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听于无声 (21) 2024-04-17 17:42:38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典出《礼记·曲礼上》,意为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亦可引申为不为事物的表象所拘囿,而能从旁枝末节反推出事物的本意。从艺者,亦当有此识见与追求。我的《庚子印集》近日出版了,主题就确定为“听于无声”。人到中年,心境平和。虽不能说“万事不关心”(王维诗句),但至少可放下一些琐事,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把握住艺术的规律与门道。至少,现阶段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听于无声 4×4厘米 老挝石 设计刻制这方“听于无声”印,正是一年前庚子初春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宅居无事,放下杂念,潜心修行之际,刻此寓意深刻的一句。设计了几种稿,其中关键一个字“无”如果用常规写法使画面填满,章法很难处理,便换个思路,取个甲骨的“亡”(通“无”)试试,果然别有洞天。与“无”相对比的“声”则顺势取稍繁复的战国文字,画面的强烈反差及大块的留红马上鲜明起来,气象好,大感觉对头了。如何体现字面意思之外之意?取势助力,“听于”上提强化动感,且“听”右侧做右翘、扭动、放松之态,并融入边栏。边栏则粗细、断聚、残全随势而行,与文字、外界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不分彼此!刀法上施以冲刀、向线用刀、披削等,以彰显线之厚重、稚拙、古奥之气。转折连接处的刀痕与残点,令画面多了一个层次,更耐咀嚼。 刻印除了技法层面外,更需要悟道、思考、积累、沉淀,多下印外功夫,多于“无言”“无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赞 (0) 相关推荐 赏画|方从义《溪桥幽兴图》 <溪桥幽兴图>轴,元,方从义作,纸本,水墨,纵63.3厘米,横35厘米. 此图是元代道士画家方从义所作,山水画.图绘山水一区,高山云锁,溪水自山间流淌,草桥横架,一人策杖前行,远山隐现,茅 ... 赏画|吕纪《竹禽图》 <竹禽图>轴,明,吕纪绘,绢本,设色,纵148.5厘米,横467.7厘米. 款署:"吕纪".钤"四明吕廷振印"印.画面上方有东厓题诗. 此幅景物简洁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无法结合,最终抒发出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歇却狂心 杭州浣花斋赵军先生寄赠新著纪念黄宾虹先生150周年诞辰画册<朴存画集>,收录诸多黄宾虹先生画作.书作,很多系首次发表的作品,读起来很过瘾.其后还收录两方印章,其中一方白文"歇却狂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心足身长闲 宋代诗人魏野有<寓兴七首其一>: 天地劳覆载,日月劳往还. 此尚不能息,何况在其间. 鸟兽饮食外,悠悠无食悭. 如何人异此,昼夜机相关. 顾我道何如,心足身长闲. "心足身长闲&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春蚓秋蛇 己亥春,嘉德春拍出现了缶翁的一方"春蚓秋蛇",不禁令我心动.这方印,缶翁各类印谱中均有收录.查壬午为1882年,缶翁年方38岁,正当年,这方印无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岭上云(25) 丁敬的论印诗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想必早已深入篆刻人的骨髓,这句诗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恐怕源于"求新思变"这一亘古不变的追求吧.截句刻下这&q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南阜后人 古玺或汉印无论官印还是私印制式,均以白文居多,朱文少而其中以细线居多.元明清流派印也是以细线印为主,至吴昌硕却一反常态,他在充分借鉴古代砖瓦.碑额.猎碣残损线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了雄浑朴厚.个性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质朴无繁卉 几年前旧作.白文印"质朴无繁卉",乃清人周亮工诗句.老子说"大朴不雕",今人说"质朴无华",均为表达此语意.<说文解字>说,&q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篆法古而章法奇,心须有本",进而又说"空处立得马,密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境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刻竹 自明代王冕以花乳石入印,文人篆刻始以刻石为主,沿袭至今已成为主流.其他如刻金属.玉.牙等材质居其次,偶尔有刻木.刻竹的亦难登大雅之堂,聊以添文人雅趣而已.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刚对刻章感兴趣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