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排斥反应或无需肾穿刺活检:已出现血液和尿液游离DNA检测技术

肾穿刺活检是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金标准”,但这个方法是有创的,而且可能出现并发症,因此探索非侵入性的替代检查手段非常有必要。近两年来,供体来源游离DNA(简称ddcfDNA)迅速成为移植肾损伤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数据成果发表让肾移植领域对ddcfDNA在移植肾损伤特别是急性排斥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为推动ddcfDNA成为未来肾移植排斥无创检测的生物标记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游离DNA(cell free DNA, cfDNA)指来自细胞凋亡或坏死,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在肾移植患者血液和尿液中,都包含供体肾组织细胞凋亡来源的cfDNA。研究表明,供体来源cfDNA(donor-derived cfDNA, ddcfDNA)带有供体组织的基因信息,通过检测ddcfDNA可获得供体组织的健康状况,具有无创、高灵敏和实时等检测优势。

参考文献:程东瑞等.供体来源游离DNA在移植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9)

器官移植患者血液中和尿液中的cfDNA

患者术后稳定状态下,血液和尿液中ddcfDNA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而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会增加体液中的ddcfDNA含量。基于二代基因测序平台,通过ID-Tag seq技术*,对患者ddcfDNA进行捕获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定量模型HQ-NIT,评估患者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为移植肾损伤部位不同,引起的ddcfDNA升高情况也不同,该检测可提示急性排斥的损伤部位。另研究显示,ddcfDNA在评估排斥的治疗效果上也有作用。

国际医学权威期刊《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就在综述中提到,数据表明, ddcfDNA在检测排斥反应上具有很好的诊断性能,特别是其假阴性率低, 可避免临床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在传统临床诊断发现移植肾损伤之前, ddcfDNA的水平已经开始升高。此外,由于cfDNA的半衰期短,ddcfDNA水平会在排斥治疗成功后迅速下降至稳定水平。ddcfDNA可以检测由于免疫抑制使用不足而引起的免疫激活对移植物的损伤,因此ddcfDNA检测可有助于指导免疫抑制剂的用量。ddcfDNA的背景丰度可能会因受体cfDNA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例如感染或运动等情况),但是使用ddcfDNA的绝对值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连续的ddcfDNA监测有助于肾脏移植患者的经济有效的个性化临床管理,以减少移植肾功能的过早丢失。

*:ID-Tag seq技术通过富集cfDNA以及降低背景噪声干扰,将二代基因测序背景误差下降1000倍,实现超高测序深度下千分之一低频突变的高精准检出。

检测抗体介导的排斥(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 AMR)时,相比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SA)等指标,ddcfDNA的阴性预测值相当(~95%),而阳性预测值更高( DSA PPV =40%,ddcfDNA PPV=90%),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检查。

奥根诊断游离DNA检测产品奥因MI与现有临床排斥检测方法对比

ddcfDNA无创排斥检测方案尤其适用于出现以下几类临床症状的患者:

一、肌酐不明原因升高;

二、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评估;

三、抗体阳性,但供体组织的HLA基因分型不明;

四、急性排斥治疗效果评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