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须生 杨宝森先生与天津

杨宝森艺事

赵绪昕 赵憬

杨宝森先生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是京剧老生中“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派艺术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较晚,此前以谭、余为号召,他搭班更多的机会是为旦角名家们“跨刀”。杨派确立于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开始流行于50年代初期,盛行于90年代至今。

杨宝森 李陵碑 来自京剧三鼎甲 00:00 02:49

【反二黄散板】

当年保驾五台山

智公长老对我言

他道我两狼山遭大难

到如今果应那智公言

老丈说话理不通

明明道我杨令公

定宋宝刀将你砍

霎时不见我的护身龙

(耿少峰操琴)

杨宝森先生的艺事与天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前半期,他频繁演于津门,他的“杨派”对天津京剧界以及观众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天津市京剧团建立之初,他应邀率领“宝华社”参加了该团,他成为该团第一任的当家老生演员,也是天津市京剧团的第一任团长。这一时期既是他流派艺术成熟和极盛时期,可是又是他舞台艺术生命走向衰微时期。可以说天津是杨宝森先生的杨派确立和宣扬开来的重要基地,又是他的艺术生涯走向终极之地,感觉对他应该有所遗憾和愧疚。

杨宝森

仅就我们现在能够接触到的资料,本文概括了杨宝森的部分演出活动,认为这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研究京剧流派、特别是研究杨派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他一生的艺术活动,都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信杨派的门徒们、爱好者和研究者对此会感兴趣的。

1924年5月30日,上海伶界联合会为恢复榛伶学校筹款,组织在新舞台举行第七次义务演出,杨宝森参加并主演《珠帘寨》。参加演出的还有李吉瑞、高庆奎、小达子(李桂春)、盖叫天、赵君玉、常春恒、毛韵珂、露兰春、绿牡丹、刘筱衡等著名演员,演出了《凤凰山·独木关》、《四郎探母》、《狸猫换太子》、《济公活佛》、《嫦娥奔月》、《恶虎村》等。同年,为支持刘砚芳主办的“小玉华社”科班的成立,杨宝森、姜妙香、陈少霖、刘宗杨、王少芳、钱少云、冯玉兰、吴碧云等,应邀在北京同乐园做首场演出。

1930年9月14日下午,北京哈尔飞大戏院举办揭幕仪式,梨园界众多名人到场祝贺。梅兰芳代表京剧界致辞,并于当晚在此剧院演出了《贵妃醉酒》。杨宝森在开幕后演出了《打鱼杀家》,新艳秋演出了《女起解》,刘宗杨演出了《恶虎村》。

于素莲杨宝森等人《雁门关》剧照

1939年3月16日起,杨宝森与章遏云、叶盛兰、芙蓉草(赵桐珊)、马富禄、于素莲、刘连荣、贯盛习、闫世善等应邀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名家荟萃,强手联合,他们合演的《雁门关》尤其受到上海观众的赞誉,引起轰动。同年9月20日起,黄金大戏院邀请著名刀马旦演员宋德珠来沪演出,这是宋德珠首次到沪公演,杨宝森、吴彦衡、袁世海受邀与宋德珠同台演出。

1941年7月1日,天津陈秀峰宅举办盛大的祝寿堂会,受邀演员均为京城一流名角,杨宝森名列其中,他与新艳秋合演了《四郎探母》。其他演员和演出的剧目还有马连良、张君秋、叶盛兰、李多奎、袁世海合演的《龙凤呈祥》,金少山演的《牧虎关》,孟小冬演的《失·空·斩》,李少春演的《金钱豹》。

1942年1月,杨宝森、孟小冬联合举办为其师鲍吉祥的老生专场演出大会。

赵栖云杨宝森《打渔杀家》

1946年10月31日,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为庆祝当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同时为筹集“中正文化奖金”,举办了“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的演出。该项演出在天蟾舞台举行,梅兰芳、麒麟童(周信芳)、谭富英、杨宝森、叶盛章、叶盛兰、林树森、赵如泉、李少春、言慧珠等在沪的著名京剧演员参加演出。同年12月,梅兰芳剧团在抗战胜利后恢复演出,首演于上海。杨宝森、王琴生、萧长华、姜妙香、芙蓉草(赵桐珊)、刘连荣、俞振飞、杨盛春、崔熹云、新艳琴等应邀加盟梅剧团的演出。

1947年9月7日至12日,上海大亨杜月笙举办60岁大寿的庆祝堂会演出,邀集京沪名伶云集杜公馆,进行空前盛大的京剧演出,杨宝森等数十位名家参加演出和庆寿活动。

1949年5月17日起,杨宝森与梅派青衣新秀杜近芳在天津国民戏院演出,聘请演员有马富禄、王泉奎、钟鸣岐、任志秋、哈宝山、刘砚亭、李荣安等。头天杨宝森演出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第二天演的是全部《杨家将》,19日晚杨宝森与杜近芳合演全部的《龙凤阁》,20日晚杨宝森演出全部《伍子胥》。22日和28日两晚,杨宝森都演双出戏《击鼓骂曹》和《打鱼杀家》。此外,杨宝森演出的剧目还有《法门寺》、《宝莲灯》、全部《黄忠》、《杨家将》、《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全部《八大锤》等。此期演到29日。

杨宝森《连营寨》剧照

1949年6月起,杨宝森率领“宝华社”再到天津国民大戏院演出,其他演员基本是原班人马。这次只演了三天,杨宝森演出的剧目有《连营寨》、《宝莲灯》、《失·空·斩》、《盗宗卷》和《伍子胥》。

1949年7月26日至8月2日,杨宝森与谢虹雯、孙毓堃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了一期。

1949年8月24日起,杨宝森搭尚小云、尚长春父子的班社,联合李多奎、王泉奎等,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头三天的炮戏是:24日晚尚长春的《状元印》、李多奎的《长寿星》、尚小云的《秦良玉》、杨宝森的《失街亭》;25日晚尚长春的全部《高宠》、李多奎的《钓金龟》,尚小云的《天牢狱》、杨宝森的《搜救孤》;26日晚尚长春、王泉奎合演《连环套》,尚小云、杨宝森、李多奎合演的《秋胡戏妻》,还有尚小云、杨宝森合演的《打鱼杀家》。3天以后,杨宝森还演出了《击鼓骂曹》、《八大锤》(与尚长春)、《伍子胥》(与尚小云)、《锁阳关》(与尚小云、尚长春)、《御碑亭》(与尚小云)、《硃砂井》、《打鱼杀家》(与尚小云)、《杨家将》(与尚长春)、《定军山》、《盗宗卷》。

杨宝森《伍子胥》剧照

在这期的演出中,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事是1949年9月1日《天津日报》广告栏刊登中国大戏院的“紧要启事”:“启者杨艺员宝森,因家中发生特别事故,赶返北平料理一切,迫不得已,今晚暂行停演,所售之票另日补演,请注意本院明日广告。事出临时不情之处,尚希  各界鉴谅是幸,此启。”原定9月1日演出的戏码是尚长春的《艳阳楼》、尚小云的《能仁寺》、杨宝森的《盗宗卷》、李多奎和王泉奎的《打龙袍》、杨宝森和尚小云的《御碑亭》。另一件事是9月6日晚最后一天的戏,实在是太难得一见了,前边是李多奎的《别皇宫》、尚小云与尚长春父子的全部《汉明妃》、杨宝森的《杨家将》,最后是全班反串演出《大八蜡庙》:尚小云饰黄天霸、杨宝森饰朱光祖、刘砚亭饰费德功、尚富霞饰金大力、尚长春饰张桂兰、尚长麟饰贺仁杰、马富禄饰大人、任志秋饰褚彪、王泉奎饰院子、哈宝山饰关泰、郭和詠饰费兴、周益瑞饰张妈。可见杨宝森反串演朱光祖也是循谭派旧制的。

杨宝森《击鼓骂曹》剧照

1950年1月14日至22日,杨宝森领导“宝华社”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合作的主要演员有梁小鸾、梁慧超、马富禄、王泉奎、哈宝山、刘砚亭、任志秋、李荣安、宋继亭、何昆林、张世年、苏世明、邱富棠等。特约著名琴师杨宝忠操琴。这一期的演出原定只演6天,至19日,后来延长至22日。头一天演出的有梁慧超的《金钱豹》、梁小鸾的《玉堂春》、杨宝森的《失·空·斩》;第二天有白天的戏,是梁慧超的《挑华车》、杨宝森演双出戏《击鼓骂曹》和《朱痕记》;晚上是梁慧超的《战冀州》、任志秋的《铁弓缘》、杨宝森主演的全部《伍子胥》;第三天晚场戏,杨宝森再演双出,前边演《搜孤救孤》,后边演《定军山》带“斩渊”。

杨宝森《二进宫》剧照

前三天的打炮戏过后,第四天晚场戏演出的有王泉奎的《白良关》、梁慧超的《乾坤圈》、杨宝森与梁小鸾合演的全部改良的《四郎探母》。第五天由杨宝森等演出全部《杨家将》。第六天,也就是19日晚演出的是任志秋的《鸿鸾禧》、梁慧超的《挑华车》、杨宝森的全部《伍子胥》。20日晚有梁慧超的拿手戏《越虎城》、梁小鸾的《女起解·玉堂春》、杨宝森仍然是《失·空·斩》。21日晚开场是《白水滩》然后是杨的《击鼓骂曹》、梁小鸾的《宇宙锋》、杨宝森在最后演《洪洋洞》,又是双出。22日是此次演出的最后一天,白天是《挑华车》带“牛皋下书”、二本《虹霓关》、《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晚上是王泉奎的《草桥关》、杨宝森的全部《黑水国》、梁慧超的《大金钱豹》,最后杨宝森演了另一出戏,还是双出。

杨宝森《空城计》剧照

1950年6月1日至6月16日,杨宝森、黄玉华、梁慧超、王泉奎等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合作的演员还有哈宝山、萧盛萱、刘砚亭、姚玉刚、任志秋、宋继亭、何昆林、姚元秀、梁福田等,特请杨宝忠操琴。杨宝森在前三天的“打炮戏”分别为《失·空·斩》、《搜孤救孤》、全部《杨家将》。他在这一期的演出中,有过四次演双出戏,还带来一出在天津首演的剧目全部《秦琼》,在6月9日晚和14日晚演出两次。

1951年7月26日至8月6日,杨宝森领导的宝华社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特约杨宝忠操琴,杭子和司鼓。主要演员有孙毓堃、王泉奎、马富禄、任志秋、谢虹文、王玉敏、刘砚亭、哈宝山、祁荣雯、冯玉增、郭庆永、黄玉振等。这次演出中,杨宝森演出的双出较多,如7月28日晚演出的双出戏是《击鼓骂曹》和《法门寺》,31日晚演出的双出戏是《三娘教子》和《洪洋洞》,8月3日晚双出戏是《定军山》和《搜孤救孤》,5日晚的双出戏仍然是《击鼓骂曹》和《洪洋洞》。9月14日至9月25日,杨宝森领导的宝华社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9月28日至10月7日,杨宝森等再次演于天津新华戏院。

杨宝森《定军山》剧照

1952年9月11日至19日,杨宝森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9天。杨宝森在13日演双出,《定军山》与《搜孤救孤》,17日再演双出戏《大保国》与《打鱼杀家》。18日仍演双出《洪洋洞》与《打鱼杀家》。19日最后一天的晚场,他以全部《伍子胥》结尾。21日起,杨宝森转到天津新华戏院演出。头三天他有两天是演的双出戏,头天日场他以《秦琼起解·打登州》“打炮”,第二天晚场是《定军山》与《搜孤救孤》双出,第三天晚场再演双出戏是《击鼓骂曹》与《洪洋洞》。这一期杨宝森共演出了6次双出戏,除上列两次外,他还在26日晚演出了《桑园会》与《朱痕记》,28日晚演出《宝莲灯》与《捉放曹》,10月2日晚演出《击鼓骂曹》与《洪洋洞》,3日白天演出《桑园会》与《法门寺》。杨宝森这次在天津新华戏院演至10月5日,整半个月的时间。

1952年12月19日至1953年1月3日,杨宝森又一次在天津新华戏院登台。这次同台演出的有金少山、孙玉祥、崔熹云、曹世嘉、詹世辅、郑盛芗、谢虹雯、刘砚亭等。杨宝森头三天的“打炮戏”依然像上次来演出一样,有两天唱双出戏,而且在这半个月的演出中,他一共演出了7次双出。这次带来的剧目有几出过去在天津不怎么演的戏,例如《盗宗卷》、《庆顶珠》、《打侄上坟》、《坐楼杀惜》。

1953年7月18日开始,杨宝森京剧团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这是“宝华社”改称“杨宝森京剧团”之后第一次与天津观众见面。演了12天,至7月29日结束演出。

杨宝森《战太平》剧照

1954年4月26日起,杨宝森京剧团演员阵容有所改变之后,再次到天津新华戏院演出。演员有金少臣、傅德威、赵蕴秋、哈宝山、王志英、王世霞、吴世衡、郭庆永、刘砚亭等,5月9日结束演出。

杨宝森在天津演出双出戏计有

1949年5月22日晚、28日晚分别演出双出戏《击鼓骂曹》和《打鱼杀家》;

1950年1月15白天演双出《击鼓骂曹》、《朱痕记》,16日晚演《搜孤救孤》和《定军山》,21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22日晚演双出;6月1日至16日,杨宝森在新华戏院演过4次双出戏,2日晚演《盗宗卷》与《搜孤救孤》等;

1951年7月28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出《击鼓骂曹》和《法门寺》,31日晚演《三娘教子》和《洪洋洞》,8月3日晚演《定军山》和《搜孤救孤》,5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

高华杨宝森《桑园会》剧照

1952年9月13日晚在中国大戏院演《定军山》和《搜孤救孤》,17日演《大保国》和《打鱼杀家》,18日演《洪洋洞》和《打鱼杀家》;9月21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定军山》、《搜孤救孤》,23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26日晚演《桑园会》、《朱痕记》,28日晚演《宝莲灯》与《捉放曹》,10月2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3日日场演《桑园会》与《法门寺》;12月20日晚演《击鼓骂曹》与《洪洋洞》,21日白天演《桑园会》与《法门寺》,22日晚演《盗宗卷》和《捉放宿店》,25日晚演《庆顶珠》与《搜救孤》,26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30日晚演《打侄上坟》与《坐楼杀惜》;1953年1月1日晚演《击鼓骂曹》、《洪洋洞》;

1953年7月21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击鼓骂曹》、《洪洋洞》,23日晚演《打鱼杀家》和《搜孤救孤》,24日晚演《法场换子》和《法门寺》,27日晚演《击鼓骂曹》与《洪洋洞》;

1954年4月28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击鼓骂曹》、《洪洋洞》,29日晚演《大保国》与《搜救孤》,5月4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5日晚演《法门寺》、《捉放曹》,9日白天演《桑园会》、《连营寨》。

杨宝森《南阳关》剧照

从以上记述看,杨宝森先生从1949年5月至1954年5月的五年时间里,由于他挑班带领一个剧团,承受的负担过重,为了营业好些,他经常是一人演双出戏。虽然这是他舞台演出的鼎盛时期,但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过于劳累,这也是他过早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1956年6月,杨宝森率宝华社集体与天津市共和京剧团合并,共同组成天津市京剧团。当时的主要演员有杨宝森、厉慧良、丁至云、侯喜瑞、金少臣、于素莲、谢虹雯、程正泰、赵慧秋、包式先、王宝春、李少楼、张鸣禄、刘砚亭、詹世辅、哈宝山、王世霞、孙振泉、季尚春、任鸣武、李少广、曹世嘉、冀韵兰、赵春亮、薛慧萍、李荣威、苏世明等。杨宝森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厉慧良任副团长。1956年6月13日,刚组建的天津市京剧团在中国大戏院首次公演,先试演3天,后续演两天3场。杨宝森演出的戏计有:13日晚是《击鼓骂曹》,14日晚是《洪洋洞》,15日晚、16日晚是《失·空·斩》,17日白天是他与侯喜瑞合演的《击鼓骂曹》,17日晚演了《洪洋洞》。

杨宝森俞步兰等人《三娘教子》剧照

1956年9月4日起,天津市京剧团杨宝森、厉慧良等领衔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杨宝森在前10天参加了演出,计有:4日晚《失·空·斩》(杨宝森、金少臣、曹世嘉、李荣威、苏世明、詹世辅、李少广),5日晚《搜孤》(杨宝森、金少臣、哈宝山、谢虹雯),6日晚《四郎探母》(杨宝森、丁至云、季尚春、薛慧萍、程正泰、冀韵兰、于素莲、詹世辅、李少广、苏世明),7日晚《桑园会》(杨宝森、赵慧秋、孙振泉),8日晚《桑园寄子》(杨宝森、傅景波、苏德贵、谢虹雯、张鸣禄),10日晚《三娘教子》(杨宝森、丁至云),11日晚《拾玉镯·法门寺》(杨宝森、金少臣、丁至云、赵慧秋、王世霞、包式先、詹世辅、曹世嘉、李少广),13日晚《宝莲灯》(杨宝森、丁至云、詹世辅),14日晚《四郎探母》(原人)。10月17日晚,杨宝森主演了全部《伍子胥》,18日晚杨宝森与厉慧良首次合演一出戏《杨家将》(金沙滩至审潘洪),杨宝森饰杨继业,厉慧良饰杨七郎。就是这唯一的一次合作,引起来两人的不快。侯喜瑞、金少臣、于素莲等人不久即离开天津市京剧团。

杨宝森《乌龙院》剧照

1957年1月31日开始,杨宝森、厉慧良领衔天津市京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杨宝森演出了《失·空·斩》、《击鼓骂曹》、《珠帘寨》、《洪洋洞》、《杨家将》、《奇冤报》、等。

杨宝森在天津演过的反串戏

1949年9月6日晚,大轴戏是《大八蜡庙》,尚小云反串饰黄天霸,杨宝森反串饰朱光祖,刘砚亭饰费德功,尚富霞饰金大力,尚长春饰张桂兰,尚长麟饰贺仁杰,马富禄饰大人,任志秋饰褚彪,王泉奎饰院子,哈宝山饰关泰,郭和詠饰费兴。

1949年及以后杨宝森在天津演过的剧目

《秦琼起解·打登州》、《定军山》、《搜孤救孤》、全部《杨家将》、《击鼓骂曹》、《洪洋洞》、全部《伍子胥》、全部《黑水国》、《桑园会》、《朱痕记》、《失·空·斩》、《宝莲灯》、《捉放宿店》、《法门寺》、《盗宗卷》、《庆顶珠》、《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打侄上坟》、《坐楼杀惜》、《四郎探母》、《桑园寄子》、《三娘教子》、《珠帘寨》、《奇冤报》、《游龙戏凤》、

梅兰芳杨宝森《武家坡》剧照

为杨宝森“音配像”的剧目

《空城计》、《文昭关》、《击鼓骂曹》、《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洪洋洞》、《乌盆记》、《武家坡》、《珠帘寨》、《搜孤救孤》、《朱痕记》、《桑园寄子》、《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游龙戏凤》、《秦琼卖马》、《二进宫》、《战樊城》、《捉放·宿店》、《二堂舍子》。(2017.8.14修改定稿)

作者:赵绪昕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戏剧文学学会、天津社科联合会  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