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和站桩、太极拳矛盾、互补?你该怎么选?
艾灸和站桩、太极拳矛盾or互补?你该怎么选?
艾灸是以调气、补气为主的。
艾热被身体吸收后,化为经气,在身体里走来走去,去到正气偏虚或正邪相争的地方,一个地方气满,再去另一个地方。
也就是说,艾灸是在气的层面做文章的。但气只是人体的一个层面,而非全部。
那么,艾灸可以替代传统的站桩、太极拳这些内壮功法吗?
分享我个人的体验:艾灸很难去改变骨头,很难去改变骨髓,很难改变筋。筋是要锻炼才行的,艾灸很难去改变。
因此我们鼓励大家好好做混元一气拉筋功。你真的每天好好拉筋,再配合艾灸,你的灸感就是比一些不拉筋的人灸感要强一些。
因为如果筋柔,气的循行也会更加畅快。所以我老跟大家讲,混元一气要每天做。
△点击收看混元一气拉筋功
我练拳的时候,老师讲形意拳里有「易筋」,就是把筋改变掉,然后易骨、易髓,一层一层往里渗透。
特别是趁年轻,练拳的时候一定把骨架站正,一辈子受益很深。
比如我们经常讲到的一根骨头——蔽骨。摸一下胸骨正中间的下面,有一个小尖尖,这个骨头叫作蔽骨。
艾灸很难让没有蔽骨的人长出蔽骨。我只见过一个例子,把它灸出来了。但当你练拳的时候,蔽骨是比较容易去改善的,也就是靠后天让它生长、变大。
所以我个人看法就是,艾灸在补气这个层面,有可能比站桩要快一些。
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弱的人,站桩他一开始站不动,但艾灸很舒服,他可以坚持艾灸。
但是你灸一段时间之后,最好去学习这些传统的内家养生功法,作为一个配合。
在你需要艾灸的时候,比如你今天上班很累,练拳练不起来,或者上午已经练过拳了,晚上回来感觉很疲劳,就可以用艾灸给自己补补气。
艾灸和功法者两者是有互补作用的,不能绝对地替代。因此除了做艾灸之外,还要配合好好练功。
四穴艾炙
扶养正气,贵在于脾肾,古人说:“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而藏先天之精,是生命能量的“蓄电池”,在《内经》中提到人的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息息相关,从而指出了衰老、生病的根本原因也在于肾气的衰弱,所以古人说:“人之有肾,如树有根。”
然而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需要借助肾中阳气温煦的推动,而肾中的精气,也有赖于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之气,才能不断充盈储藏。如同发电机运转,需要蓄电池储存的电力才能工作;而蓄电池的电力,亦来源于发电机的发电。脾与肾的正常运转,才能互滋互助,相互促进,使“电力”源源不断的输布全身,令正气充足,所以,脾肾是生命的根基,根基牢固,则气足身壮。否则,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凡一切病患者,都是因根基不牢固、气虚而生。故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那么艾灸怎样才才能壮阳气呢?艾火连续燃烧,能使温热之气由孔穴传达经络,又因为经络和脏腑是相互联系的,能直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而循环全身,能壮元阳、固虚脱、有培补元气,固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病夫人功效,是历代养生大家所尊崇的。宋代灸法养生家窦材,在他的著作《扁鹊心书》中说道:“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绝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他在书中还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不能温,下元虚备,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主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长灸中脘、关元、命门、足三里……虽不能得以长生不老也可以保百年之命啊。”所以艾灸法可治未病、治未乱。是养生的大法。
这四个养生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保命的要穴:中脘、关元、命门,三里。
“关元”,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的地方,位于下焦,真阴真阳关锁在这里,为一身元气所在,是生化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的地方。
“命门”,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气与肾相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所以称为命门。《景岳全书》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的阴气,没有这里就得不到滋养。五脏的阳气,没有这里也不能够生发。”所以命穴是生命之门,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这两个穴,用纯阳艾火经常温灸,可以振奋肾气,使肾阳充足,从而能够推动整个机体的气血循环和运行。
“中脘”,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处。《难经》中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所以古人说:“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道家也说:“百谷之实土地精。”这是说明人赖百谷以养身,凡养生调病的人,应当首先调和胃气,胃气调则生,是人体养生的要穴之一。
“三里”,也就是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外一横指的地方,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腑的下合穴。经属五行之土,穴属土,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凡胃腑的疾患都可以使用。所谓土生万物,胃与脾相表里,所以统治一切脾胃的疾患,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是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古人常说“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之说。明确提出无病之人,长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故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的功效。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养生≠养身?
养生≠养身?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养生古称“道生”、“摄生”、“养性”等,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概括的说,养生除了养身之外,还强调了天人合一(自我与自然相容)、形神兼备(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将自然规律融于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之中,是一种自古相传的健康长寿之道。
Q2、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表现有很多,现概括例举如下几点:
1、习练太极拳可以起到伸筋拔脉的效果。
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太极拳能够通经活络。中国传统的谚语“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拔脉:是指加深呼吸、拉长气脉。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呼吸还配合意念,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
2、习练太极拳让人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气血通畅可以促进人体五脏六腑的自我调节和恢复,有利于精气神的养成。
3、习练太极拳可以使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
太极拳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4、太极拳是一种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
太极拳的造型结构,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周身上下对立统一、浑然一体,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保持了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
5、习练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增强神经系统的敏感度。
形神兼备、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功法特点,功深艺高的老拳师即使到了晚年,也多是耳不聋、眼不花、脚不沉,其肌肤的敏感性仍异于常人。
6、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能的中和态。
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化早衰;而多静少动者,往往消化不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气易侵。运动适度、动静相间的运动才能保持人体的中和态,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运动。
7、长气致柔,习练太极拳增加了身体内外的柔韧性,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体内脏腑的老化。
太极拳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划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
8、习练太极拳可以将人导向一种松、静、空、灵,陶冶超然脱俗的心境。
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是调节心性的过程。行功走架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顺其自然。长期练太极拳后,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恬淡安然,不为七情、六欲所困扰。
Q3、都说太极拳可以养生,其科学依据是什么?
我参加了美国举行的世界太极拳论坛,外国学者对太极拳的科学性研究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出了国人的想象。由于科学本身就是以实验研究为依据的,因此请允许我以科学实验的举例来回答。
举例1: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医学院院长林欣教授(美国卫生部相辅及替代疗法咨询委员会专家)自2002年起研究太极拳运动对身体的保健和康复作用,家父——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陈正雷老师应邀协助了林欣教授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极等身心运动,可以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平衡,从而给习练者带来身心的双重放松。
举例2:美国老年协会曾对太极拳做了研究,分两组老人,一组练健身房的器械,天天练肌肉;另外一组练太极拳。结果练下来一对比,练拳的这组,平衡功能好,脑子反应快,走路不摔跤,骨折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太极拳比现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举例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纤维性肌痛患者练太极拳可大大缓解慢性疼痛。塔夫斯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通过对66名参试纤维性肌痛患者进行“太极拳组”和“健身班组”对比实验发现,79%的太极拳练习者切实感到病痛减轻。相比之下,只有39%的“健康教育”课程学员认为他们的症状有所好转。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认为,太极拳几乎没有缺点,没有任何副作用,学习费用与其他锻炼方式相比也是很经济的,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据统计,2006年全美共有230万人修习太极拳,至2014年全球已有3亿人在习练太极拳。
身体恢复之道
“康复系统工程”的养生之道有两大原则:补与节。只要在戒色的前提下,坚持做到这两大原则,都会起到很好的恢复作用。
“补”的内容如下:
一、早睡早起
睡眠是补肾养生的第一大补。夜晚(21:00—3:00)这段时间好好睡觉,肾气就能补足。特别是正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睡眠好像吃饭一样,营养最丰富的主餐就是半夜子时这两个小时,一定要把这段时间“睡了”。有人认为晚上十二点后自己比较精神,熬夜工作、学习思路敏捷,其实这很糟糕,这是因为“子时一阳生”人体少阳之气开始发动的缘故。这时候一定要以睡觉来养阳气。如果熬夜,阳气就被消耗掉了,其损失就大了。到了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一天精神就够了。每晚最好9点或10点躺下睡觉,对于恢复肾气非常重要。推荐阅读《睡眠与养生》、《熬夜对身体的损害》等文章。
建议晚上九至十点入睡,早上六点左右起床。“三天早起一天工”,如有熬夜做事习惯的人,可把作息时间改一下,改为晚上早睡,而早上早点起来做事。比如五点起来,人的大脑也会非常清醒,且不损健康,比熬夜做事更好。希望大家不要拿健康来换事业,否则将来一定会后悔。
二、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的方法:站桩、散步、跑步、蹲墙功、传统固肾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之类运动和保健法等。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每天坚持不断,日久身体自会强健。同时可参看彭博士生命的修复视频讲座。
俯卧撑与仰卧起坐是在锻炼肌肉,对于补肾养精作用不大。蹲墙功、站桩对于身体恢复效果不错。最好的康复方式是散步、慢跑、传统固肾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之类运动和保健法,以舒筋缓骨的柔韧性锻炼为主。受场地限制最小、最易坚持、补肾养精最直接的方式的是散步、固肾功、八段锦。
每天散步一小时。走路可以有效锻炼、拉开腿后面和后内侧膀胱经和肾经,有道是:“白练不如一走”,著名肾病专家赵绍琴治疗肾病时就主张病人应当每天走路一小时活动肾经、膀胱经。走路的方法就是迈开腿尽力迈大步(注意不要气喘吁吁)走路。也可以缓步慢行,以正常散步方式进行。每天走路一小时,可分摊到早、中、晚几次完成。
传统固肾功、八段锦对于养精固肾功效最佳。具体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文章来看。
运动养生的量。运动要要小、适量,逐步缓增。每天坚持半小时至一小时。比如跑步,身体虚弱者不要一开始一次性跑半小时,可以从五分钟,十分钟跑起,坚持一个星期后,再加两分钟,这样用半年的时间增加到半小时。身体较虚弱的人,在前两三个月以散步、快走为主,然后再转为慢跑,从一两公里开始跑起,缓增运动量。适量非常重要,我们常常发现论坛上有人超负荷运动,这样对身体是有损害的。
运动要少出汗,特别是冬天天冷的时候,特别忌讳在室外运动出大汗,如果出汗了必须及时擦干身体,并换衣服,不可使身体受凉,冬日出汗会严重伤阳。
静坐也可以养生,但是不建议每天因学习工作长时间久坐的人尝试,因为戒色者多年恶习的缘故,身体很衰败了,大多阴气太盛而阳气不足,静坐属阴,久坐使动与静失衡,不利健康,甚至导致梦遗(因学习工作久坐之人,建议以站桩代替静坐)。中医认为“动能生阳”,所以尽量以运动方式来补肾养精,使身体阴阳平衡、动与静平衡。
当然对于有的人比较喜欢静坐,也可以尝试。最好看看南怀瑾先生的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和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蒋维乔先生幼年因为手淫导致身体很差,后通过静坐恢复了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选择静坐养生也要和运动养生结合起来,蒋维乔先生身体康复的原因不仅仅是依靠单纯静坐,同时他坚持太极拳运动二十余年。所以动静兼修不可偏废。
三、饮食清淡
平时饮食以素食为主,多食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豆制品。尽量少食肉食、油腻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类刺激性食物,如葱、蒜、韭菜等,因为这些荤腥食品会刺激淫欲心。具体内容参考彭鑫博士文章《吃素怎样吃才能健康》。
饮食清淡还包括禁止烟酒。水果蔬菜都宜吃时令性的,少吃反季节食物。夏天吃冷饮是最大错误,因为夏天人体内部阴气最盛,吃冷饮最伤脾胃。肠胃功能不好的应当禁食。绿茶也要少喝,白开水最佳。
四、孝顺行善
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元气的根本,生机要想茁壮,要往根上浇水,这是肾气真正的总开关。孝顺的人,身体自动就会恢复正常,速度非常快。还有多行善事也会使身体恢复很快。
中医彭鑫博士有一个师兄肾阳虚,身体非常虚弱,后来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写文章劝善、做义工、义诊、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不到半年的时间,身体的阳气迅速恢复,感冒鼻炎也不治而愈。现在他60多岁,在寒冷的冬天里基本上都是单衣单裤过冬,两只脚不穿袜子直接穿单皮鞋都不会感到寒冷,全身好像火炉一样,跟他接触你会感到暖洋洋的,特别温暖祥和。这个师兄告诉彭鑫博士一个养生最关键的秘诀:“善”!
五、心态养生
1、心态平和。身心是互相影响的。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凡事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心胸开阔,对于身体的恢复很有益。
2、培养爱好。如练习书法、绘画、弹奏乐器等。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
3、常读善书。每天坚持读戒色文章、读善书,学习传统文化,养浩然正气。
4、五德养生。伤精的人,肾气亏虚,肝血不足,心火亢盛、肺金不降、脾土不温,五行不和每个人偏性不一样,药物的调整上讲究很多,这里不一一说明。药物补肾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信心与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道。最重要的是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内在的德性,这叫内五行,是生命内部最为重要的五种药,直接调整身体速度非常快。
揉腹入门心得及功效(简易健身,少林妙法)附视频
1、揉的幅度太大。古籍记载的正统揉腹法,一定是先原地揉很小的圆圈,一两公分即可,切不可揉得太大,手一定要粘住皮肤和皮下,带着皮肉一起转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强化腹膜的气血,否则效果不容易出来。有相当好的基础了,再扩大范围和加力练习方可。
2、揉得太快。习惯了体育运动的现代人,很多都有浮躁的心态,练传统体育的方法,必须要耐得住性子,均匀而缓慢地练习,揉一下是一下,不要贪多,有了好的状态,自然就喜欢练了。
3、精神不集中。传统养生要求内心安定,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做动作,尽量安静下来,绝对的静常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但是要创造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使自己尽量安静下来,意念注入到腹中,像老子所讲的“虚其心,实其腹”,这六个字,诸君要多多体会,定有感悟。
有一位同事,坚持了将近一年,每天揉腹半小时,以前她总感觉没力气,现在精力充沛,最可贵的是总是心情舒畅,其实这就是“气一而动志”,很多人容易心情压抑,是内在的生命力不足的原因。
有一位王姓的兄长,十几年胃胀气,坚持揉腹三四个月以后,症状减轻。有一天揉腹过程中排气了,味道很大,从此以后,胃胀气竟然好了。其实就是胃的气血调理通畅了,浊气邪气排出,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还有一位书友,她有多年胃病,感觉腹部很硬,揉了一段时间,腹部变软了,当然想调理好老胃病,还要假以时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揉腹卧功,本来是属于少林功《易筋经》里边“神勇余力”十二月行功法中第一个月的功法,就是两手重叠在“心下脐上,适当其中”,“自右向左揉之,徐徐往来,用力均匀,勿轻而离皮,勿重而着骨,勿乱动游击,斯为合适。”也就是说要顺时针揉转,揉时一定要粘着肉皮转,转得幅度很小,这样里边气就动起来了。这样每天晚上睡前揉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连续揉三个月,腹肌上的棱就不显了,腹膜就腾起来了。之后还要用木棰打,把肚子的气打足了,再从肋弓那儿把气打到骨头里去。筋骨造血,特别是成年人,造血机能很强,气贯到骨头里,人的整个生命力就增强了。贫血的人揉揉腹,往骨头里贯贯气,可能就会好了。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功法,过去叫“内壮神勇余力”。
道心君讲解演示的揉腹视频
揉腹的作用、养生理论,从六个方面来讲解。
一、“八会穴”之中脘
中医四大医典之一的《难经》记载人的”八会穴“,分别是”脏,腑,气,血,骨,髓,筋,脉“,其中的”腑会“就是中脘穴,揉中脘就可以调理六腑,多么简单易行呢,何乐而不为呢,故揉中脘可不能轻视!
二、任脉之中脘
中脘是任脉中段的一个穴位,承上启下,揉之对任脉有较好的刺激和调整。
三、后天之本:脾胃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对应五行,其中有一种模式叫”中土五行“模式,中央为脾土,其他在四周,所以中医历史上有李东垣的”补土派“,很多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治愈。
我们揉腹,强化后天之本——脾胃,也有类似的功效。所谓“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现代人生活好,可要好好和胃健脾啊。
《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四、五脏之中心:中宫
传统道家称此位置为“中宫”,实际上脾(西医称胰脏)在此位置,其他四脏分列上下左右,所以五脏的养生,中宫是核心。以后的文章中将会详细阐述其中的理论依据,还要分享其他方法。
五、人体的小太阳:隔膜
传统理论认为,隔膜的升降,促进人的元气的生发,堪称人体的“小太阳”。
六、三焦之中焦
揉腹的位置,对应中医理论所讲的中焦,中焦健运,促进气血输布,胃气得以降,脾气得以升,清升浊降,人体的生命力自然得到增强。
其实,还有诸多的好处,比如正对血会膈俞,对应人体的大网膜,网膜囊,太阳神经丛(对应传统理论的中丹田和下丹田)……不讲太多现代医学的内容了,很多人都学过的知识,何况理论过于繁杂,很多人未必喜欢看下去噢……
一片苦心,再次分享揉腹法,诸君要努力练习噢,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定会提升身体素质的!
之前的揉腹文章:
参考文献:《卫生易筋经》《黄帝内经》
心情不好,所有“养生”都是徒劳!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和情绪、心理密不可分。
养生修行有三个层次:养身、养气、养心!
养身:身体不是血肉机器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养生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寻医问药,二是撸铁健身。
先拿寻医问药来说,无论是西医的仪器检查、吃药打针,还是中医的推拿按摩、艾灸扎针、刮痧拔罐、喝中药汤等,都只是这一层次的两种选择而已,差别不太大,尤其是在现在中医传承断代、中药减效的背景下。
很多人平时不注重健康,只有生病后才愿意通过吃吃药、扎扎针、熏熏艾这些方式来消除症状、缓解痛苦,好让自己能纵情于下一场“健康毒害”中去。
有些人则稍微好一些,他们对健康更关注、病痛更敏感,于是会采取一些更主动的方法,通过吃补品、搞食疗、跑跑步、撸撸铁等,来补身体、强肌肉,好让自己能少生病。
但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由于认知层次的局限性,他们对于养生始终还是停留在“养身”的阶段。
把身体作为一种有血有肉的机械,有故障就维修,没故障就上点润滑油,多“磨合磨合”。有钱就上好油、跑高速路;没钱就上劣质些的油、跑山路。
虽然有高下之分,但无层次区别。
养气:食补不如气补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什么是“气”呢?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气就是人体生发发育、生命活动的能量,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在人体周流不息,如环无端。它能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功能极为强大。气足则人体健康无病,气不足则小病小痛接连不断。
而所谓的“气补”,就是指通过特定的锻炼方法来让自己身体内的能量充盈,进而从能量层面上,让人体这一奇妙无穷的小宇宙的内在能力发动。
免疫力提升了,就不容易被病邪入侵;气血旺盛、经络畅通了,四肢百骸就能得到滋养、不易老化;阳气充足了,寒湿、病灶就会被排出体外;脏腑强大了,各种亚健康状态自动消除……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气”统指人体能量,包括精、气、神三个层面;它们同宗同源,相互转化,共同为身、心、灵健康做出贡献。
它不仅能解决很多医学上无法搞定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还能让修习者常年处于一种轻松自在、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心灵幸福而自信的状态下,极大地提升生命质量。
养心:形与神俱才是最佳养生
当你能量提升、身心健康富足,自然就能纷乱复杂的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心中的安静、清晰和自然。
冬季养生,提升阳气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