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富海||【散文】白河桥之恋

        白河桥之恋

文/马富海

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南阳的白河大桥,是刻在我童年记忆里的两大雄伟建筑。它们是站在低洼处的我,能看到的两座隐隐约约的山峰,承载了我对远方、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和憧憬。
我对天安门城楼印象深刻,是因为硬币上雕刻有天安门城楼。无论是买三分钱一根的铅笔,或者是七分钱一本的作业,使得攥在我手心的钱,总是硬币。上学路上,一手捏一枚硬币,看看左手,又观观右手。每看一次,都幻想着,硬币上的天安门城楼拥有神奇的魔力:吹一口气,就能生出一枚小硬币来。
南阳白河大桥,是彩印在一种叫白河桥香烟的包装纸上。家里来客人了,父亲需要买一包白河桥香烟招待客人,就吩咐我去小卖部里买烟,顺手将一分,或者二分的零钱,也送给了我。这样,回来的路上,我嘴里就可以含一枚甜甜的糖果了。所以,小时候最喜欢听到有人叫我:去买盒烟去!但自家大人对我这种有余钱就买吃食的做法不很满意:你不会把钱攒住,买个作业本啊?
你们吸完烟,将烟盒留给我,就是作业本了。
我嘴里是这样应对的,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我收集的白河桥烟纸,用针线缝成竖着掀开的作业本儿,有好几个呢!它们都是我数学课上的演草本。
在儿时的感觉中,南阳白河大桥要比天安门雄伟、壮观、真实多了。因为硬币上的天安门只有米粒那么小,虽然城门依稀可辨,但总体上,却是一片模糊。哪里比得上彩印的白河大桥啊!巨大的桥孔,由宽到窄。摊开烟纸,就像是站在桥头,遥望大桥的另一头一样,而且,桥面上,还有行驶的汽车呢!
天安门对我来说太过遥远,也太过神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殿堂。不如白河桥,去到街市上,花几毛钱,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就可以领略长桥卧波的盛景了。
但那个时候,花几毛钱,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仅仅去看一座大桥,还是一种极其奢侈的愿望。只能拿着烟纸,指着白河大桥的图面,小心翼翼地问在南阳工作的大叔:
“白河大桥你走过吗?”
“走,经常走。”
“长吗?”
“长。有二里多长。”
“比咱们村东头到村西头还长?”
“比这长两个还要多。”
“啊!很美!是吧?”
“美啥子啊!南阳是大城市,人民公园、百货大楼、诸葛亮庵……好的地方多了去了,白河桥算老几?”
与天安门相媲美的南阳白河大桥,在南阳市人的眼里,竟然排不上号,那南阳该有多么繁华啊!心里虽然有些失落,却更加向往了。
“想去看南阳白河大桥,很简单。你好好学习就行了。你考上大学了,别说南阳白河大桥,就是北京天安门,都可以随便看。”
“有钱不也能看?”
“有钱了,你跑去看一眼;有本事了,你住到那儿,天天看。”
哦,有本事的人,可以把别人眼中的风景,看成自己的生活日常啊!
看南阳白河大桥,因此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追求的目标。别人是坐公交车到达的,而我,需要踩着书本,一个阶梯一个阶梯攀登上去。而当我真的来到南阳上学的时候,二毛钱一包的白河桥香烟,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流行在人们口袋里的香烟牌子,已经换成带过滤嘴的茅庐牌香烟了。但我心心念念的白河大桥,依然在我心中萦绕。
那天,我们寝室里的六个人,抱着朝圣心理,徒步来到白河桥上。我们排着队,手扶栏杆,沿着桥西边沿,一步一步,从桥北头丈量到桥南头。又转到桥东边,手扶栏杆,从桥南头丈量到桥北头。那时的白河南岸,还没怎么开发。一水之隔,南岸就是郊区:村庄,田野,道路,一直铺向遥远的天际。而北岸,高楼撑起了天空,形成了一个半球形的立体的空中世界。
那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吗?我们漫步的白河大桥,像一副巨大的悬梯,架在白河之上,连接着天堂和人间。我们是在下悬梯,还是在上悬梯呢?
身边的车水马龙,一边是向上流,一边是向下流。两股人流,互不相扰,相向而流,没个间断。这白河桥,不只是连通了白河两岸,也连通了城市和乡村啊!
在我们眼里,白河大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滑滑梯,架在凡间和天堂之间。非常羡慕那些开汽车的人,他们上天和落地,都是一样的容易、简单、迅疾。
白河的两岸,还是土岸,南岸还有成片的树林。我们走下桥,穿过树林,来到水边,想找一找白河桥烟纸上的画面,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老人,坐在桥下,一边听收音机,一边钓鱼。那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半眯着眼,享受着桥下的阴凉、与河道上簌簌的清风,无视桥上喧闹的汽笛、和我们的争吵欢闹。
“大爷!请问:白河桥香烟上的白河桥,是从哪个方位拍照的?”
“那是老白河大桥。你们向东看,那个才是。咱们头上的这座桥,叫卧龙大桥,是新修建的。”
哦,难怪我们找不到那种熟悉的感觉呢?
河是天堑,横亘在大地上,把本是一个整体的大地,分割成各自独立的块块片片。一桥飞架南北,让天堑变成了通途。贫困时的南阳,修建一座白河大桥,已经是创造奇迹了。其它的河段,还是靠古老的小木船渡河。现在呢,白河上,不知修建了几十座大桥,早已经如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将白河两岸的大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了。
白河大桥,不仅不再是南阳市的标志性建筑,即便是白河沿岸的村庄、乡镇,也都把它们视作平常的过路桥。是广大农村追上了城市的步伐?还是城市拉着乡村,像大人牵着孩子,一起走进了新时代呢?
我所在的学校的附近,就有一座白河大桥。每到傍晚,没课的同事,都喜欢去桥上散步。我们或者一个人,晃晃悠悠的度着方步,走过去;或三三两两,聊着天,由着脚带领,不知觉地,走到桥上。桥中间,是我们散步的终点。桥的对面,是风景,这边是生活,我们总是不肯走进风景里;我们总是在桥上,站成对岸人眼中的风景。
桥,远远地高于河水,凌驾于空旷的河道之上。手扶栏杆,向北眺望,淌淌南流的白河水,若风中飘飘的一绺白娟,缓缓飘过来,从我们的脚下飘过,又缓缓飘向南方的天际。
河道内有成片成片的黄沙滩,安静、柔软如温暖的床铺,等着人去躺在上面。河坡上羊群,已经往回走了,水边钓鱼的人,夕阳西下了,还不肯收杆。三里外的另一座白河大桥,在夕阳的余晖里,分外清晰。哦,这些白河大桥,如捆在白河上的一道道金箍一样,牢牢地束缚着野性十足的白河水,使它只能在规定的河道里流淌。
桥上也有钓鱼人,他们用海竿,把鱼钩甩到白河中间的水流里。在鱼竿的尖稍处,挂一个小铃铛。等鱼儿吃钩了,牵动了鱼线,摇响了铃铛,他们搅转滑轮,收起鱼线,就把鱼儿提出了水面。而他们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坐在凳子上,观看智能手机里的抖音视频。这种惬意的样子,哪里像是在钓鱼啊!
白河桥,曾是我向往不已的风景,而当我真的住在它的旁边,天天可以观看的时候,见到的,却只有简单和平凡。
马富海:
新野县樊集乡中教师。爱好旅游,钓鱼,看书,作文,吟诗,独坐。

谷亮:

70后,自由职业者、主持人、教书匠、演员。无科班出身的光环,千禧之年与麦结缘,而立之年方幡然醒悟:此生应属于舞台,遂创立主持工作室。

为了传承主持和声音艺术,开始带成人学生,因成人学生时间无法满足教学的热忱,不惑之年起像带小徒弟一样带播音主持与表演班孩子,成立教书匠谷亮私塾。

【联系方式:13803773021】

(0)

相关推荐

  • 经世罕见南阳老照片,挥不去悠悠故乡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阳人过去吃饭很随意,喜欢"圪蹴"那儿吃. 泰古车糖厂旧址,现解放路南头,南阳最早的制糖厂,源自香港. 南阳琉璃桥和奎章阁,位于河街口处,曾经的古宛城白河码头. ...

  • 王丽波:白河上的桥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中州作家】王丽波:白河,从远古走向年轻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94] 白河,从远古走向年轻 河南南阳   王丽波 眼前的白河轻波荡漾,如母亲的笑脸,笑个不停.母亲一定是因为看到儿女们的成就而开心.   白河,秋水清沏,如母亲清 ...

  • 马富海 | ​魏公桥上惜魏公

    魏公桥上惜魏公 文|马富海 一    魏公桥藏在南阳市的繁华里. 一个三百万人的现代都市,喧闹,繁华得像波涛汹涌的一片海.一个骑单车的人的汇入,如同精卫鸟投掷到东海里的一枚小石子,瞬间就失去了行迹.但 ...

  • 马富海||【散文】新野书院路白河大桥赋

    马富海||【散文】新野书院路白河大桥赋

  • 马富海:悲凉像暗河在地下流淌——魏俊朝的散文《一个人》赏析

    悲凉像暗河在地下流淌 --魏俊朝的散文<一个人>赏析 文/马富海 今晚,在微信群里,听了魏俊朝的散文<一个人>. 这篇文章,在他刚写出第一稿的时候,我就读过.后来,经过修改,发 ...

  • 马富海||【散文】 被二次伤害的树

    被二次伤害的白玉兰树 作者/马富海 十年了,我门前小院南边的白玉兰树,由大拇指那么细小的树苗,长成了一株人腰一般粗的大树.矮矮的树干,自我头顶高的位置开始向四面八方分枝,一层一层的枝桠,全部成七十五度 ...

  • 马富海||【散文】老训

             老  训                  作者/马富海   记得老训,是因为他的屁放得精彩.   我们村里流传着一个独有的歇后语:老训放屁-------唧唧嗵.老训就是喜欢用屁逗弄 ...

  • 马富海||【散文】汉桑树下徘徊

            汉桑树下徘徊                      作者/马富海   我应该是一个生活在汉桑树绿荫里的人.   不只是我,我们新野人,有哪一个不是沐浴着汉桑的绿荫,不是浸泡在东汉三 ...

  • 马富海||【散文】倔人老班

             倔 人 老 班                         文/马富海     我们生产队里有两个仓库,一个在村子里,是储藏种子粮的:一个在村子外野地里的麦场边,是保存麦场里的劳 ...

  • 马富海||【散文】雁语山下品雁语

            雁语山下品雁语                                文/马富海     "鸿雁不堪愁里听."寂寥清秋,万物都在舍弃,浮华繁盛若虚枝碎叶,被 ...

  • 马富海||【散文】劳动是一种珍惜

          劳动是一种珍惜                    文/马富海                    一 劳动,渗透着人们的汗水:劳动,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劳动,显示了人类的力量:劳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