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邓琴: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中山市南朗镇云衢中学/邓琴
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我记得徐洁老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我特别喜欢“生命”这个词,把“生命”和“课堂”联结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生命的活力,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热闹”。当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课堂,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这才是理想课堂。凡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师,都希望能构建这样的理想课堂。
在听完邹杰峰老师的《登勃朗峰》之后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邹老师希望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先是从整个课堂流程设置来看,他设置了三个任务,任务一“体验人物个性,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任务二“品析文中的借景抒情,感受作者的生活态度”,任务三“感悟精妙的结构,领略别样的游记风格”,这三个任务分别对应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通过任务打通教学关节,呈现教学核心内容,构建有活力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设想是很好的。再从细节上来看,课堂伊始,邹老师呈现了学生预习时质疑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聚焦。教学内容的选定要有学情意识,学生已经明白的问题少讲或不讲,从学生未知的地方去确定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必然。最后从教学手段上来看,邹老师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抢答、小组合作,激起学生参与感,促进学生最大程度地活跃起来,这也是学生参与到课堂,做课堂主人的好方法。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看到邹杰峰老师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的积极尝试。
叶澜教授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这个动作并不简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释放他们生命的能量,必然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着莫大的关系。郭跃辉老师经常说:“要将文本解读与课堂聚焦,实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转换。”学生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设计进行的,因而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十分注意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联。邹老师这节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割裂开来看,都是不错的,但是要从一个整体来看,还是有一些遗憾。
首先是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关联。从听课老师们的反馈来看,大家都很欣赏课前学生质疑、老师聚焦的那个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质疑,邹老师也把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归类,聚焦到四个问题:第一,文中的“肥皂泡”如何理解?为何要选取“肥皂泡”来做比喻?第二,作者在第6段中感悟到什么?第三,为何在第一段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第四,“勃朗队长”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侧重写“车王”的事情?为什么车夫不抱怨这份工作?这四个问题聚焦得很好,显示了邹老师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这四个问题囊括了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其中第一、二个问题关于“肥皂泡”,作者提到“价值”,第三个问题关于“其他游客”,作者也提到“价值”,第四个问题关于“车王”和“勃朗队长”,在作者的叙述过程中也暗含着这二人的“人生价值”以及作者自己的“价值观”,抓住这个点,就能将四个问题串联起来了。当老师引导学生找到这个兴奋点,相信学生的活力会被点燃,继而去探究这四个“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是不是也可以就从这个学情出发,设置一个情境:“我是这个旅游团里的一员,跟随着马克·吐温一起登勃朗峰。”借助该情境,设置三到四个任务,把聚焦的四个问题变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这就实现了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关联。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认知冲突之间的关联。郭老师在评课时提到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就要把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必然要有“兴奋点”,当文本中出现与学生认知发生冲突的内容,就容易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而这些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正是邹老师在课前的学情聚焦里呈现出来的。同样,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展示,最终解决问题。在邹老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环节是有惊喜的,上台分享的两个小组都有独特的智慧的光芒。假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地放弃一些,保留课前的问题聚焦,我感觉课堂会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