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40岁就患了肠癌。这位朋友是位...
这位朋友是位大美女,身高168cm,皮肤白皙,身材窈窕。她很喜欢运动,穿上运动衣,看起来非常健康、有活力。
如此健康有活力的她,却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那就是她的大便总是不正常,别人要么大便稀,要么大便干,而她却有时稀,有时干。
大便干的时候,好几天才能解一次大便,解得时候还经常把肛门撑裂,异常痛苦。稀得时候,一天好几次大便,而且还会肚子疼。尤其是吃了凉的、辣的,往往天还没亮就要去蹲厕所。
她曾经去医院找医生看过,医生详细询问过她的病史后,考虑是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可能最大,因为肠炎一般是稀便,很少有时稀时干的。但是要确诊肠易激惹综合征,需要排除肠炎、息肉、肠癌等可能,所以医生建议她查个肠镜。她听说肠镜很痛苦,而且那么长一个镜子送到肛门里面,想想就恐怖。她问医生,有没有别的,痛苦小一点的检查办法?
医生说:可以做气钡双灌肠,但清晰度差很多;也可以查便潜血和瘤标记物如CEA、CA199等;还可以做结肠CT三维重建,但是过小的息肉、肿瘤看不清。
她考虑之后,选择了便潜血,还有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因为这些检查简单,痛苦也小。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说:这些检查能够初步排除肠癌,但不够保险。
医生给她开了益生菌片,并告诉她注意调节饮食,避免受凉和辛辣刺激的食物。还叮嘱她,如果肠道症状不缓解就查个肠镜,就算现在不查,40岁以后也要检查一下。
她吃了一段时间益生菌,感觉有点作用,但是作用不大,后来就没有继续吃。她很想顺其自然,爱咋地咋地,可是大便不正常的现象,却不停地困扰着她。她一直记得医生说过,如果长时间大便不正常,就有肠息肉或肠癌的可能,所以她心里决定,40岁时一定再去医院检查一下。
她40岁那年,又来到医院检查,医生不是原来的医生,但对话还是类似的对话。医生了解完她的情况和想法后,给她复查了便潜血和CEA、CA199检查。这次的结果和上次不一样,这次便潜血为阳性,CEA略高,CA199正常。
医生分析:便潜血阳性,说明消化道可能有出血。一般消化道出血量5~10ml,就可以表现为便潜血阳性了,但这时肉眼看不出大便颜色的变化。至于出血位置,有可能是上消化道,也可能是下消化道,需要做胃肠镜检查明确原因和部位。她的CEA增高,而且长期大便不正常,所以医生强烈建议她做结肠镜检查。
面对便潜血阳性的检查报告,她也知道肠道可能真的出问题了,所以她没有拒绝医生的建议,不过她要求医生给她预约无痛肠镜。医生帮她预约的肠镜检查是一周以后,并告诉她提前两天进食无渣、少渣饮食。给她开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要按比例配水喝。大概需要喝2000~3000ml,喝完会腹泻。需要拉到大便为清水状,不能浑浊、有渣子,不然肠镜检查时看不清,就白做了。
她是分两次喝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很难喝,喝完还会肚胀,不过她坚持喝完了,一共喝了3000ml。检查的时候倒是挺好的,睡了一觉,睡醒了就检查完了。
肠镜检查时,医生发现她的乙状结肠处有一个广基状肿物,约2.0×1.6cm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易出血,取了三块病理组织。离这个肿物约10cm处还有一个带蒂息肉,直径1cm,肠镜检查时直接圈套切除了。
检查后第6天出了病理结果:较大肿物为高分化腺癌,带蒂息肉是管状腺瘤。医生建议她住院做内镜手术治疗。
住院后,做了各种检查:化验血、做心电图,还做了胸部、腹部、盆腔的增强CT,以除外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如果有转移就不适合内镜切除了。
各项检查都没有问题。做完肠道准备后,她在全麻下做了内镜治疗,先是内镜超声确定肿物浸润深度。超声发现肿物已经突破粘膜层,深度局限在黏膜下层以内,与固有肌层有界限。这种情况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有可能切除不完整,所以做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ESD比EMR手术要困难,更容易发生出血、穿孔等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也要长,但对于有粘膜下浸润的肿瘤,切除更彻底。如果肿瘤仍然局限于粘膜层,并且直径小于2cm,就比较适合EMR了。即使肿瘤直径大于2cm,如果仍局限于粘膜层也可以做PEMR(分布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对于ESD也要简单一些。
她的手术比较顺利,术后禁食了三天,没有发生出血、腹痛、发烧等情况,就可以进流食了。
这次手术的病理是:乙状结肠腺癌,分化一级,周围和底部切缘均为阴性。如果不是高分化、或者切缘是阳性,就最好做切除肠管的手术了。医生建议她做化疗,因为肿瘤侵犯了粘膜下层,有机会发生肿瘤的扩散。
所以,很多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的人,其实是肠易激惹综合征,一种很难完全治愈,但对健康影响较小的疾病。这种病发病率较高,约为1.4%~11.5%。但要诊断肠易激惹综合征,一定要先排除肠癌等疾病,最好的检查就是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