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骨力、骨法和风骨

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有笔力。晋朝女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运动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

王羲之幼年求学于卫夫人

“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虽不讲透视却可以有立体感,对人们产生一种感动的力量。

骨力、骨法、风骨,成为中国美术和美学史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不仅使用于绘画理论中,而且也使用于文学批评中,前者如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几乎对每一个人的批评都要提到“骨”字,后者刘勰《文心雕龙》有《风骨》篇。

丁观鹏摹隋代顾恺之《洛神赋》

所谓“骨法”,在绘画中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形象、色彩有其内部的核心,这是形象的“骨”。

“骨”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持点,是表现一种坚定的力量,表现形象内部的坚固的组织,引申到精神方面,就是有气节、有骨气。

因此,“骨”也就反映了艺术家主观的感觉、感受,表现了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态度。

清代吴大徵国画山水艺术作品(局部)

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形象,就有褒贬,有爱憎,有评价。艺术家一下笔就是一个判断。

同样,“骨”不仅是对对象内部核心的把握,同时也包含着艺术家对于人物事件的评价。

第二,“骨“的表现要依赖于“用笔”。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张氏讲到了“骨气”和“用笔”的关系。为什么“用笔”如此要紧?这要考虑到中国画的“笔”的特点。

启功国画山水艺术作品(萧立声旧藏)

中国画用毛笔,毛笔有笔锋,有弹性,一笔下去,墨在纸上可以呈现出轻重浓淡的种种变化,无论是点、是面,都不是几何学上的点与面,不是平的点与面,而是圆的,有立体感。

中国画家最反对平扁,认为平扁不是艺术,就是写字,也不是平扁的。

中国书法家用中锋写的字,被阳光一照,正中间有一道黑线,黑线周围是淡墨,叫做“绵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的感觉,也就是引起了“骨”的感觉。

中国画家多半用中锋作画,也有用侧锋作画的,因为侧锋容易造成平面的感觉,所以他们比较讲究构图的远近透视,光线的明暗等,这在画史上就是所谓“北宗”,以南宋的马、夏为代表。

陈滞冬国画山水:秋山落照(局部)

“骨法用笔”,并不是与“墨”没有关系。在中国绘画中,笔和墨总是相互包含、相互为用的。所以不能离开“墨”来理解“骨法用笔”。

对此,近现代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指出:“中国画是以骨为质的,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吕凤子说:“笔不能离开墨而有笔的用,墨也不能离开笔而有墨的用。笔在墨在,即墨在笔在。笔在骨在,也就是墨在骨在”。

关于“风骨”,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对于“风骨”的理解,学术界有过争论,“骨”是否只是一个词藻(铺辞)的问题?学者宗白华认为,“骨”和词是有关系的,但词是有概念内容的。词清楚了,它所表现的现实形象或对于形象的思想也清楚了。

宗白华认为,“结言端直”,就是一句话要明白正确,不是歪曲,不是诡辩。这种正确的表达,就产生了文骨。

宗白华《意境》

但是,仅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要有“风”。

“风”是从情感中来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既重视思想——表现为“骨”,又重视情感——表现为“风”。一篇有风有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就同歌唱艺术中讲究“咬字行腔“一样,咬字是骨,即结言端直,行腔是风,即意气骏爽,动人情感。

(0)

相关推荐

  • 山水大观 | “笔墨'之真义

    张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 ...

  •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

    作者:许福林 山水盆景是以大自然绚丽风光为样本,经过作者的构思.选材.切割.雕琢.胶合.种植等多道程序创作出来的艺术佳品.桩材多变,变化无穷,其作品内容丰富,题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极富诗情画意,是我国独 ...

  • 用墨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讲究点画、线条的造型和骨法用笔

    用墨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讲究点画、线条的造型和骨法用笔

  • 宗白华:骨力、骨法、风骨

    骨力.骨法.风骨 本文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插图:赵春秋山水作品 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有笔力.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 ...

  • 中国绘画:传世山水画全集(十):明代 (五)

    318 <松阴高士图> 明 程嘉燧 纸本设色 纵130.2厘米 横3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老人.偈庵,晚年皈依佛门,释名海能,休宁(今属 ...

  • 戴培仁:有关中国绘画的自述

    中国绘画一如浩瀚的大海,数十载遨游其间深感上下浮沉搏击沧浪的快慰与艰辛.那波诡云谲的线条之律动,淋漓蓊郁的水墨碰撞与心灵的交融,尤能使人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的合一,深谙人生的哲理. 戴培仁作品 <晨 ...

  • 中国绘画: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九):明代 (四)

    285 <溪山图> 明 陆师道 纸本水墨 画面前景是湖水岸柳,水上一艘小船正游,岸上茅亭绿柳:中景山峦伸延,山上山路盘旋,寺庙隐现,高山层层深远,远山高起,山下平水相连.整幅绘画意境高远, ...

  • 中国绘画:传世山水画全集(五):元代(下)

    131 <丹崖云树图> 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纵101.3厘米 横4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绘画曾受赵孟頫影响, 远宗董.巨, 间及荆浩.关仝.李成, 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 ...

  • 中国绘画经典·画竹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 ...

  •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 ...

  •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