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仙意蔷薇诗,还看李白的蔷薇,蔷薇几度花
2021-04-29 10:39
华人号:中国文化
李白三首蔷薇,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朝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
41岁的李白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此之前,李白最主要的身份是道士。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李白最初是什么时候进入的道观,已经无可考,但是他绝非穷人家的子弟,五岁就开始读书,十五岁就有诗赋在当地社会名流间流传,只有一种可能,李白的家族在当地算名门望族,而进入道观学习,是贵族子弟一种学习途径。
李白的家族很可能李氏皇族的宗亲后裔,所以他很早就有一个社会身份,当地某道观的高层弟子,所以他得以不受太多限制的旅游。
之所以李白没有科考的记录,有人揣测是年轻好侠的李白有不良记录,又可能是他习惯了相对宽松的道家生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天马行空的诗句很难通过正规的儒家人才的苛刻选拔。甚至他屡次想通过别人引荐有一份幕府的文人职业,在年轻时也失败了,因为进入幕府的条件,是你能低头做些实在的什么?这和进入公司没有两样,要从最基础的工作熬起,且唐朝幕府,充斥大量读书人,刚进去的人实在和家奴家丁没有什么区别。
道教修行的身份,给了李白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自由,但是30岁的李白有妻有子,还有未被泯灭的壮志雄心,他来到长安,但处处碰壁。
直到一个机会,他结识了老臣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李白身上那种天然而浑厚的道家气息,让他终于在上流社会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时光到了他41岁,此时唐玄宗富有四海,寻仙问道,身边缺乏道家人才,已经老迈的贺知章和年轻的玉真公主,推荐了在京城没有背景的李白。
李白一身道家打扮,飘逸出尘,有中年人那种成熟,却更有有别于城市的那种飘逸,更何况浪漫瑰丽的诗歌,瞬间就打动了唐玄宗,随即加赏翰林供奉,陪驾左右。李白进入了人生高光时刻。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他的笔记录唐朝宫廷的繁华盛况,做文字宣传。
可以说天宝盛世是唐玄宗和李白共同推高的,构建了一个让人们心醉眼迷,激情四射的大唐。盛世歌舞有着李白的渲染,他的诗句如同歌谣传播,大气华丽,美轮美奂。
但李白显然感到失落。他的目标是参与帝国的政务而并非皇帝娱乐的宠臣。他梦想因自己的才华而得到真实的重用,文安邦武治国,但是唐玄宗没有办法给他。已经成熟的官僚制度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并非进士出身,又没有世家功勋的李白,是无法像乱世一样,因为明君的青睐而获得更多的权限。实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唐玄宗给了李白最好的待遇,在某种程度上也算知人善用。李白是无法驾驭复杂的权贵社会的。
宋朝野史记录一则趣事,说唐玄宗笑李白有穷气。这当然是野史。但也可以看到,李白在高处,他的背景和弱点会被无限放大。
在宫廷过了一年多之后,李白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不过如此。这皇宫和上流生活,华丽空洞,而他不过是一个御用描写风花雪月的文人,他开始回忆真正洒脱的山野的生活。
很久都没有回到东山了,那山上蔷薇花,相必几经开落,那山上白云自由往来流散,那明月今天会照在哪里呢?
不明白其中深意的人也为这种向往而打动,仿佛李白困在宫廷里,那山上绚烂的蔷薇花也因为他的不在,而寂寞着。正是李白的加持,这山野的蔷薇花有了别样的野趣和仙意,李白属于宫廷,更属于大唐恣意的山水。
但是明白典故的人,却不得不佩服李白,这么明净的诗里还有他的牢骚。
因为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隐居的地方,山上建有白云,明月两座亭台,而谢安曾经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百万军队,功成身退。李白是想建立谢安一样的功勋,但时代只成就他是一个娱乐明星。而随着唐玄宗对他的了解和权贵对他的防备,李白也知道了自己绝无可能有所作为,他已经不打算在这锦绣京城混下去了。
因为实在也混不下去了。最后的送别都算客气,唐玄宗重金送客,李白知难而退。各自谈了一场盛唐的恋爱。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这是李白以谢安自比,但也是效仿,哪里就真的能带歌姬归隐?李白没那么豪华有势力。一句长啸暴露了不平。无非此地难留,爷去也。
不过今天谈的是蔷薇。李白内心再怎么纠结,可是他一出口就是半个盛唐。
蔷薇几度花,别人写就没李白这种浩然仙气和野气。后世就有人说,如果没有李白,蔷薇不会有那么多诗人写。虽然不是现实,但是唐朝,李白的名人效应还是有的。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
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
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
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
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唐朝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回到最初和后来,山林生活是李白人生生活的大部分。经过绚烂和繁华,我想李白也最终还是定位自己是一个隐士,一个道士,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在回到终南山,他还是喜欢那种自在的生活,虽然曾经他感觉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着年青的苦闷,但是中年之后,这里的山川草木,给他的欢喜和从容是落到了心底。
蔷薇并非名贵,而李白愿意写下这野趣自然的环境,蔷薇绕窗,绿萝满墙。他安心享受陶渊明式的生活。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唐朝 李白《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李白的蔷薇长在寂静无人的山中,在长安或者外在颠沛的日子,蔷薇花开的山道和丛林是李白心中的家园。每每在外不如意时,他就想到了那芬芳摇曳自在的山野蔷薇。
那种为了生存而多刺的蔷薇如何不像李白自己?他曾经以为自己是朵莲花,愿意靠近最云端最天上,风光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就是野外生长的蔷薇,有莲花之香,有天然之艳,也有保护最纯粹花朵的芒刺,有着自己独特大气的生命力。
他不再幻想成为皇帝身边的莲花,那用金子做的莲花徒有外表,只是一种礼品和祭品。
还是回到山林,去做蔷薇。
实际李白第二次出山,也有着蔷薇花的那种烈艳。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李白隐居在山中,得到消息,他54岁进入永王幕府,愿意为安定天下施展自己的所学。虽然结局是他卷入了皇权而遭到流放,但是李白的这种作为,恰恰证明了他不是虚无的道人,而是一个愿意为国家尽力的真实的爱国者。
道士是他的身份,谪仙是他的美誉,只有和他真实生活过的杜甫,说,李白是屈原,一个真实的热血的人。
李白更像蔷薇。就是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