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不再写新媒体文
01
自从2018年开始新媒体写作后,我曾经历过一段焦虑的时光。
那段时间,我陆续突破很多千万级大号,无论观点文还是亲子文都上稿很稳定,签约了好几家大平台,稿费也不断破纪录。
只要我愿意写,几乎每天都有约稿。很多文友都对我的现状表示羡慕不已。
可是,我的内心却变得焦虑不堪。
为了追热点,我每天疯狂地刷微博和新闻,看各种综艺节目,生怕错过每条重大的新闻和热点事件。
我写过女明星结婚、生子、离婚,写过抑郁症母亲带娃跳桥,写过国外父亲从鲨鱼口里救出女儿……
时差缘故,为了不耽误发表文章,我经常通宵达旦地跟编辑交流和改稿。
总之,那段时间我所有的注意力全都围绕着写作展开,完全进入工作狂状态。
我写稿的时候,孩子和先生不能发出任何让我烦躁的声音。
我更不喜欢别人打扰自己,微信签名长期改成:写稿中,回复慢。
02
当时,我最大的乐趣是,往朋友圈和各个写作群里发红包和上稿链接,然后得到朋友们的赞美:
“哇,小桃大神厉害,又上稿了!”
有时,文章被官网平台转载了,也会兴奋几天。
还有就是收到稿费时,会觉得很开心,毕竟能将爱好变现是件很自豪的事情。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大半年,我以为自己会重新找回当初写作的热情。
可是,我错了。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连上稿和稿费都提不起任何兴趣,更讨厌追热点。
新媒体写作讲求时效性,一篇文章写得再好,生命力也不会很长,毕竟是快餐文化。
每次看到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得到稿费,但最多只能存活几小时的时候,我内心会感到莫名的忧伤,这与我写作的初心,想用文字影响更多人的愿望渐行渐远。
有一次,朋友说:
“你们新媒体文看起来都差不多,如果把作者名字去掉,根本不知道一篇文章是张小桃写的,还是王小桃写的。”
坦白说,他的话很扎心,但我内心还是认同的。虽然我每篇文章都用尽了心思,但是在外人看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可谓欲哭无泪。
还有朋友说,她更喜欢我写新媒体之前的文章,读起来更加走心并且充满灵性。
03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写作之旅。
事实上,早在2017年,我就涉足了新媒体写作,但是当时就是因为排斥追热点而放弃了。
时隔一年后,看到当初的文友纷纷签约大平台,我又一头扎进了新媒体写作,接着被稿费吸引,一路走到现在。
这时,我想到放弃新媒体写作,毕竟我不靠这个收入来养家糊口,完全是兴趣爱好而已,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身心憔悴。
但是,我脑海中有无数个声音说:
你贸然放弃,岂不是当了逃兵?
你的朋友和读者们会怎么想?
编辑老师们会怎么看?
我又挣扎着写了一段时间的约稿。
04
有一天,我想起学吸引力法则时,听过这样一句话:
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
我之所以每天追热点,熬夜写稿,变得焦虑,也是自己吸引来的呀。
没有人规定我要做这些事情啊,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再说每个人都很忙,我哪有那么多“观众”啊?
想清楚这一点后,我突然变得放松起来。
我推掉了很多约稿,然后静心读书和思考。
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看到“机械”和“迎合社会”这两个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不正是为了迎合写作市场,把变成了码字机器吗?
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内心的声音,要去做让自己充满活力的事情。
05
2020年,我和朋友们开始做基金定投账号,开吸引力法则实践营。
我发现自己的兴趣,更多在于与人链接,运营社群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我很享受和学员朋友们一起互动成长的感觉,很享受和团队成员一起出谋划策规划未来的热情。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表示新媒体写作不好,只是它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而已。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新媒体作者,他们很享受自己的写作状态。我发自内心替他们开心,也祝福他们在热爱的领域里精耕细作,越走越好。
我也很感恩写作道路上遇到的老师、编辑和贵人们,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更加懂得遵循内心的声音,去做真心喜欢的事情。
写作,依然是我的爱好。
但是,如今的我只会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记录每天做过的小事,不会再为稿费和赞美而疯狂追热点了。
如此看来,焦虑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是提醒你现有的人生轨迹不适合自己,是时候寻找新的跑道了。
作者简介:张小桃(Grace),现居加拿大。十点读书签约作者,6年吸引力法则实战经验,21天吸引力法则实践营创始人。著有吸引力法则见证故事集《邂逅心想事成的人生》,当当网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