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树滨 | 《孝义县志》中第一疑团

往期回顾 

·  花姐 | 旧城记忆

·  雷保东 | 旧城故事·城关初中

孝义人大都知道“孝义”的来历: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因永安县名与涪州的永安县重名,遂产生更名之议。因郑兴以“孝行闻于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孝义”这个名字便来源于此。

然而,《孝义县志》中最大的疑云就是“孝行闻于朝”的主人公的名字 —— 郑兴。
在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所撰《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见下图:

文中提到《元和郡国志》一书,由于找不到该书,但可从该作者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查找到相关内容:乃“郭兴”而非“郑兴”。见下两图:

《元和郡县图志》是宰相李吉甫创作的一部唐代中国地理学专著,“元和”二字源自成书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也就是说,公元1770年编撰的《孝义县志》中说,公元627年永安县改为孝义县是因为“郑兴孝行闻于朝,事见《元和郡国志》”,而公元813年的《元和郡县图志》中说是因为“郭兴有孝义故以为名”。

这就是疑问了,是郭兴还是郑兴?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所撰的《汾州府志》这样解释:

“李吉甫《元和郡国图志》云:县人郭兴……” , “郭”“郑”字相似,未知孰是。
也就是说,公元1771年也不知道是“郭”还是“郑”,见下图:

其中提到“旧志云……”, 旧志应为清乾隆三十五年版《孝义县志》前所撰志,在此之前只有只有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方士模编撰的《孝义县志》可查,经查该志点注版,书中有一处提到“郑孝子祠”。

再往前查,宋代潘自牧撰成书于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的《记纂渊海》中也是“郑兴”:

《汾州府志》其他章节还有这样的描述:

1、卷24 - 祠庙中写道:

“郑孝子祠”在县城北门内,“郭巨庙”在县东五里的清义村。县西五里的下坊村,原来有“龙天庙”,明代万历年间由县人赵讷改祀郭巨、郑兴,“龙天庙”改称“天经地义庙”。县城城南有“河神庙”,也供奉着郭巨、郑兴二位孝子。按,郭巨不是孝义人,而郑兴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作郭兴,老百姓又把郭兴当作郭巨。错谬就这样相传下来,习惯啦也就不做考究了。见下图:

2、 卷23 - 塚墓中写道:

孝子郭巨的墓,在孝义县东北五里的青义村。按,孝义县以前称作永安县。因孝子郑兴的孝行而改为孝义县。然而,郑兴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作郭兴。郑和郭,字形差不多。所以也没办法考证究竟是姓郑还是姓郭。这里说的郭巨,应该是郭兴的讹传。见下图:

综述,最早的文献记载中是“郭兴”,不知何时变成“郑兴”。由于清代编撰《孝义县志》及《汾州府志》者也没有搞清楚究竟是“郑兴”还是“郭兴”,成了一大疑云。要想解开这个谜,也许只有翻看唐太宗下的圣旨了。

特别致谢:马夏民老师的点注和张起靖老师的翻译。

作者简介

石树滨,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孝义市人,居北京市。现任北京吕梁商会书记、孝义在京人员联合会秘书长、孝义市委组织部人才引智中心北京站站长、《孝义风采》北京联络站站长、微信公众号“天下孝义人”主编。曾任:政协孝义市第六届、七届委员,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就职于北大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政府事业部技术总监、云南南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北京新宇软件公司项目总监、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擅长项目管理和应用整体架构设计、银行业信息化专家、Oracle 数据库专家,持有OCP8i/9i认证资格。曾荣获 IT168举办的“2007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十佳项目经理”评选第一名、中国卓越项目管理者全国十佳。1973年7月生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南小堡村,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汾阳师范学习,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原北京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学习。

更多人在读

(0)

相关推荐

  • 周初地理考,9

    (十六)禹会诸侯,与丹朱封国,舜死地,皆近. 那么为何又称为栋山呢?回答是:<越绝书>是这样说的,栋其实就是镇字.<大荒南经>又说:"帝尧.帝舜.帝喾葬在岳山.&qu ...

  • “黄香故里”考辨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 ...

  • 卷一百五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汾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汾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汾州府表> <史部, ...

  • 松滋源流通识

    乐乡史话 前 言 松滋这块土地,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了解和认识的太多了,数千年的历史沧桑,文化痕迹为我们提供的佐证不系统,不完整,不典型.明清以前无甚文字资料,现实地面缺少文化凝重的地标性古遗存.近.现 ...

  • 16.命运多舛的孝子——孟郊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属于韩孟诗派. 公元751年,孟郊出生在昆山,其父为孟庭玢为县尉. 不知何因, ...

  • 石树滨 | 绿叶对根的情意 ——写在《天下孝义人》精华本发行之际

    满打满算,我在孝义生活了18年,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居住.1994年到北京求学时,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正好有北京印刷学院上学的老乡写信通知我,说过段时间有孝义老乡聚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 ...

  • 北京市孝义商会会长石树滨及副会长胡凌燕访谈录

    2021年10月16日,由北京孝义商会联合上海孝义商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孝义游子,携手共晋"抗洪救灾公益直播活动中,北京吕梁商会支部书记.北京孝义商会会长 ...

  • “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气得流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如今博物院中的许多国宝都有着极其有趣的经历,比如陶鹰鼎,一度被村民当成了鸡食盆:还有那个"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渎山大玉海更是被当成了腌菜缸,这想一想都是欲哭无泪啊. 我们下面要介绍 ...

  • 清碑学大兴时发现的“滇中第一石”竟当了70多年的豆腐压板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出土了一块石碑,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 ...

  • “滇中第一石”沦为厨具74年,专家气得流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中国是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国度.所以文物在我们国家来说可以说多如繁星.所以很多百姓有时会把文物当成工具.就比如说陶鹰鼎曾经被村民拿来当喂鸡的工具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件文物也不例外,它竟然被村民用来 ...

  • 滇中第一石——朴厚奇拙,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爨宝子碑》

    作者:赵磊(字逸之) 导读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与<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但由于其在体积以及字数少于< ...

  • 阮元称为“滇中第一石”之爨宝子碑古籍拓本欣赏刀法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

  • 柳茂恒 | 也说黄庭坚《石通洞》诗中的“昔人”

    ◆ ◆ ◆ 文丨柳茂恒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宋英宗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与张耒.晁补之 ...

  • 宇宙中第一个量子场是如何产生的?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宇宙(在低温或超高能量下,从我们的住所到可观测宇宙中最遥远的角落),我们会发现,物理定律都适用.基本常数保持不变.引力似乎在哪都一样(不是大小).量子跃迁和相对论效应相同.在所有时间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