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文:甘南散记之年保玉则和莲宝叶则

甘南散记之年保玉则和莲宝叶则
罗学文
题记:当人们忘却了大自然的美好,丢弃了内心的虔诚,把自己固化在纷扰的世俗圈子,以趋势趋利当作物欲世界的终极目标时,我选择回归到质朴的行走,在广袤的大自然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地行走,倔强而执着!

很久以前,曾同友人提及甘南,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概念,其实,甘南只是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简称,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属于三大西藏之一的安多西藏,也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基点的大甘南,则横跨甘、青、川三省,这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区,原始而神秘,有迤逦的高山湖泊,丰美的草原湿地,纯净的寺庙塔林,质朴的藏族人民,而流经甘南的黄河,更赐予了甘南苍茫高远,水天相接的绚丽多姿。
《山海经》曾有记载“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说的就是黄河的发源地在昆仑丘,巴颜喀拉山,古称“昆仑丘”,东南深切峡谷,衍生到青海四川交界处,东北,年保玉则;西北,莲宝叶则,二座山体,一个个都是当地藏民共同朝拜的神山。

年宝玉则,因是果洛藏族部落的发祥地又名果洛山,盛名在外,有天神后花园之称,我也是十年前有幸同好友一同徒步穿越过。里面有星罗棋布的高山海子,还有终年积雪的雪山,正是“迭山南望白无边,雪积遥峰远接天”。仙女湖,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中倒映着层层雪山,湖边,绿草如茵,鲜花遍布,雪白的山,绿色的地,碧色的水,黄色的格桑,还有行走中喇嘛藏民的袍红,斑斓的色彩交织在一起,美轮美奂。而妖女湖,也如它的名字一般,充满着妖气,湖的形状细长而妖娆,多变的高原天气下,晴雨不定,伴随缭绕的山雾,总是充满神秘的气息。
路过久治县,虽然早知道年保玉则已经在去年宣布永久性关闭,可看着路牌上的年保玉则的标记,那种过而不得入的感觉,依旧怅然若失,只能继续驱车前往莲宝叶则。
几个小时的县道乡道,久不见人烟,迎面忽然闯入充满阳刚之气的群山,“莲宝叶则!”不愧是尊严的玉石之峰,山势陡峭险峻,群山突兀,山体绵延不绝,气魄雄浑,山峰怪石嶙嶙,变幻莫测。

莲宝叶则挺拔的石峰,常年冰雪覆盖,风雨剥蚀形成的珠姆措,落云措,龙尕措拉玛,扎尕尔措……诸多高山湖泊,因为处于初始开发阶段,只有扎尕尔措区域开放。
走进扎尕尔措,一路上看到藏民在石头上画的图腾,挂的经幡,无处不堆的尼玛堆,还是感叹信仰的力量。
藏传佛教有转山转湖的特点。山,湖,寺,塔,石头等等在藏民的心目中,是有神灵的,都是神圣的,一旦山湖具有了神圣性,那围绕湖水徒步行走就是转湖,围绕山体徒步行走就是转山,绕神山转山一圈,可以洗净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以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一百零八圈,就可以修成正果,成佛升天。
游人原本不多,沿着山径而上,前后望去,天苍地莽,高山肃穆,途中,我曾几次想呐喊几声,但终究没能喊出来,只因觉得自己还有太多的世俗混浊,配不上这片清静。

静静的还有来这里转山转湖的藏民,喇嘛,他们点燃桑烟,抛洒隆达,一言不发,磕长头,触额、触口、触胸,与佛相融为一体,与大自然与大地融为一体。
年保玉则和莲宝叶则还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他们都是神山、圣湖、草原、还有浓厚的藏民族特色,宗教文化汇集在一起的人间香巴拉,不同的只是年保玉则因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全面关闭,而莲宝叶则则刚刚开始开发。
藏民一直相信,再丑恶的事物都有着被感化的可能,就像仙女湖与妖女湖以河为纽带,相互沟通,妖女最终会被仙女感化一样,希望那些践踏草场的徒步者,乱扔垃圾的旅行者,最终也会变成生态的保护者,那美若仙境的年保玉则也终能回到我们的视线。

沿着那扎尕尔措湖四周的土路,我来到莲宝叶则脚下,仰望着她那巨大的山体,陡然间生出一种敬畏之情,那是一种直通心灵的震撼,这种情感无关信仰,只是一种本能,湖水的清灵,冰山的安宁,仿佛可以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罗学文,邵东人,两市镇三完小教师,自幼受父亲熏陶,喜好文字,徒羡别人文章,涂鸦偶有见诸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