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法家方放作品欣赏
方放
1968年生。幼承家学,酷爱书画。1990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约书画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许俊国画工作室访问学者。
幼承家学,酷爱书画。方放出生在上海的外婆家,七岁时回到父母身边。她的父亲方绍武是安徽著名书法家,严谨细致是他的治学态度,对女儿的要求更是严格。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能虚心是我师
在书法研习的道路上,方放初由唐楷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赵孟《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入手,每一字都要求烂熟于心,父亲每日都画圈检查,若不合格,还得从头再来。邻居称她父亲的教育方式:“一手举着棍子,一手举着巧克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1岁时,她的作品被刊登在《书法》杂志上,12岁获得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少年儿童大字比赛二等奖”等等。
青少年时期的书法训练养成了方放极其敏感的观察力及对形态准确的描绘能力,使她在短短一年的绘画学习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但仍坚持书法练习。
大四时,方放获得“首都大学生现场书法比赛个人优胜奖”。至今,老师们还念念不忘那个会写一手好字的方放。
纵观方放的书法,犹如远观岚雾盘绕,近见树影扶疏,不急不躁,像江南的水,不起波澜,让你的心沉静,融进一片虚静中,随性自在,如同其人一样实在赏心悦目!
方放随笔《好云楼笔记之一帧法帖的告白》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泡了一杯清茶,看着古人的墨迹,好像倾听古人的沉吟,一幅幅画面开始在脑海中闪回。想象着会稽山阴,那个山花斑斓,翠竹青青的时节,抚首吟咏,帖中的字里行间仿佛一股流淌的曲水,在方寸之间唱叙着容得下天地宇宙的自由洒脱。
我的心情,在小与大,古与今,虚与实之间跳跃着,品味着,若苏子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思绪如缕,漫无边际地荡漾着,又想到庄子之濠梁观鱼,庄子眼中的鱼不同于惠子眼中的鱼,一番心境自然是一种风景。
一帧法帖,发黄的故纸,潮湿的霉点,斑驳如锈,不再光亮如漆的灰色墨迹,仿佛能看到它曾经在幽暗的烛光里,在雨打芭蕉的琴声中,被无数双不同温度,不同时代,甚至是沾满鲜血的手触摸过,被无数双闪着不同内容的眼睛审视过,它的每一个故事都只有一方褪去鲜艳的印章来见证,我们猜想着拼凑着关于它的故事,它的来龙去脉,寻到为它保真的奇思妙想。
一帧法帖,它的纯真,它的完美,它钟情冬天的枯老胜过春天的繁茂,它诉说着苍茫寂寥的故事,它看到葱茏绿意后枯木瘦水的真实,它看到巅峰时刻后跌入谷底的痛楚,它看到如此迷恋和迷茫的现在与过去,它也早已预测到被人重新圈圈点点的经历,自古至今的人们前赴后继为了它做着一个个疯狂无聊的游戏,它其实想告诉我们,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命吧,听一听自己内心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