友们说明一下。熟悉po主的朋友早就知道下面所说的这个观点了。

po主以前也写过不少“建议”类的文章或段落,看起来好像是要给棋手上课似的。但其实po主并没有驱动力和主观意愿去真的给棋手做什么指导,没必要也没有可操作性。

写这个文章或段落的意义就只是为了写文章而已。属于一种题材,跟棋友们以文交流,切磋观点。仅此而已。

棋手本人看到看不到、接受不接受,po主根本不在意。估计棋手即便有一百成的五成几率通过某些渠道看到这篇文章,他们也一定不会在意。

首先,po主说得不一定对。一家之言,总是难免有对有错的。出于行文的需要,po主在叙述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时刻强调“我说得不一定对啊,大家自行判断”,那样行文就没有任何阅读快感了。阐述论点时,肯定会说得斩钉截铁,列举论据时,必然要挑选支持论点的论据。但这一定就是对的吗?天知道。

另外,棋友们大概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一个棋手要想达到顶尖水平,无论其外显的性格是谦逊平和还是桀骜不驯,他们的骨子里一定都是固执和自傲的,除非有一个压倒性的存在能够全面凌驾于其心灵之上,比如吴清源之于林海峰,棋手才有可能被说服、采纳对方的建议或劝诫

这个时候,建议的对错是不重要的,对了错了,结果都是一样的废纸上的废话

以前看到有善良的棋友说,某某前辈,您能不能帮帮某某某棋手,给他些建议,您说的他肯定听。

坦白说,如果这个棋手还未取得成功(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这个建议或劝诫应该还是很可能有效的。但如果这个棋手已经成名了,成功了,大家就不要费力不讨好了。搞不好建议没管用,还惹人烦。

所以你看,以井山裕太那么风度谦和的棋士,他成名之后,不管在棋上如何撞墙,比如LG杯决赛的失利,他的老师石井邦生(那可是真正的师父,收井山作內弟子的)也不会在棋上多说一句,而是以高龄之身亲赴棋院给他现场助阵,提供精神支持而已。日本棋院那么多高手,就没一个看出井山的棋“过刚”的缺点吗?可是你见谁自讨没趣去给他指出来,告诉他“你的棋需要增加弹性,别太刚了”?

自省是很难的,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成就大的人,就越难自省,不管嘴上是柔和地敷衍,还是犀利地嘲讽,心里基本会觉得你那就是一野鸡而已,也配来污我的眼睛,我拔根脚毛都比你想得明白一百亿倍,你给我啥子建议,我需要?你配?

这是人性一部分,无关人品。如果一个人成就极大,众星捧月,还有自省之心,还能听得进去意见,那就是圣人或圣君。要不然,唐玄宗九段的曾祖父(?)关于魏征和镜子的那段名言也就不至于那么受推崇了,——做到的君王少,才愈显珍稀嘛。

话又说回来了,成就极高还能真正听得进去意见的人有没有呢?有的。在科学研究领域,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的。以po主亲身的经历为证,有诸多载入史册的科学大家,那是真的伏低姿态,他们一辈子追求的是科学的“真”,而不是自身的“权威”。

一个刚进课题组的研究生,给一个开创某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的导师讲解,告知:您以前的那个想法在我新作的实验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您的思考根基可能就是错的,我以为应该是这样巴拉巴拉巴拉。他的导师可以虚心接受,并采纳,还在全组的研讨会上澄清自己以前的错漏,并自嘲,还是你们年轻人想法灵活,我的想法可能真的是受过去的影响太深了,经常绕不出去,你们不要被我带偏了,还要经常提醒我,省得我再出错。

他不知道他自己的话语在科学界有多大的分量吗?不是。奥巴马任总统时开启了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脑科学大研究计划前,就专门咨询过他的建议。他不是不权威。但是他在乎自己的权威吗?他不在乎。他比谁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他欢迎他的同事和学生用新的智慧来弥补自己智慧的不足。犯错的地方,无论是具体的科研事实判断,还是涉及到根本问题的思路、态度和价值判断,他都虚心接受,并当众澄清,唯恐自己更正得不及时,引发更多误解,耽误宝贵的科研实践,引领错误的方向。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朴廷桓 执黑 vs 陈耀烨

陈耀烨在本局之前,对朴廷桓已经取得了五连胜。这盘棋在赛前就被预测是陈耀烨胜面大,但既然对手是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朴廷桓,大家也不敢保证陈九段一定能赢。

可是实际的进程看,这是一盘陈耀烨尽展所长的完胜局。

布局阶段,也许在AI看来,黑棋也还行,但结合两位棋手的棋风,尤其是陈耀烨的特点,这个局面应该是他喜欢的。

朴廷桓的棋很全面,也很均衡,他的棋才不用怀疑。但是在谋略上,他比“狡猾”的唐韦星差了两个姜东润。他精于鉴棋,而疏于品人。而唐韦星是当今活跃的棋手中,最善谋略的一个,所以屡屡让朴廷桓在关键比赛里饮恨。其实纯论棋力,唐九段是不及朴九段的。可是人类下棋,比的不只是棋力,而是综合表现,两人就拉到同一水平线了。

输给陈耀烨五盘之后,朴廷桓本局竟然还是“该怎么下就怎么下”,岂能不重蹈覆辙?

跟陈耀烨下棋,布局必须拿实地。哪怕这个定式走完了,自己亏一点,也要拿实地。就是不给陈九段实地,让他去拿外势。看着是陈九段一时便宜了,可是下着下着,他不擅外势运用的短板就会把这点优势亏出去。

反之,如果让陈耀烨在布局占住了实地,至少实地不落后,那么等他腾出手来洗你的大模样,你此前占的那些便宜外势,很快就要慢慢送掉。

诚然,假如对手的外势运用极其高明,甚至达到了AlphaGo的水准,陈耀烨也得徒叹奈何。可是,对手并不是AlphaGo。人类棋手使用外势和掌控大局的能力,总是逊色一些的,变化太多了,忙了这头就顾不得那头。

基于这点,朴廷桓的布局就应该一个星位都不走。就是小目开局。你愿意走什么走什么,反正我就是不走星位。点三三?一个都不给你,有本事你就直接过来碰。

有棋友可能会问,那陈九段自己不是也走了两个星位吗?是的。但你愿意走什么,你随便,我就是不走星位。这句话我们再重复一遍。这是一个微妙的心理交锋。我八风不动,你在棋盘上撒出花来,你敢走高目、目外,我也不走星位,我就走小目。

棋友们下棋时也可以注意这个问题。咱们赛前想好了一个策略,布局时就要坚决贯彻。不要被对手在布局时带了一个节奏,咱们就跟着走了,脑子一热,他敢我为什么不敢?!不要这样。

而应该抱着:“你不是爱表演吗?请开始你的表演,最好再来点freestyle,小爷看你能演出啥来!有本事你在围棋盘上了来个'马走日象走田’,小爷佩服你是条汉子。”心态平和,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好,临场就不要再轻易动摇了。

当然,你说是不是我走了小目、开局捞了实地,就一定能赢陈耀烨?肯定不是啊。陈九段纵横棋坛多年,是唯一一个番棋赢过柯洁的棋手,怎么可能只有这一把刷子呢?他所谓的“不擅利用外势和主动攻击”,是相对于他强大的捞目、治孤和官子能力而言,是以顶尖高手的标准衡量,可能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可不是人家不会别的下法。

但是陈九段最强的一把刷子肯定是先捞后洗。你不给他舒服施展这项技能的机会,至少胜率会提高个20%左右。你越刚、越有气势,陈九段越高兴,他就不怕你摆一个庞大雄壮的阵型。反之,如果你布局怂一点,老老实实捞目,然后去洗他的模样,破他的外势,说不定弱手也能有机会战胜他。要不然陈九段怎么经常被业余或准业余棋手搞到翻车呢?

总而言之,跟陈耀烨下棋,一定要怎么扎实怎么走,怎么看得见目怎么走,不要走些华而不实的招法。

后面的棋我们也不细讲了,看到第52手,大家就应该明白朴九段此局是怎么完败的。

陈耀烨的白棋很清晰地现在下边洗出来一块棋,然后又去右边打入破空,于是黑棋的大模样就这么被消得剩不下什么了。

具体的进程稍微复杂一点,但进程就是这样的进程,思路清晰明确。

最终朴廷桓只坚持了不到160手就投子了,因为空实在是不够,而且攻击秀刀又秀不动。

(3)连笑 执黑 vs 井山裕太

这盘棋一开始的结构有点像前面一盘,只不过执黑的连笑是捞取实惠的一方,井山的白棋实地吃紧,只能仗着自己的外势强攻获利。

只要黑棋左边那块棋不被吃,——事实上也很难被吃掉,白棋“大布袋”开的口子太大,黑棋总有办法脱身的,——就是黑棋的大优局面。白棋很发愁自己的目数。

可以说,只要连笑能够后半盘收束得严谨一些,胜利在望。

但是人类棋手和AI不同,短板经常是清晰、显著、决定胜负的。

四个月前的春兰杯,连笑也是形势不错的情况下,被官子强手朴永训顽强地一点点把目数抠回来,最后(po主记得是)输了半目。

这盘棋如出一辙,过程复杂,限于篇幅,——po主已经写了这么多字了,本文就快要结束了,——我们不能逐一详解,但棋友们可以对比一下上下两张棋谱,看看黑棋的目数增加了多少,白棋的目数增加了多少,到底在哪个局部发生的变化最大。

连笑的黑棋在定型收官阶段被井山裕太的官子小刀和绵密严谨的次序刮得痛入骨髓,最后又输了个半目左右(正式的记录结果是白棋中盘胜)。

井山的官子应该没有朴永训强,不过这盘棋他发挥得很好,尽管不是滴水不漏,但也足够赢连笑了。

连笑输了这盘棋,再次挥别了一次世界大赛取得突破的良机,心中之痛从他在本局最后几十手的苦苦坚持就能看出来——不甘心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