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组合类作文写作指导;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主题导写,附优秀例文
吴国梁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材中很多名句,不仅丰富着我们的语言,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启迪。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名句组合类的材料作文,我们需要在分析各句含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组合。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郑国”和“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爱国主义,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危急关头,一人之身系一国之安危,勇气、担当、时势与英雄的关系。可与结合写人生短暂,要懂得顺应时代潮流,有所作为;可以与结合写个人要在大局中发挥作用,实现人生价值。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说的是高洁的品质,自身的修养,坚定的内心,不与世同流合污的信心,代表着一种道德的力量,是一种对抗不良社会环境的力量,内心坚定,有定力,有自信。可以和结合写内心的坚定、“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虽万千人吾往矣”。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之相与,侧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俯仰之间,侧重于时间、生命的短暂、有限。从这两点得出珍惜身边人的人、珍惜时光,奋发有为,实现人生价值,不浪费时间,不虚耗生命。理论上,可以和其它五句结合起来写,人生的短暂与价值的永恒的辩证关系。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奋斗是主观能动性,成功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所以奋斗可能不会成功,不奋斗一定不会成功,只要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使事情不成,自己内心也是没有遗憾的。还可与结合写“成功未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大成功观。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以写强烈的自信心、责任感、担当意识,敢为天下先,强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这种人常常会成为时代的精英。可以与、结合起来写忧患意识,进取精神,不让自己留遗憾,不负青春年华。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谦虚又自信,谦虚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敬畏,自信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内心充实的人会有一种自信,不卑不亢,不对世界低三下四,不乞怜,不怨怒,化恶澜为清流,不会锋芒毕露,但也决不软弱可欺。可与结合写自强自信,可与结合写内心的坚定充实强大。
【素材及化用】
素材展示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騎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运用示例】
“氢弹之父”于敏小时候,差点被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那一刻,12岁的他惊恐愤怒,更切身体味到了“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亡国奴滋味,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兵何在?民何安?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希望有一天像岳飞一样荡寇平虏,重振河山。
素材展示2:
《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运用示例】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看看吧,那悲壮不屈的锡崖人,三十年风餐露宿,几代人前赴后继,从狼道到羊窑,从羊窑到挂壁公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凭着钢钎与铁锤,硬生生砸通一道道绝壁。他们中的许多人难道没有想过,可能在他们有生之年,都不见得看到成功?但这条公路的每一寸,每一步,每方石,每钎洞,都有他们的精魂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被他们深深地凿入了巍巍峭壁,这是他们的丰碑啊!“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例文】
尽志主沉浮,人生当无悔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 邹序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25年,青年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发出了惊世一问。【引用中毛泽东诗词开头突出了“谁主沉浮”,为后文做铺垫。】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站在2019年的门槛,新时代的我辈又该以怎样的态度与行动来书写青春答卷?
回望春秋,白发老臣烛之武告诉我们,心怀家国、勇担大义,是作为公民的责任与荣耀。秦晋联手,围攻郑国,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危难之中,郑伯请烛之武出山。一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让不得志的老臣慨然“许之”。在个人得失与存亡之间,古稀老翁毅然选择后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才见壮志豪情。【阐释的含义,突出“个人与国家”的立意角度。】放眼现代,“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小时候,差点被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那一刻,12岁的他惊恐愤怒,更切身体味到了“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亡国奴滋味,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兵何在?民何安?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希望有一天像岳飞一样荡寇平虏,重振河山。【使用于敏的素材,结合岳飞《满江红》,将二者的个人与国家的情怀结合起来,热点事件与经典诗文结合。】
这就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千年之前,王安石游褒禅山的所感所悟至今依然发人深省:“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何谓“无悔”?吾志尽,吾力竭!否则便为自欺欺人!青春易逝,人生短暂,但我们可以将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时代的大洪流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引用,突出了个人生命的短暂与时代洪流的无限,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来写“无悔”,引用毛泽东诗词,也让文章非常有哲理与情怀。】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看看吧,那悲壮不屈的锡崖人,三十年风餐露宿,几代人前赴后继,从狼道到羊窑,从羊窑到挂壁公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凭着钢钎与铁锤,硬生生砸通一道道绝壁。他们中的许多人难道没有想过,可能在他们有生之年,都不见得看到成功?但这条公路的每一寸,每一步,每方石,每钎洞,都有他们的精魂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被他们深深地凿入了巍巍峭壁,这是他们的丰碑啊!“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太行山挂壁公路的素材与激动人心的《愚公移山》相结合,以神话喻今人,再通过议论突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成功观,同时巧妙地回答了“人生短暂与永恒”以及“无悔”的主题。】
涓涓细流,浩浩江海;郁郁绿荫,巍巍青山——正如领袖深情的话:“我们都是追梦人。”
奋斗正当时,莫待夕阳晚。尽志主沉浮,人生当无悔!
【整句、叠词、对比、象征……再加上领袖的贺词以及口号式的结尾,可谓升华。】
评点:
行文大气豪迈,材料古今兼有,丰富多彩。素材最突出的是经典与时尚的相映成晖,于敏的事例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最新事例,再与岳飞《满江红》结合,体现了从烛之武到岳飞到于敏一直在传承践行着“个人和国家”这个主题,语言典雅流畅,感染力很强。在详写“挂壁公路”时不仅仅有叙事,还有描写、抒情与议论,使用了《愚公移山》的歌词,既有对远古神话的崇仰,又有对上个世纪奋斗精神的致敬,又有对当今时代“大成功观”的肯定,读来朗朗上口,神采飞扬。
高考作文 如何充满阳刚之美
丁永辉
梁衡在谈写作时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由此可以看出,写文章,梁衡所倡导的是写大事、大情、大理。其实,高考作文命题也在培养考生极强的家国情怀,但从近几年的高考阅卷情况来看,立意境界不高、内容陈旧庸俗的文章层出不穷,而目前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文章缺乏阳刚之美,自然也很难夺得高分。
技法一:高考作文充满阳刚之美
—境界高昂
高考作文境界高昂,就是倡导考生在作文立意时,尽量避开“小家子气”式的哭哭啼啼和唉声叹气,从而让文章处处显示出一种“大视野”“高眼光”“大境界”,进而给阅卷老师一种阳刚之美。
【高分示例】
(1)高眼光——“实”概念要“虚”化
所谓“实”概念要“虚”化,就是如果有关命题立意的核心词语是很“实”的词语,考生便不能就着这些词语的“实”来立意,而是要将“实”概念“虚”化,写出这些词语所蕴含的“大境界”。
如北京卷优秀作文《说纽带》一文片段: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
本片段将纽带这一生活中的“实”概念“虚”化为文化,可谓眼光独到。同时在行文过程中,立意境界高昂,这是典型的运用高眼光“虚”化“实”概念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例子。
(2)大视野——聚焦时空变迁
所谓聚焦时空变迁,就是要求考生在立意时眼光尽量突破自己的小圈子,将视野聚焦在历史的变迁、空间的变换等方面,从党心民情、民族、家园情怀等角度上立意。
如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创新中国》一文片段: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提起创新这个词,您是不是也如一些人一样,感觉与中国似乎关系不大?不过这也有一定的原因:回望历史,20世纪,世界重大发明18项,其中美国完成9项,英国完成4项,苏联完成3项,德国完成1项,只有基因图谱排序吸收中国参加,但中国仅占1%的工作量,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进入新世纪,我们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矢志不渝地创新且硕果累累。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不知您是否是乘坐中国的高铁来到中国的,即使您不是乘坐高铁来到中国的,我想您也一定见到或听到过中国的高铁,因为高铁已经是创新中国的标签且已经走向了世界。其实与高铁比肩的还有我们的移动支付,如果说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那么移动支付则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而且,高铁与移动支付还不能完全代表创新中国,君不见“神十”飞天、“蛟龙”探海、3D打印、超级计算机、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创新,让这个古老的国家扬眉吐气。
本片段没有从个人层面上论述创新的重要性,而是先将视野聚焦在20世纪世界重大发明18项的历史事实上,然后笔锋一转,将视野聚焦在当今中国的“高铁”“移动支付”“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等方面,通过古今对比,从国家层面上揭示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全面地展示了“创新中國”。这是典型的通过大视野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
【技法揭秘】
以上两段,一个高眼光,一个大视野,都让文章充满了阳刚之美,所以考生在立意时境界一定要高昂。值得提醒的是,这些境界高昂的立意是建立在自我对命题深刻的体验、独特的感悟之上的,其所抒发的情感或发表的见解自然也来自内心,故考生切不可一味地追求立意境界高昂,刻意甚至无限制地拔高立意,以至于让文章变得“假大空”。
技法二:高考作文充满阳刚之美
—指点江山
高考作文指点江山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选材时,善于选择社会热点素材,并对其发表评论,以体现自己对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时代责任感。
【高分示例】
(1)深度解读一则热点素材
所谓深度解读一则热点素材,就是要求考生整篇文章只选择一则热点素材,但是对这则热点素材,考生却需要解读出深度,以大气与厚重让阅卷老师震撼。
如江苏卷优秀作文《共享单车,更应共享规则》一文片段: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充分显示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然而,在人们享受共享单车的便利时,共享单车也好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国民规则意识的淡漠,也照出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
对于社会公共资源,我们在享用的同时,也一定要遵守社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共享社会资源。但是君不见,有的市民无视停车规则直接将单车停在人行道上,有的市民无视停车规则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甚至北京东城区光明桥附近的护城河都成了共享单车的“坟场”……无视规则的后果,是大家都不能很好地共享社会公共资源,可谓害人又害己。若要提高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遵守规则。
对于车这个大话题,考生可选的角度与素材很多,但是本文却将视野仅仅聚焦在共享单车这个“点”上,对共享单车的实质、影响、如何规范等进行了全面解读,所选素材虽少,但解读得很大气。这是典型的运用深度解读一则社会热点素材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例子。
(2)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
所谓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就是要求考生广泛选择社会热点素材入文。同时,在素材的呈现方式上,要注重高度概括,力求言“精”而“面”大。
如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大国风范》一文片段:
随着前往荷兰的火车在义乌出发,随着巴基斯坦第一大港的建成,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它为西欧带去物美价廉的小商品,给中国带来各种欧洲的高端消费品,还拉动了沿线蒙古、中亚各国经济的发展。这条铁路不仅加快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去产能去库存,也满足了欧洲市场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相比于英国脱欧、美国修墙,中国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出困境,帮助陷入死胡同的国家重回正轨。经历史验证,闭关自守不是出路,开放合作才能共赢,这也是深入中国人民内心的一个真理。
本片段以“高铁”为行文关键词,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精湛的高铁技术。可贵的是,短短几小段,考生就写出了近10则素材,描绘出了“一带一路”下的繁荣局面。这是典型的通过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例子。
【技法揭秘】
以上两段,一个立足于“点”,一个立足于“面”,都让文章充满了阳刚之美。所以,考生在选材时一定要将目光投向社会热点素材。当然,对社会热点素材的选取不仅可以体现在热点事件上,还可以体现在人物上,如抓住某一热点人物的成长经历、人格魅力、思想精髓等进行深度解读。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從“点”上解读素材,考生一定要围绕这则素材进行多角度解读,绝不能停留在一个角度上;如果从“面”上选取素材,考生在呈现素材时一定要对其高度概括,同时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性——相似或相反。
技法三:高考作文充满“阳刚之美”
—气势磅礴
高考作文气势磅礴是对考生语言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考生要善于锤炼某些表情达意的词语和各种句式,善于运用各种修辞,从而使语言气势磅礴,文采飞扬,进而使文章在视觉层面上充满阳刚之美。
【高分示例】
(1)锤炼说理性词语
锤炼说理性词语,就是指在特定的内容、语境中,选用最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以增强语言的力度。
如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习作《人生的站口》一文片段:
高考是人生的站口,你得经过检验,才能通过。
从表面上看,高考主要是文化知识的比拼,实际上还有身体、心理、思想等综合实力的比拼。要通过,就得准备,就得全面调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珍视高考,积极应对高考,绝不能随意放弃高考。
高考检阅通过,你不能太得意,千万不要以为你赢得了高考,就赢得了一生。就算你考上“清华”“北大”,你还要学习,还要深造,还要通过社会的检验。千万不要成为高分低能之人,千万不要成为偏才、庸才,高考仅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一次并不太全面的考查,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就不能满足于高考的成功。你只能庆幸自己,总算可以步入另一个学府,去探寻更多的未知世界!
本片段通过对“从表面上”“实际上”“你不能”“千万不要”“就不能”等说理性词语的锤炼,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锤炼特殊句式
锤炼特殊句式就是要求考生要善于运用那些具有音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句式。
如新课标全国卷《给外国青年的一封信》一文片段:
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愿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列列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辆辆“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本片段句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善用整句与散句,并且将其有机结合,这样的合理搭配不仅增强了句式的灵活性,而且让文气“气贯长虹”。
(3)妙用修辞
妙用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包装,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
如新课标全国卷《中国中国》一文片段——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走过,岁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砖,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它沉默着伫立在高山之上,只为守护、抚平儿女们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凝视东方的旭日升起。面对新的征程,人们启步出发。
看丝绸之路,黄沙阻挡不住文明交融的冲动。张骞的骏马应迎着朔风嘶鸣过,班超的笔下记录着旅途的艰辛。长安繁华,塞外苍凉。风沙过身,唯有脚步方可安抚内心,唯有脚步方可通向远方。
看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们依赖于自然,脚下的土地浸着收获的希望,屋顶的月光寄放着游子的归心。这样的夜晚只适合酣眠。
当老者转身,中国,他有着婴儿的热情。愿时代正好,变数诸多,唯有不断地探索、尝试、突破,才能保持生长旺盛的活力。
本片段运用排比句形象地呈现了中国的历史与时代发展,同时又运用拟人巧妙地表达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可谓文采飞扬,气势磅礴。
【技法揭秘】
以上几种方法都让文章在语言上充满了阳刚之美,当然,考生在具体操作时亦可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法,陈述句与感叹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交替运用,对偶、比喻、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亦可达到此效果。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首先,要理解名言内涵:
第①句。解读: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知”通“智”。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注意“变”与“制”仍是倾向有为,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对比“与世浮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更积极。
此句强调了“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明智变通,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地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做出适当调整,反对因循守旧,讲究因时因世而为。
第②句。解读:出自《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也可以看到孔子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此句强调一种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勇毅精神。
第③句。解读:摘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意思是:既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发展,甘心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理解此句,应联系庄子的思想:摒弃“人为”,崇尚“自然”,顺从天道,“清静无为”。认为天道会有公正的结果,反对个人对事理的刻意改变,这样不仅违背了天意,而且使得自己徒生烦忧,自找苦吃。在今天看来,这种思想虽有些消极,但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仍然有积极意义。
此句强调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
第④句。解读:摘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孟子此言深刻地揭示了“不为”和“有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人在做事之前,不可不假思索地遇事都做,必须有所比较、选择和取舍。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原则,即凡有损、有害、无效、失当的事,坚决不去做。然后,凡有利、有益、有效的事,全力投入,尽心做好。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此句强调懂得取舍。
注意这里的“不为”是为了“有为”,是要有所选择地“为”,不同于老庄的“无为”。
题目有明确的写作任务:“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既要选“两句”,还要找“关系”,才符合要求。注意:直接引用了两句话,或直接引用其中一句,但暗含另外一句话,都属于“选择其中两句”。明显只写了一句话的,一般不超过42分。
不可孤立看某一句话,而片面地抓取某个关键词来立意。综合看整个作文材料,不难看出其关键词是“为”与“不为”,脱离这个关键点来写“变化”“变通”“时代”“创新”等,视为不符合题意。
两者的关系,可以是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互补、相辅相成、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等。
出现两句话的位置,不做硬性要求,可开篇,可中间过渡。但题目要求“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某种关系”关涉文章观点,出现关键句宜早不宜迟。同时,考虑阅卷的实际情况,建议能直接引用,且能多次出现相关句的关键词,比语焉不详、隐晦暗含更有利。
【参考立意】
②与③。要奋发有为、敢为,万一做不成,则安之若命,乐天安命。或:儒家崇尚入世、有为,道家推崇清静无为,不乱为,不妄为,不失为两种处事准则。或:儒道互补,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或:年轻人要有为、敢为,不宜学老庄的无为。
②与④。既要执着勇为,还要有不为、有所为。也就是:执着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既要敢为,还要会为) 或:学会取舍,“有所不为,有所为”,确立正确的目标,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执着不舍。也就是:方向要正确,做事要执着。
①与③。做事要因时随世,明智变通,在事有不济时又要乐天安命,坦然淡然。或:因时随世,是有为,智为;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不为,不乱为。都是智慧人生的体现。
①与②。首先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往无前,然后还要有“因时而变,随时而制”的灵活变通。或:既要懂得变通,巧为智为,也要敢为勇为,人生无往而不胜。
第①④。人生须有为,而“为”有两大诀窍:一是变通,一是取舍。
第③④。人生既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取舍,还要有事有不济安之若命的淡泊心态。
【主要问题】
1.不符合写作要求:没有“选择其中两句立意”,或选择了两句,但没有体现彼此关系,两句名言之间油水分离,或者关系牵强,勉强为之。
2.对材料理解有误:如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理解为“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还偏要去做”,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理解为“人不追求作为然后才能够有所作为”,把孟子的“不可为”等同于庄子的“无为”,把“因时而变”等同于“清静无为”。
3.举事例陈旧雷同:动辄拿乔布斯、海伦·凯勒、马云等名人说事;或沿用旧题,比如“自燃”“可燃”“不燃”(往届月考题),比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2010年北京卷),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卷),容易彼此撞车,或有套作之嫌。
【拟题示例】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新火试新茶,有为趁年华
人生当如火又如水
虽千万人吾往矣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勇为与智为
奋发有为与因时而变
无问东西,从心而为
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人生的儒与道
【开篇示例】
人生一世,总归是要交一份答卷。而“为”与“不为”,则是其中一道意蕴深远的命题。有人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认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孰是孰非,不可一概而论,或许活法不同,各有拥趸吧。
面对不可为之事,要么迎难而上,要么弃之而去。十八岁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当然首先还是要拼一拼,闯一闯。
有人评价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所以,“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有舍才有得,有不为,方可有为。孟子的名言,可作为人生信条。
《人生不是命,是敢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打比方说,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若是年纪轻轻,就学会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那可谓少年迟暮,焉有作为?
【考场佳作】
教师点评:本文能删繁就简,避难趋易,择取《论语》和《盐铁论》中两句相对好把握的名言,分别提炼出“敢为(需要勇气)”与“变通(需要智慧)”的核心观点,两者关系相对明确清晰,也有层次感,可归结到“有为”之下,引用李贺名句作标题,亦可做统领。卷面美观。
有几处可斟酌。一是将“不可为”之事定位为“其事不正”和“其力不足”,用语精简,未尝不可,但前者以重庆坠江事件中女乘客与通敌叛国的汉奸为例,则用语过重。如用偏才怪才不走“正路”而走个性之路,则更恰如其分。二是用羽生结弦一例(更多是处变不惊)来证明“变通”,不是那么契合。评53分。
【素材积累】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巴金
高尔基的小说《丹柯》:丹柯高举着自己熊熊燃烧的丹心,带领他的族人走出阴暗、湿冷的森林。他就是一个自燃性的人!当所有人对黑暗恐惧时,当所有人埋怨时,他挺身而出,以自燃的方式让每个人感到了光明,最终拥抱光明。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经典寓言式小说。小说运用富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极具启发性和励志意义。
大学毕业后放弃其他机会,选择在颐和园当个小小讲解员的“80后”姑娘韩笑,以“想给游客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求自己,把讲解工作做到极致,成了颐和园里的“金话筒”;年轻的“快递小哥”田追子,热衷钻研,发明的快递“神器”节省超七成人工,使水果寄递出港时效提升1小时……
林语堂称苏东坡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轼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乐观面对,随遇而安。一贬再贬至海南,将老之时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渡海之际,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吟出了两句人生感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明智决定,是理性与智慧的行为。刘邦称帝后,对群臣论功行封,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克服谋求功利的想法,理智的辞封归隐。因此,“汉初三杰”中唯独张良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谭嗣同、顾准、遇罗克、张志新等事例,可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素材。
反面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与'佛系青年'相关的词还有'佛系'、'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词语。
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废柴:类似废材、脓包、草包。起源于粤语,随着《废柴兄弟》播出,废柴被衍生为坚持梦想的有(mei)为(qian)青(de)年(ren),其中在剧中的一对废柴许之一和张晓蛟被称为'柴帝'。'废柴'是一种社会现象,表面上看着很废,其实很有才,总有被燃烧的一天。废柴是一个自嘲式的正能量词语,多用于网友的自嘲,预示具有强大潜力。
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又称迷失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类题链接】
(2017年全国卷2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①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②思家念亲、乡思乡愁、故国家园、家国情怀;③自信、自我坚持、特立独行、提升内在修养;④视野、格局、胸襟,拓宽眼界,提升境界,天下为公、心怀天下;⑤正视问题、面对现实、不避困难、敢于实践、敢作敢为、负责任有担当;⑥立足当下、坚定自信、责任意识、勇于进取。
组合立意:①⑤:自强奋发、敢作敢为;③④⑤: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①③④⑤: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②⑤:家国情怀、社会现实;③⑤⑥:坚持自我(自信)与承担社会责任;④⑤胸襟博大,兼济天下。
满分作文:《成为“我”》《做人要有格局》《所谓“故乡”》《道是花中第一流》《眼界无穷世界宽》《江山如此多娇,与尔一竞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