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表面看本质,在批评之前,先看看孩子的本心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
叔本华的这句名言被聪明的犹太人在教育孩子中应用到了极致。
是孩子都会做错事,但犹太人批评孩子的方式总是与众不同,他们凡事都能透过表面去看本质,当孩子无意间做错了某件事时,都会理智对待,不只看事情的表面,还会透过表面去看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简单地说,在孩子做错事想要批评孩子时,犹太人总是要先看一看孩子的内心,在做定夺。
犹太人有这样一个故事,对于众多家长来说,应该具有很强的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一个犹太家庭的父亲,存了很久的钱后,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一起洗车。
有一天,这位父亲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他决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车,尽管自己的爱车因淋了雨,而显得脏乱不堪。
这时,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地要帮爸爸洗车,见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体谅自己,心里甚感欣慰,便放手让儿子去洗。
儿子要动手洗车了,却找不到洗车用的毛巾。于是他走进厨房,立刻便想到母亲平时煮菜洗锅时,都是用钢刷使劲刷才刷干净的,所以既然没有毛巾,就用钢刷吧!他拿起钢刷用力地洗起车来,一遍又一遍,像刷锅一样地刷车。
等他洗完之后,听见“哇”的一声,他失声大哭起来,车子怎么都花了?这下可闯大祸了,他急忙跑去找父亲,边哭边说:“爸爸,对不起,爸爸,你来看!”父亲疑惑地跟着儿子走到车旁,他也“哇”的一声,“我的车,我的车!”
这位父亲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气急败坏地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呀,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一个月不到,就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处罚我的孩子?”
他才祷告完,耳边忽然出现一个声音“世人都是看表面,而我却是看内心!”突然间,他彻悟了。
他走出房门,儿子正害怕地流着泪,动也不敢动。
父亲走上前去,把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亲切地说:“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对你的爱,远远胜过对那部车子”。
这就是“在批评之前,先看看孩子的本心”最好的例子。
当然,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心里是非常恼火的,甚至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发雷霆。
那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批评孩子之前,先看到孩子的本心呢?
一是要掌握“听”的艺术,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掌握听的艺术非常重要,如果不懂听的艺术,就会对别人说的话产生误会,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在场的观众都误解了小朋友的举动,以为他害怕而先逃命,笑得东倒西歪。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它告诫我们:听话不要只听一半,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
二是要明辨“看”到事,认真听孩子解释。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其实,有的时候,自己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所以要明辨自己“看”到的事,认真听别人的解释,这样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才恍然大悟。
所以,不轻易为自己看到的现象下结论,更不能为自己看到的现象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和惩罚一通,而要找出事情的真相,分析原因后再作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