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化大为小,热点聚焦 三模作文评点

(初三三模作文)

总述:
本次作文紧扣课标要求、紧跟课改步伐、紧随高考作文脚步、紧紧抓住当下最引人关注的话题,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作文。
这样的命题方式既能让学生有抓手又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予以表达。但是,因为话题过大也容易让学生在表达时犯“假大空”的毛病,引用甚至套用一些标语类的话来作文。
需要注意的是话题里要求以主题征文的形式写作,这不仅要求学生能抓住“主题征文”的主题要求,也要求学生能注意到征文的形式,需要注意潜在的读者是“学生”,它不像平时的作文训练。即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关于征文主题:
热烈庆祝,是本主题征文的基础;“Ta改变了我”是主题活动的具体表现。提示中有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抗疫斗争、初心使命、中国梦等重大主题,也提到了可以结合身边的事、具体的人等来展现“Ta”对“我”的命运、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改变。
其实这就像一个搭配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组合。这里的“Ta”是一个大的、泛化的概念;“我”是一个小的、具体的形象(人物)。
搭配可以是“小康社会对我命运的改变”“抗疫斗争对我思想的改变”“脱贫攻坚对我生活的改变”等,当然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事具体的人对我的改变。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面对话题类作文时,他们首选的搭配形式一定是话题中提到的内容(自己有主动性的较少)且因其生活阅历的局限必然选择其“擅长”的部分。但是,话题中这些宏大的主题有几个是学生擅长的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的呢?
关于构思:
从上面的分析中,结合话题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为构思可以从“化大为小,热点聚焦”入手。
如何“化大为小”呢?那就是把话题中那些大的、泛化的概念具化成具体的、自己熟悉的、易把握的事情,比如把“小康社会”具化成家里(农村)照明工具(灯)的改变、把“脱贫攻坚”具化成乡村公路的变化、把“抗疫斗争”具化成自己亲人的具体行动、把“初心使命”具化成父母长辈坚守自己岗位(农民)的事等。
但很多的学生擅长的是讲大道理,无病呻吟。把自己看到的或听说的内容不加任何修饰的放到自己的作文里。要说话题里提到的这些宏大的主题,学生们虽然参与(参加)的很少没有具体的实践后的感受,但是他们从各种媒体渠道得到的讯息却非常的多。“假大空”的毛病一犯,作文便成了堆积他们搜集的内容了。
如何“热点聚焦”呢?话题中所提到的都是当下的热点,那作为学生来说该如何把焦点聚集,让自己的表达与众不同呢?
我以为,学生需要在宏大的话题里找到具体的、细小的抓手,比如“小康社会”这个话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追求,追求到了以往几辈人没追求到的便是幸福。如:住上了楼房、有了全新的现代化电器等设备、交通工具的改良等都能算得上小康。还可以联系《桃花源记》里对人人平等、没有战争、氛围和谐等的追求,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都要追求到。根据之前“化大为小”的构思,可以就其中的某一个小点展开即可。重要的是要能把这个小点(焦点)说明说透,达到表达的目的,能突出表达的主题。
关于(话题)作文:
作文是创作,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不仅仅是物理变化。即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得到的应该是比原来的所见所闻所思高一个层次甚至更多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话题作文,则需要“就事论事”。在本次作文的要求中,热烈庆祝是关键、是基础,主题征文活动是具体形式,“Ta改变了我”是具体的表现。
此文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一定是在热烈庆祝的大背景下、主题征文活动形式中,“Ta改变了我”的具体语境下的最真切的表达和在真切表达时最切合的感情流露。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经历、实践、认知和思考、感悟。如果学生连热烈庆祝都不关心也不知道,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
写在后面:
话题只是引子,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由话题引出来的感悟、思考。就像我国传统优秀技艺里的中药,它可以医治人的身体(疾病),这个过程中药物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很多的药需要药引子。
话题很关键,作文更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