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点穴,论龙余气与穴前余气,大富贵地未必在山穷水尽处
堪舆上将生气融结之余者所结,谓之余气。余气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龙余气,另一种是穴前余气,两者都是龙穴生气旺盛的表现。
一、龙余气
龙余气是指龙脉结穴周围的余枝,大龙脉结穴后,龙脉生气绵长旺盛,山势难以停止,有余气之山,有的延绵数里,甚至数十里的也有。
这些余气之山,或回转作护卫龙穴的砂峰,如罗城垣局;或融结成小的穴场,虽然力量不是很大,也会发出一定的福祉。
杨公在《撼龙经》中写道:“此龙多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城郭弯环生捍门,门外罗星当腰着。”余气之山虽然看似离开,但是并没有分散龙气,而是成为龙穴的辅助。
例如离去的龙山,若是回转过来,会成为穴位的下手砂,拦住生气;若是转到穴山后面,会成为乐山、鬼星,撑护穴位;若是围绕在龙穴周围,就作为缠护之山;若是位于穴前,可作朝案之砂,拱卫龙穴;若是从穴场左右的山峰上发出,则作为曜星;或者是奔走到水口处,关栏交锁,就成为水口砂了。
离去之山也要去而回顾的才为真为吉,若是一去不回,反背相向的则为凶,这需要仔细辨别,趋吉避凶。
再说余气之山前去结小穴场的情况。龙脉的大小不同,结穴的情况、方式也会不同。大龙脉力量大,到结穴处龙气依旧旺盛,生气不是都能收敛聚集的,还会有余气之山往前行走。
而继续延绵前行的山脉,多是作为小龙脉,到山穷水尽处寻找穴场。但是这种小穴场,脉气不深厚,也不能发福很久,主要的生气都在正穴那里,且很多会是花假空穴。
二、穴前余气
穴前余气是指结穴后还有余气铺展开来,在穴前延伸出来的平坦之地。也就是结穴处所带的裀褥唇毡,龙穴生气旺盛,会结作出这样的特征,是很吉利的。
裀褥本意思坐卧的垫具,古代的富贵人家休息坐卧时,会有一块棉布或者其他质地的褥子垫着。在堪舆中借指穴前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场地,龙穴要铺展余气,带裀带褥如贵人之卧必有褥垫一般。
穴下余气发露的特征,也有像人的嘴唇的,余气发露小一些的叫唇,大一些的叫毡,所以穴前余气也叫唇毡。如果龙真穴的,生气旺盛,大多有余气吐露而为唇毡,毡在此铺,穴在此住,唇在此吐,穴在此定,是龙穴结作的现象。
所以唇毡可作为证穴的佐证,特别是横龙结穴,须有此特征。不过就算没有裀褥唇毡的佐证,只要龙真穴的,也是真结作。
穴而有余气谓之裀裖唇毡,余气兴旺,主发人丁。若是小地,能见穴前数尺余气,可得人丁兴盛;如果穴前余气大片,反而会不吉。
三、大富贵地未必在山穷水尽处
戴公在其《地理赋》中讲道:“小地若树上挂枝,结在尽头;大地如闺中美女,多宿腰间。”大穴场的融结之地,多在四周山峦的拥从之中结作,而且结穴后还有余气之山。
龙脉并非是行到山穷水尽之处,才会融结作穴。龙脉大过穷尽完全终结的地方,一般龙脉到极致生气逸散,缠护之山不再包围穴场,前面明堂宽广不聚,或是受大风吹袭、水流切割,多是背运死绝这样的凶祸之地,反而不能结穴。
结穴后尚有余气的,多为大地。真龙正穴盘踞之处,周围通常会分布出众多的龙脉余气分枝,在穴场围绕,缠护重重,气脉平正。
曾庆良,杨公授曾文辿公一脉第三十九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