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桥之接龙桥
在茶亭东西河沿,今福州儿童医院东南隅有座石桥名接龙桥,皆因邑人民间信奉南门照天君,接敬神明回龙而名。最早为木桥,后来建石拱桥,上世纪90年代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桥宽2.5米,长16米,桥栏上标“接龙桥”三个大字。桥北连接龙巷,桥南通祖庙后(巷)。祖庙系闽人祭祀闽越王无诸的庙宇。桥两端各有四个台阶,阻挡车辆通行,方便行人。
接龙亭,俗称“南门照天君宫”始建于宋代,元至正年间重建。坐西向东,有照天君殿、吕祖殿、陈太后殿、王母娘娘殿、慈航殿等,建筑面积729平方米。宫前有三株古榕树。主殿供奉照天君,木雕、金身,常年香烟缭绕。2000年旧城改造拆除庙宇,照天君宫搬迁到乌山道山观玉皇阁西面,2004年再迁往东门金鸡山公园内。现接龙巷接龙亭旧址依然香客不断,香火旺盛,尤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据史书记载,照天君原名照天柱,881年生,连江人,16岁出家雪峰寺为僧。王审知聘他为福州东门“报国资圣禅院”住持。后皈依道教,并为群众治病,信众称其为“照真人”。王审知逝世后,永隆初叛臣作乱,兵戎相加,照天柱为拯救南门外战区百姓,舍身忘我连夜引导民众逃离险境。他自己因劳累过度,在昔日讲经传道、布施救人的榕树下仙逝。邑人感激照真人功德,建庙崇祀。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有感照天柱舍身救民的可贵精神,召见于灵霄殿,授封雷部神将,镇守南天门。还传有一天,琉球国金将军到接龙亭拜谒照天君神灵时,突然大榕树后发出金光,半空中一根大柱上挂一盏红灯,上书 “照”字;众人不仅听到空中传来悠扬乐曲声,还隐约看见照天君披戴盔甲出现在南天门。这显然是神话。
接龙巷位于接龙亭大门前,全长约180米,路宽1.5~2米,分两段:亭前南北向约30米,右折转东西向约150米。南北向路段北接太监池(巷)、步魁埕,通达斗东路。太监池因明正德年间督舶太监尚春曾在此钓鱼,故名。东西向路段濒临东西河沿,通达南较场。接龙巷又名帮边巷,1966年“文革”后改接龙桥为“红桥”,改接龙巷为“红桥巷”。红桥巷沿用至今。该巷自古以来为算命、看相、择日、卜卦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