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病学科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除治疗药物和治疗理念更新外,技术上更是日新月异。左心耳封堵(LAAC)技术自 2001 年开始临床应用以来已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有内塞型(以美国Watchman/Watchman FLX为代表)和 外 盖 型[以 中 国 LAmbre、LACbes 和美国AMPLATZERTM Cardiac Plug(ACP)/Amulet为 代表]两大类型、十余种左心耳封堵器用于临床。随着 PROTECT AF 和PREVAIL两个随机对照研究和多个注册研究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发布,LAAC预防房颤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已被确认,并且被中国、美国、欧洲等多个国际指南推荐用于非瓣膜性房颤(NVAF)卒中的预防。LAAC除涉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涉及多种器械和操作的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评估、指导和随访,并发症处理,围术期及术后用药,以及术后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一、房颤流行病学
房颤是中老年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30~85岁之间房颤患病率为0.77%,据此估算中国房颤患者介于800万~1 000万例之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总体风险为20%~30%,与房颤的类型无关,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于房颤卒中风险的评估和是否启动抗凝治疗的依据。三、LAAC 的理论基础、技术可行性及循证医学证据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和《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均对LAAC预防NVAF血栓事件给予了Ⅱa类推荐(证据级别B),对LAAC的适应证也进行了说明。本共识专家委员会认为,应对不同的临床情形,包括卒中风险评分,抗凝药物长期坚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出血风险评估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具体分析,对LAAC的适应证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给予不同级别的建议(表4)。患者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均不适合立即进行LAAC手术 。(1)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心脏CT成像(CCTA)检查探测到左心房或左心耳内血栓或疑似血栓者;(2)术前TEE 检查提示左心耳解剖结构复杂(如左心耳开口过小或过大,或解剖结构复杂无合适封堵器选择),在现有技术和设备条件下不适合左心耳封堵者;(3)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者;(4)TTE 检查提示心底部或后壁存在10 mm以上心包积液,且原因未明者;(5)存在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除房颤以外的其他疾病(如机械瓣换瓣术后,自发或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等);(6)存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5cm2)或机械瓣换瓣术后;(7)存在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或心脏结构异常(如巨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需要外科处理,或者严重的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8)新发缺血性卒中/TIA不伴有出血转化,但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神经内科医师评估不适合启动抗凝治疗者;(9)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出血转化或口服抗凝治疗引发颅内出血,经多学科评估不适合重启抗凝治疗者;[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19)》编写]。(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