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样子35】王俊林:把爱揉进艰苦的岁月里 ——记杨塘书院教师王爱清
把爱揉进艰苦的岁月里
——记杨塘书院教师王爱清
王俊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乡村的路是泥泞路,乡村的教室四面来风,教学条件极为艰苦,乡村教师用自己的深情抚平了孩子们心中的坑坑洼洼,他们将爱揉进了艰苦的岁月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教师满满的爱。
——题记
面红耳赤 炼铁成钢
那年我11岁,在杨塘书院小学部五年级就读,王爱清老师成了我小学阶段的第五任数学老师。受乡村学校位置偏僻和师资匮乏的影响,教师流动性大,孩子们在不断地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也许刚适应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等待他的又是另一位新老师……
王爱清老师身材娇小,衣着得体,装扮精致,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精气神十足。王老师第一节数学课就给我们扔下了定时炸弹:“明天进行摸底考试!”我们听考色变,心砰砰直跳,都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几斤几两。第二天“干塘现底滩”,我们的成绩着实惊动了王老师。
王老师按捺住心中的不悦,幽默地说道:“咱们这个班病的不轻啊,不过大家不要失望,我们要树立信心,跟着老师来,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还有两年时间,我们是能够翻身的!”
以后的岁月,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战场。同学们不断地练习,王老师反复地讲解;学生代表上台板书解题过程,老师根据学生作答分析解题过程并纠正错误;老师批阅作业查漏洞,课堂举一反三补缺口;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老师点拨解题技巧……这样一来二去,大家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明显提升,但有时也犯同样的错误,王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练结合。有时王老师讲得面红耳赤,授课音量不知不觉提高了好多分贝,我知道老师这是恨铁不成钢,但老师每次“没有全胜,绝不收兵”。
在王老师全身心的授课氛围之下,我们不再嫌数学课时间长,大家都全身心沉浸到了数学的世界里。攻克一道难题就好比打了一场胜仗,大家在不断的解题中重拾了信心,大家比效率,比正确率,比解题是否规范整洁。工夫不负有心人,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我班数学获得全乡第一名,人平92分。
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王爱清老师耐心备课,精心施教。她从不排挤后进生,总是在言语上给同学们以鼓励,她慈爱的眼神可以抚慰失败的心灵,她善意的微笑可以融化恐惧数学的坚冰,正是王老师将爱熔成滚烫的铁水,千锤百炼,才得以将她的学生炼铁成钢。
精心辅导 温饱激励
杨塘书院小学部的教学楼在我读书时就列入了危房(毕业不久便拆除),二楼阳台的房梁发生了移位。我们的教室在一楼,每天上课总是提心吊胆,老师们经常提醒大家无事不要上楼。我的教室前后各有一个窗户,窗口不大且没有安装玻璃。每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学校工作人员便会用小钉子加小纸板在教室前后窗户上钉一层地膜(农村春季给庄稼保温用的宽大薄膜)。地膜要用上一年,第二年夏天哪怕气温再闷热,谁也不敢撕下这块地膜,往往酷暑也是多雨季节,若地膜没了,雨便会飘进来淋湿课桌。王爱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就朝夕相处在这样的教室里。
每次,王老师布置同学们做完数学课堂练习,她便会当堂将本子收上去逐一批阅。若发现问题较为普遍,会讲一两道典型例题再练习、巩固;若是个别现象,王老师会请学生到她住房单独辅导。我就有一次被老师“请”到了家里。
那年冬天,我被老师点名“请”去,我知道这是极不光彩的事情,指不定要挨老师怎样严厉的批评。我心里直嘀咕都怪自己上课不专心,老师平时上课就给大家留下了“严印象”,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我们低着头拿着书本跟着老师走进她的住房时,我发现老师的房间不大,但整理得井井有条,一走进去就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味,书架上整整齐齐码着各种书籍。房间的中央烧着一个北京炉子,整个房间都暖烘烘的。老师要我们几个围着北京炉子坐下,北京炉子上垫着一层薄棉被,被子上又装了一层硬木板,我们一看便知这是为“后进生”做题专门准备的辅导装备。王老师找来了几双棉拖鞋要我们换下,又把我们的鞋子放在北京炉子旁边烤着。王老师看大家都低着头,和蔼地说:“大家都把头抬起来,要相信自己能行,老师请大家来做客,就是希望大家把成绩搞上去!大家先在外面烤火,我叫一个同学便带书本到我隔壁房间,我单独帮你分析分析。”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叫我的名字了,我忐忑不安地走了进去。王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细致地讲解,老师的和颜悦色打消了我的顾虑,我似乎一下子就开窍了。老师一边讲一边问我是否听明白,当她断定我基本弄懂后便出了二十几道类似的题目,要我回到北京炉子旁认真做题,还告诉我全部答对有奖赏。我回到隔壁房间聚精会神答题,我全然不知她后来什么时候把其他同学叫过去讲解试题。就在我题目快做完的时候,王老师用一个大盘子端来了五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每碗面条上还有肉丝和煎蛋。当她把面条放到我的面前说道:“这是今天老师给大家的奖赏,天气冷,吃碗面条暖暖身子。看着你们这么认真地做题,我对你们将来的学习充满信心!本来想看了你们全做对了再奖赏,但一看你们这认真劲,还是奖赏完你们再看吧!”听着这么暖心的话,我们的眼泪不听使唤地滚落了下来,滴在了碗里,我的手僵硬得不知如何使筷子。王老师见了忙走过来说:“怎么还哭了?把题目弄懂了应该感到高兴!快,趁热吃了!”我擦干眼泪,仔细品尝老师为我们做的面条,当时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被老师“请”到家做客的人很少有第二次再被“请”去。王老师有魔力,从她房间出来的孩子们都会大变样,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效果,都有明显进步。
后来我才明白,王老师用满腔的热情在教导着她的学生,用无私的爱在感化着她的学生,用言传身教在影响着她的学生,她教的学生成绩能不提升吗?她教的班级能不优秀吗?
2013年4月,邵东市教育局局长罗中安到杨塘书院调研,被这所百年名校的教育生态深深震撼。其后不久,罗中安率先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办有邵东特色人民满意的“纯粹教育”。他认为,“纯粹教育”就是不计私利,不掺杂质,告别浮躁与功利,单纯的“安心教书、安静育人、安乐成长”的教育,也就是回归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崇尚教育科学,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王爱清老师不正是践行纯粹教育的教师代表吗?邵东正是有成百上千像王爱清这样的好老师,乡村教育才得以发展,农村的孩子才得以跳出农门。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将踏上老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继往开来,教好书,育好人,做好孩子的领路人,指引孩子们奔赴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