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从宫中带出多少珍贵字画,专家:1353件,大部分已经杳无踪影
1963年的一天,辽宁省旅大市文物店,也就是现在的大连文物店正在本省的庄河县征集文物。现场来了一位神色有些犹豫的客人,只见他小心翼翼的拿出一画卷对工作人员说,我手里有一副不完整的画,您看是否符合征集要求。
文物店的工作人员打开画一看,不禁激动起来。经过旅大市文物店工作人员的鉴定,确定这是沈周《青园图》的残卷。
这幅画卷原本有字、画两个部分,但工作人员所征集到的残卷只是画卷后面的字,余下的画卷又在哪里呢?他又为什么会字画分离呢?
这幅残卷的主人是当地的一位郎中,这位郎中平时对书画很痴迷。偶然的一次机会,得知外甥获得一幅名画,郎中连忙登门拜访,经过一番寒暄,他提出想借这幅名画看看。见外甥面露难色,郎中保证只需三天便归还,外甥这才答应了郎中的请求。
郎中回家后迫不及待的将画卷展开,画面上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园林景色。宁静无波的湖水映照着院落,三间茅屋和篱笆围墙参差有致,一人在堂中静静读书,景色平远而幽深。卷后题有五言诗一首“修身以立世,修德以润身。左右不违矩,谦恭肯迕人。择交求异己,致养务丰亲。乡里推高誉,兰馨逼四邻。”卷后署款“长洲沈周”。这竟然是明朝著名画家沈周的《青园图》。这幅画曾被很多名家点评,是沈周中期的代表作。
郎中顿时欣喜不已,被画卷爱不释手,反复欣赏,想据为己有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终于他决定孤注一掷,将《青园图》卷后的诗词剪了下来,并把这部分画卷藏在自家柜子里。
三天后,郎中揣着另外一部分《青园图》去外甥家归还字画。看着热情款待自己的外甥,郎中心中有些不安,但还是绘声绘色的讲起这幅画的巨大价值。说到精彩的地方,还展露画卷的一部分具体讲解。
看着外甥满心欢喜的神情,郎中又讲到这类古画的收藏颇有讲究,如果收藏不当,他们就会变成一堆废纸。外甥听后大惊失色,忙请教郎中应对的方法。郎中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故作神秘的对外甥说画卷不宜长翻阅。
外甥听后没有仔细检查,赶紧将这幅画卷收了起来,对《青园图》已经一分为二的状况丝毫没有察觉。
文物店的工作人员根据郎中家人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征集到余下的画卷。这幅沈周的《青园图》终于字画合璧。
根据史料记载,《青园图》原本珍藏于北京紫禁城内,他是怎么流出皇宫的呢?
一九一二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根据清廷与民国政府签订的轻条件,溥仪和他的小朝廷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
当时紫禁城外军阀混战,城内人人自危,各色人等都想趁乱捞上一笔钱财。有权有势的王公大臣想尽办法求得小皇帝的赏赐。而宫中的太监、宫女们自己动手开门撬锁,顺手牵羊。于是无数的大内珍宝开始陆续偷运出宫。溥仪知道后大怒,亲自彻查。但没想到的是,不久以后,他自己也成为了宫中盗宝的一员。
1919年,英国人庄士敦的到来,让自幼封闭宫中的溥仪大开眼界。这个小皇帝对西洋文化充满了兴趣,他萌生了去英国留学的念头。为了自筹留学资金,溥仪打起了大内字画的主意。
而他作为皇宫名义上的主人,对宫内财产只有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溥仪想动用这些珍宝筹钱,也只有靠偷盗这种办法。可他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大臣和太监跟随,皇宫门外又日夜有军队把守,偷盗计划怎样才能实现呢?
这时他找到了一个帮手,自己的亲弟弟溥杰。当时溥杰每天都进宫陪溥仪读书。皇宫守卫的军队对他不会加以注意,于是溥杰成为了转移宝贝的人选。
溥仪首先选了一些名贵字画,因为字画比其他珍宝易于隐藏,价值又高。溥仪先将挑选好的字画赏赐给溥杰,溥杰再用黄缎包裹好。这些黄色包裹与平时用的书本外表上很像,所以溥杰非常顺利的将这些字画带出了皇宫。
从1922年起,溥仪几乎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赏赐溥杰,每次赏赐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溥仪在自传中曾描述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
经过五个多月的偷盗,溥仪将宫中1353件书画珍品变为私有。而沈周的《青园图》也在其中。
1924年1月的一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宣布废除清廷皇室优待条件,溥仪被驱逐出宫。溥仪带着这些盗运出宫的大内字画,辗转至天津,在张园和静园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来到天津以后,溥仪在生活上仍然没有改变皇家的派头,对于钢琴、钟表、西服这些新鲜事物,他更是一掷千金。当时溥仪对于复辟帝制仍然存有幻想,他四处拉拢外援,所以没过多久经济状况就捉襟见肘了,没有经济来源,他只能变卖字画维持开销。
与此同时,各路骗子也纷纷盯上了这个拥有无数珍宝的前清皇帝。比如沙俄的谢米诺夫,他原为沙俄的旧军阀,十月革命后逃到中国。他见到溥仪后,百般吹嘘,为溥仪谋划各种复辟计划,唬得未经世事的溥仪的信任以为找到了靠山,不惜血本的送给谢米诺夫大量名贵字画和珍宝。直到最后,溥仪才发现谢米诺夫那些令人激动的计划,只是一个骗子的说辞。
在诸如此类的骗局中,大量皇宫字画不知所终。所幸的是《青园图》和一些其他珍贵字画逃过了被变卖的厄运,跟随溥仪继续颠沛流离。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了伪满洲国。这批大内字画也从天津运至长春伪满洲国皇宫东苑,人称小白楼的图书楼内。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仓皇出逃,伪满皇宫的守卫也名存实亡。
这个看似普通的保护,很快成为众人贪婪目光的焦点。留守伪满皇宫的卫兵们纷纷猜测着这座神秘小楼里到底有什么样的奇珍异宝。
1945年年末的一天,一个执勤卫兵路过小白楼。他一时好奇,从窗户外向里看,发现很多木箱放在一起,还都用黄条封着。见四下无人,他破窗而入,打开了木箱。箱中又有很多小木匣,上面有黄绫包裹着的圆柱形物品,展开后是有些破旧的字画。
这个卫兵有些失望,箱子里完全没有期待中的金银珠宝。他对这些字画没有什么兴趣,但一想来都来了,不如拿几件回去卖两个零花钱了。
没想到卫兵队中有一个卫兵,他曾经当过小学美术教员,看到这一幅画卷后,非常激动,告诉那个值勤卫兵这些都是稀世珍宝,比黄金贵重。
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卫兵队,就这样一千多件书画被瓜分殆尽,甚至很多字画在混乱中被撕毁。《青园图》在小白楼的哄抢中被一名卫兵拿走。
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这名卫兵带着这幅稀世珍宝回到了家乡。后来他那位当郎中的舅舅把《青园图》一分为二,从此《青园图》字画分离长达近半个世纪。
后来经过旅大市文物店的前后两次征集终于字画合璧,工作人员把这两幅残卷送到上海博物馆,对《青园图》进行了修复和重新装裱,现收藏于辽宁省旅顺博物馆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