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善于和孩子进行协商
"如果这样做的话,不是会使孩子们养成不少坏毛病吗?"
我经常可以从前来找我咨询的母亲们那里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如何去掉孩子们身上的坏毛病,一直是母亲们的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
“如果就那样放任不管的话,他会长成一个浑身都是坏毛病的孩子”,
“如果以后他长成一个根本不听父母话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的话,今后他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吗?”……
我们的母亲们不仅有以上种种对坏毛病的担心,而且还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来防止这些坏毛病的发生。没有一个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墙上、家具上到处乱写乱画时会放任不管。在吃饭的时候,她们惟恐孩子把手伸到碗里,只要他稍有这样的企图,母亲马上就会伸手打他的手背,并用眼睛瞪他。
就这样,我们的母亲们患上了一种试图对孩子进行“训育”的强迫症。这是一种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老毛病。我们不是一直都有“严教出贵子”这样一种育儿传统吗?这种传统已经在无意识中深深地扎根于母亲们的脑海中。
同时,在韩国社会特别强调礼仪。但是,我却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父母在教育孩子礼仪的名义下扼杀了孩子的自然成长。有些事情对孩子来说明明是太严厉、太过分了,可是父母却说他们只是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存在类似情况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那种“不给别人增添麻烦”的固有观念,几乎成了日本特色的代名词。但是,这种观念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绝对不可以强加给孩子们的。因为,对孩子们进行的强迫和惩罚,实在可以说是在幼年时期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捷径”。因此,在今天的日本,母子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从母亲的立场上讲,有时也很有纠正孩子一些行为的必要。因为幼年时节对孩子行为的纠正不仅仅是对孩子某个行为本身的纠正,同时还包含有使孩子“适应现实”这样一个课题。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就动手打骂孩子。
我想对母亲们说:不要动不动就“训育”孩子,而是要和孩子进行协商。也就是说,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妥协。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去百货商店购物。本来,那天孩子已经和我说好只是出去转转,不买任何东西。可是,当他看到一套价格超过10万韩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700元左右)的机器人玩具后,就开始缠着我,让我给他买。他一边对我说隔壁家的孩子已经买到了,为什么不给他买,一边热切地盯着我看。
当时我想,现在是到了要进行协商的时候了。孩子提出的协商方案是,“我想买”这么一个简单直接的要求。或许有母亲会问,这也能算什么协商方案吗?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上看,这表明他除了“我想买”这个要求以外,已经没有其他任何具有正当性的协商方案了。我提出的协商方案则是“太贵了,暂时不能买。”
在孩子的幼年时节,类似“我想买”这样的要求是形成其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都会答应他们的要求。但是,当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就过去了。从这时候开始,孩子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因此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孩子适用“做这些事情不行”这样的禁止性标准。当时,我已经感觉到,有必要教给孩子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的话,你就不可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既然双方都拿出了各自的协商方案,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试着达成妥协了。可是怎么对孩子讲比较好呢?
首先,我不想把孩子“我想要”的这种要求一笔抹杀,因此我必须找出一些可以缓解他这种要求的理由。
“买来玩儿当然很好,可是好归好,它的价格太贵了,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
孩子说不知道,我就把价格告诉了孩子,接着对他说:"景慕,爸爸挣来的钱,我们既要用它来买米,也要用它来买衣服穿呢。如果都用来给你买玩具,那么我们家就没饭吃了。没饭吃也没关系吗?"
“没有10万韩元,这些就都做不成了吗?”
孩子开始询问钱的价值了。因此,我就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对他说明,“10万韩元是非常大的一笔钱。”
孩子的脸上显得有些为难,这表示他已经开始有些理解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问:
“那隔壁孩子的妈妈为什么给他买呢?”
“隔壁家可能比我们家富裕。另外,说不定那个玩具是他妈妈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买的。你每年过生日和圣诞节的时候,不是也会收到很多好的礼物吗?"
“啊,那么如果现在要买的话,爸爸还要挣更多更多的钱呢。”
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孩子的脸上已经出现了能够理解的神情。这就说明,双方可以协商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千万不可以强硬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的话,等到下一次需要和孩子进行协商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完全关闭和你进行对话的窗口。
“景慕,如果你想得到这个很贵很贵的礼物的话,你是不能什么也不做的。你知道吗,世界上是没有免费的东西的。你是不是也要做一件让妈妈喜欢的事情呢?”
当时,正在上幼儿园的景慕有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会不由分说地把饭吐出来,会突然坚持不去幼儿园,使性子、撒泼耍赖等。于是,我就举出了其中的几个坏毛病,问他是不是可以改掉其中的一个。同时,我还对他说如果他能完全改正的话,我可以花几个月的时间攒一笔钱为他买想要的新玩具。
在这种努力持续的过程中,我们家的孩子开始学会大量地问“为什么”。如果我对他们说明什么不可以的话,他们不会仅仅是“哎,嘻……”这样表示惋惜,而是要问“妈妈,为什么不行?”然后,就会认真地听我给他们进行解释和说明。
我也同样如此。如果想让孩子们做一些什么事情的话,我要向他们说明那样做的正当理由。比如当看到保姆在收拾房间,我就会对孩子们说:“干活的奶奶是不是非常累呀?你们这样到处乱扔玩具是不是给奶奶添了很多麻烦呢?另外,你们以后再想找它们出来玩儿的话,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呢?”但是,在我向他们说明这些理由的时候,孩子也会提出他们自己的一套理由加以拒绝。
比如“现在我很困,过一会儿我会做的”,“现在我正在看一个很有意思的电影。电影完了以后我就做”等等。
孩子们一旦像这样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理由之后,尽管它们很可能都是一些借口,但我还是会答应他们,然后看他们是否能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样做不仅要比不由分说地训斥孩子效果好得多,同时还能使孩子学到不少东西。比如说,他们可以学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管你如何期望都是得不到的这样一个道理;他们还会知道,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的话,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还会学会,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如何加以适当地协调。
难道仅仅就是这些吗?为了提出一个妥当的协商方案,孩子们还得有逻辑性地思考其中的理由,还要学会通过话语把它们表达出来的方法。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最基本的一些道德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和母亲们所希望得到的高智商是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方面看,我的小儿子经常会让我感到吃惊。有时候,我甚至会开玩笑地把他称为“协商天才”。
我的小儿子非常喜欢和他的朋友们一块儿玩儿,和其中的一个孩子尤其要好。经常在那个孩子家玩到天黑才回家。
从那家孩子的角度看,在一起玩儿当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可是,在那家母亲的眼里看来则未必如此。我也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费神,心想在什么时候要去拜访一下这位母亲。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对方打来了电话。我想终于找上门来了!可是,没想到对方的话音却非常明朗柔和。
“哎哟,你们家的孩子真是不简单,也没有谁去教他,就会很主动地给我们收拾房间。真是家教有方啊,大概是您在家里一直教育他这么做吧?”其实,关于那家的事情,我一次都没有和小儿子交谈过。他是根据平时和我进行协商的经验自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如果我想要在这家玩的话,我就要讨这家妈妈的欢心”,然后就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为他家收拾房间。
所以,协商方法的目的,不是让父母们在每件事情上都要教孩子们应该怎么去做,而是要让孩子去自己体会。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可以使用协商的方法。对于有些事情,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你都必须单方面地向孩子灌输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不可以打人,不能偷盗等,这些必须遵守的常识就没有和孩子妥协的余地。为了使孩子将来能够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你就必须教给孩子们这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不久前,我偶然看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儿子正在网上浏览一些成人网站。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原来在他的朋友中,有些孩子就经常光顾这些网站,所以他也想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绝对不能妥协的。虽然你采用的是一种单方面下命令的形式,但是在这种时候,你必须坚决而严厉地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因为如果让孩子看到你犹豫的态度后,你就会给孩子留有一线希望,以后他还会偷偷地进入这些网站,甚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因此,你就必须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方式,态度分明地告诉他,那样做为什么不行。
“这些画面非常刺激,你看了以后整天都会想它们。那样的话,你就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了。你认为这样好吗?”
“那么,我的朋友们为什么可以看呢?”
“这是他们父母的不对。他们的父母本来应该阻止他们的,却没有这样做。可是,在我们家这样做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你想在我们家生活,是不是就应该遵守我们家的规矩呢?”
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能通过协商,而是必须通过单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中还包括:不能一个人去网吧,不能懒惰,不能不支付任何代价就想得到一件东西等。
但是,如果想让这些事情落到实处的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对于那些在父母的训斥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他们的父母试图将什么道理灌输给他时(就是当父母试图“训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们只会把父母的话当成烦人的唠叨来听,从东耳朵进去,马上就会从西耳朵出来。当这些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对父母的话嗤之以鼻的“怪物”。
但是,对于那些平时就经常通过协商和父母达成妥协,并能经常感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来说,当父母单方面地强迫他们学习或遵守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即使他们心里非常不满意,他们还是会想“我那样做确实是不对的”,从而听从父母的命令。
我经常对前来找我的父母们说这样的话:
“如果你采用'训育’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话,你就会把和孩子从小建立起来的感情一点一点地消磨光。”
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要让孩子学这学那,你要送孩子上学,对他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要过问。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你做的所有这些都是对他没完没了地控制和干涉。请问,又有几个孩子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去学习的呢?
孩子长的越大,父母要单方面灌输给孩子的东西就越多。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他们非常讨厌、非常不愿意遵守的。如果你希望你对孩子的这些“训育”能够正确地传达给他们,并让他们听从(即使他们对别人说的同样的话不屑一顾)的话,那你必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地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这就是让你的孩子将来听从你的力量的源泉。
有时候,即使我动手打他们的屁股,我的孩子们也知道我打他们的理由。他们知道是他们自己做的不对,妈妈才打他们的,而决不会认为是因为母亲不爱他们。如果我不是不断地把他们拉到协商的圆桌旁,和他们进行了许许多多寻找折冲方案、谋求妥协的练习的话,我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收获的。
在孩子们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在他们做了违背父母意志的行动的时候,请先把孩子的话认真、仔细地听完,然后试着和他进行协商吧。通过让孩子学会问“为什么”,就可以使孩子在心灵不受伤害的情况下,也能对你的处境和状况有所理解。反之,如果你只是使用单方面强迫或命令式的方法的话,孩子和你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最终导致的严重结果是,在他们长到一定时期,要学习那些必须要学的东西时,他们却选择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