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君主世系图,脉络清晰,四百余年共传14代17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中央王朝。其君主为姒姓,所统领的夏族曾是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原始部落,世代与黄河打交道,夏族的首领鲧gǔn曾因治河不成被舜处死。后来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遗志,在对各地山川道路进行测绘的基础上采用疏导之法消除了水患,禹因此被舜确立为继承人。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灭掉了依靠禅让制度被确立为首领的益。这样,“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传子的世袭制取代,作为一个王朝,夏在启确立了新兴的传子制度后应该才算真正建立。

夏代文字目前还未发现,但在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刻划符号,刻划符号虽然是独立发挥作用的纪事符号,但其与早期文字颇有渊源,且紧随夏之后的商朝已有相当成熟的文字,所以夏代已有文字是完全有可能的。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古籍文献的记载,可清晰勾勒出夏王朝的君主世系和其发展脉络。夏朝早期的历史是极其混乱的,经历了失国、对立和复国等一系列血腥复杂的争斗。

太康是夏启之子,与其父同属只知纵情享乐而不恤民事的昏聩之君,终落了个被后羿驱逐身死的凄凉下场。后羿是有穷氏首领,尤善射箭,其在赶走太康后,“因夏民以代夏政”。此举表明虽然夏王朝确立了新兴的传子制度,但古老的民主传统仍有其强大势力和影响力。

后羿代夏政后,不仅终日沉湎于狩猎娱乐,而且将政事尽皆委任给谄媚之徒寒浞zhuó。寒浞以伪装善变为能事,将后羿杀而烹之后又霸占其妻室。正当有穷氏上层发生激烈的权位更迭之际,太康之侄姒相联合同姓诸侯斟寻,开始恢复家族势力。如此,立志重夺国政的夏后氏遭到了野心勃勃的寒浞的残酷镇压,姒相身死,而与之结盟的斟寻、斟灌两氏亦被剿灭。寒浞似乎已经独掌天下,但隐患已然生根发芽。

夏后氏的姒相身死时,其身怀六甲的妻子缗从墙洞逃脱,并诞下少康。少康身居有虞氏的纶地,以“一成田地(方圆三十里)和一旅民众(五百人)”广施德义,并积极谋划复国。其派出女艾到寒浞之子浇的身边作间谍,又让自己儿子季杼zhù引诱寒浞另一个儿子豷yì,在接连扫平复国之路的两个障碍后,对内采纳夏王朝老臣谋略,对外依仗有鬲氏招揽遗民的少康一举荡平寒浞,重新夺回夏朝国政。自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绵延近百载。太康因“盘于游田,不恤民事”而失国,后羿是因纵情游猎而被寒浞乘虚而入丢失权柄的,而少康则依靠施其德以收夏众,消灭了“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的寒浞(慝tè,意为奸邪和邪恶)。从少康中兴到帝杼、帝槐,夏王朝开始进入由“治”到“盛”的局面。

少康之子季杼因从小就随父流亡,又亲身参加了灭寒浞之战,故其继位后仍能广施德政,并缔造了夏朝的最盛国势,彻底巩固了对东夷部落的统治。而季杼之子帝槐又是“能率禹者也”,即能够遵循大禹的德行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君主,所以九夷来朝,夏朝迎来辉煌时刻(九夷指先秦时期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下游一带部族的泛称)。

从第9王帝芒到第12王帝扃,是夏王朝基本保持稳定的时期。帝芒曾东狩于海,说明夏王朝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东部沿海一带;帝泄时,则对白夷、赤夷、玄夷等颁行过新的王命,说明此时的东夷诸部仍然处于臣服状态;而帝不降时,率师伐九苑(今嵩山东北、洛河以南),继续向四邻展示着他那还未生锈的战刀。但帝不降之子孔甲在位时,夏王朝开始在下坡路上极速跌落。孔甲特别信奉鬼神之事,致使朝政荒怠,诸侯离叛,所以史书有载:“孔甲乱夏,四世而亡”,即夏王朝在经历过孔甲的祸乱后仅仅过了四代就灭亡啦。但夏朝灭亡的“功劳”要大部算在夏桀的头上。

夏桀恃其武力,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并且自命为太阳,老百姓不堪忍受,纷纷诅咒道:“时日曷hé丧,予及汝偕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能消失?我要和你一起灭亡!)。而夏桀面对怨声载道竟想通过武力威势进行恫吓,其以有缗氏在诸侯大会召开中途就撤回为由,大兴问罪之师,最后虽然灭掉有缗氏,但已然耗尽夏王朝累积下来的最后一丝气血,真可谓“桀克有缗以丧其国”。与此同时,东方的商汤在伊尹辅佐下逐渐具备了推翻旧王朝的条件。其一方面团结各地诸侯,建立了反对夏桀的联盟,即“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另一方面假借天命大造舆论声势,发布讨桀檄文,历数夏桀的种种暴行,声称要代表上天来拯救夏民。结果商汤击溃夏桀军队,天下诸侯齐来朝拜,夏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夏朝自禹至桀,共历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约四百余年。夏朝世系取自《史记·夏本纪》,因《史记》记载的商朝世系已大多得到了甲骨卜辞证实,所以其记载的夏世系应是有可信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