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八)
从线条的外沿线窥透“欧”“颜”“柳”执笔的“天机”!
许多书友在临习“欧”“颜”“柳”体的时候都不得要领,往往只得其形,难得其神。甚至用功越勤,困惑越多。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我告诉你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是你执笔的角度不对路!
听到这里,有人或许会“喷”:“执笔无定法!”你也敢否定?告诉你,我不否定执笔无定法,正因为古人执笔没有固定的方式才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书风。但不等于说执笔运笔就没有法度!
下面,请听我分析:
首先,我们看三个“乎”字的第一笔短撇:第一个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短撇的上沿线是比较直的,下沿线是向内弯曲的;
第二个是欧阳询的《九成宫》,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向外弯曲;
第三个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也是向内弯曲的。
为什么三个撇的外沿线各不相同呢?你可能从未关注或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这里面却藏着一个有关执笔的“秘密”呢!听我为你揭开谜底。
1、三个短撇皆为一段弧线,既然是弧线必定有个圆心。
2、弧线是摆动形成的。笔锋一旦围绕一个圆心进行摆动,所形成弧线的形状是相对固定的,除非你执拗地不按轨道运行。
3、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三个短撇外沿线各不相同呢?答案是:圆心的位置不同。
先分析颜真卿的短撇,其上沿线比较直,下沿线是向内弯曲,这说明它的圆心在撇的下方。要想围绕下方的圆心作摆动运笔,笔杆必然向内侧倾斜。
欧阳询的短撇,其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向外弯曲,这意味着它的圆心在撇的上方。要想围绕上方的圆心作摆动运笔,笔杆必然向外倾斜。
而柳公权的短撇,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也是向内弯曲。表面上看柳体的撇比较直,好像没有弧度,其实它的弧度我们用眼无法观察到,因为它的圆心很远,或在下方或在上方,给我们造成了视觉上的错觉。据此判断,柳的笔杆是基本垂直纸面运行的。
如果你觉得单从一个短撇就下此结论不具有说服力的话,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三人的“横”画。
颜体的横,上沿线比较直,下沿线是向内弯曲的。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颜真卿各个时期的碑帖,多数字的横画都有此特征。
一般情况下,欧体的横,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相对较直。
而柳体的横上沿线和下沿线均是向内弯曲。
这说明欧、颜、柳的横画用笔特征跟撇基本是一致的。其它点画亦然,书友们可以自己去观察。
由此看来,执笔的角度或倾斜或直立当属个人的用笔习惯,一般情况下这种习惯是不会变的,而这种习惯也会直接影响到书法风格。当然,一个人的书法风格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至少你得承认执笔的角度在个性书风形成上,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用欧体的执笔方式去写颜或写柳,再怎么用功也写不出颜或柳的线条特征;反之,若用颜体的执笔方式去写欧体肯定也写不出欧体那种刚劲与险绝之势。
明白了这个问题,就不必再纠结你的笔到底是该倾还是该直!
悟到此处,你再去用相应的执笔方法去临欧、颜、柳乃至其他古圣先贤的法帖,效果肯定会出乎你的意料。不信你去试试。
声明:虽为一家之言,实为多年所悟,若有不同观点,敬请留言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