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达先生:解脱思维的陷阱

法执和我执,它就是把凭空假设、缘起性空的东西当真而执迷了。因为当真了,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以来,我们太执迷了,想抓住不放,所以越来越困在“自我”里面,困在种种境界里面,越来越渺小,困在这个业报身里面无法解脱,困在色、受、想、行、识五蕴牢笼,困在贪、瞋、痴、慢、疑,以及各种错误观念,各种欲望烦恼里面,超脱不了。说到底,也就是困在思维的重重陷阱里面,作茧自缚。所以觉知的能力、范围,也困在这个渺小的范围。

所谓觉悟,就是看破思维的重重陷阱,不受这个骗,不受我执法执的骗,觉性本来在这里,不需要去找。

所谓修行,就是不断反省,随时修正错误的身口意行为,转恶为善,转善为净,从我执法执里面逐渐解脱出来。

所谓定境,可以说是深度的宁静。做什么用的呢?宁静致远,宁静下来可以看清楚,散乱的时候看不清的,看不清内心也看不清外界,当然会陷入种种的思维陷阱。“禅定”又不同了,不是普通的定境。禅定也称“正思维修”、“静虑”。正思维修,是纠正错误思维、跳出思维陷阱的修养。“静虑”,是来自《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翻译佛经时借用儒家的,所以说儒释道的学问很多是天然相通的。换言之,“禅定”“静虑”就是止观与定慧之学,还不止是定力,还有智慧,定慧等持的,才是真正的禅定。“虑”就是观慧,观察观照,“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深度宁静之后的观察观照,可以开发智慧了。“止”的修养是万念归一,专一在一个目标上,把我们心猿意马满天飞的思维妄想暂时拴在一缘上,停下来歇息一下,宁静下来,安定下来,就是定境了。定境有很多种。而我们的觉性,它本来就在那里,并没有丢失,它在这个妄想暂停的空档,自然会呈现,可以启发我们。

可是如果把专一的定境当做究竟了,那又困在定上,就难以自证本觉了。那样的话,一出定又困在种种思维的陷阱上了。若不能借助定境来自证本觉,就要在安定下来后,观察、观照内心,一则可以反省思维与知识本身,看破思维的把戏,破除种种思维和知识的迷惑。二则可以练习无分别无分析无判断的观照,观照内心,也可以身心内外一体观照,这种观照的修习,机缘成熟时,会忽然明白一些根本问题,这不是思维、分别来的,这是般若智慧的显露了。这样修习下去,渐渐会破除我执法执的思维陷阱。这样去反复观察、练习,就可以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为什么要反复观察练习?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在思维的陷阱里面打滚太久太习惯了,根深蒂固,习以为常,不是冰冻三尺,而是冰冻万丈,需要反复练习来融化它、解脱它,需要随时善护念、慎独,随时从起心动念处注意了。这就是所谓“修行”的过程,也是恢复生命本来面目的过程,不断地把颠倒的思维“化”导为正思维、正觉。这个过程,也是解脱“见思惑”九十八结使的过程。

魍魉的思维

思维、知识都是凭空界定的,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就像盲人摸象。盲人摸象是佛经里的故事,六个盲人在摸大象,然后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这些盲人就是我们,就是众生。所谓六个人,也等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你也可以说等于我们中国古代那个混沌的故事,混沌被开了七窍之后,就流血死了。混沌是先天浑成的一个东西,本来天然一体。可是我们后天通过七窍来感觉,加上思维,困在我执和法执上,混沌就七窍流血死掉了,因为破坏了先天不二的境界。可是我们都把自我和一切的知识很当真,你认为这个事情、知识、理论是真的,他认为这个是假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后互不同意闹意见,谁也不服谁。或者认同一部分,达成暂时的共识。思维与知识的盲人摸象性、相对性,决定了各种思维与知识之间,永远会相互矛盾、相互打架的。人们不可能自然统一思想,沟通很困难的,能听进且听懂彼此的话也不容易,一百个人在一起会有五百个意见。每个人的程度、认知角度也不同,思想当然不同。知识也永远在更新,旧的被推翻,新的变旧的。

再比如庄子讲的刻舟求剑,为什么讲刻舟求剑?我们当下觉性照见境界的时候,马上起心动念,用一个假设的坐标来思维判断事物。在做思维判断的时候,其实所判断的那些对象的因缘已经改变了,它在当下已经变了。每件事物都不是一个缘、一个条件,它是多个因缘条件,而每一个条件又受制于其他的因缘条件,互动的,无穷联系而互动的。所以所有的认知、思维、知识、理论都是刻舟求剑,没有例外。

我们所思维的对象、境界都是无常的,可是我们在思维的时候,会把它定格在那里,假设它是不变的,或者假设一部分是不变的。这种思维方法本身就是把假设当真,自欺欺人。思维的结果,也就是知识,那更是魍魉了。为什么讲到魍魉?魍魉是影子的影子,是《庄子》里面的比喻。思维是一个工具,认知工具,它产生了一个结果叫知识。思维是依据觉性起来的一个作用,如果把觉性比作身体的话,思维就是觉性的影子,思维的产品——知识,就是影子的影子了——魍魉。我们平时就是被影子和魍魉牵着鼻子走,身体跟着影子和魍魉在跑,你说颠倒不颠倒,冤枉不冤枉?还有魍魉的魍魉,比如道听涂说,比如谣言,今天这个八卦一下,明天那个八卦一下,越传越面目全非了。比如今天我们这场活动,散会以后每个人回家复述一下,今天那场会,大家都讲了些什么呀?哪些人来啊?管保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马宏达先生《思维的陷阱》

(0)

相关推荐

  • 《许下宁静》

    我们还想仔细地思考,让你我的心都静下来,让思维也没慢下来,让一切来的都先后退一步.许下宁静本该就是我们时刻要按部就班的事情,所以,别再让你我心情流浪了,好好珍惜那时光吧. 发现内心急躁.发现内心不舍甚 ...

  • 浑沌开窍

    浑沌开窍 南海之帝名叫"鲦",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鲦与忽的关系很好,经常来往.每次经过浑沌的土地,浑沌总是热情款待.有 ...

  • 卷八·七窍解

    清阳升露,爰开七窍,精神魂魄之所发,声色臭味之所司也.先圣既没,千载如梦,扶阴抑阳,辞乔入谷,箝娥青之舌,杜仪秦之口,塞瞽旷之耳,胶离朱之目.祸流今古,痛积人神! 仆也,轻试老拳,道宗目眇,略婴利镞, ...

  • 马伯庸的思维游戏

    马伯庸是个好玩儿的人,他的小说情节跌宕.波诡云谲,读他的小说时,常在为其想象力拍案叫绝后感叹,人家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马伯庸自己也谈过这事,有一次做客高晓松的节目时,他谈了如何在日常中捕捉住无常的想象 ...

  • 马宏达:何为真学问?

    什么是真学问?记忆知识.会考试.写文章著书立说,乃至种种学衔头衔荣誉云云,可以代表真学问吗?当然,也不代表没有真学问. 南师在<论语别裁>中有这么一段话:"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 ...

  • 道德经:跳出惯性思维的陷阱,避免“不自知”给自己带来伤害

    道德经:跳出惯性思维的陷阱,避免"不自知"给自己带来伤害. 很多人习惯性的将成功归咎于智商,但是真正决定人生结局的一定不是他的智商,智商只是人生进步的其中一个因素,并不是完全的主导 ...

  • 上岸 |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 思维的陷阱

    来自<清醒思考的艺术> 转自设计与哲学公众号 ID: PhilosophyDesign 52种常见思维误区   01 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 ...

  • 【智慧】千江有水千江月 马宏达:从读书到改变

    【智慧】千江有水千江月 马宏达:从读书到改变

  • 摆脱固化思维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长的边界

    大多数教育者和家长一直坚信"出名要趁早",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各种兴趣爱好,比如钢琴.小提琴.舞蹈等,并且通过逼迫孩子进行专业化练习,希望能够让孩子走向成功,但这样做真的能够 ...

  • 左马盘河:实用的陷阱,很容易中招,拿去赢棋友吧

    左马盘河:实用的陷阱,很容易中招,拿去赢棋友吧

  • 读书是一件危险的事——思维的陷阱和乐趣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一十九篇原创文章 | 自由和疯狂,一线之隔 读书越深,几乎所有人都会触及到一些十分深刻,但也极其危险,容易走偏的话题,比如道德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基本上是利他主义道德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