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他腰斩前留下的预言,后来每个字都实现了

  【导读】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李斯的一生跟秦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它盛,李斯被封为丞相;它亡,李斯最终落得一个腰斩之刑。

  李斯出生于出国上蔡,虽然只是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却也有鸿鹄之志,他也想在这乱世当中成就一番事业,可他又该怎么去成就事业呢?

  有一天,李斯在粮仓当中发现了一只体型硕大的老鼠,这只老鼠不仅不怕人,还大摇大摆当着他的面吃存粮。

  李斯倒也没有驱赶它,他灵光乍现,又想起了厕所里面的老鼠,它们见到人和狗时,仓皇逃窜,而粮仓里面活得悠然自得。李斯明白就是环境使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离开。

  李斯辞去官吏一职,游历到齐国,拜荀子为师,荀子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思想却接近法家,提倡“重法爱民而霸”,学习期间,又认识的公子韩非,两人身份虽有差距,却也成为了知己好友。

  李斯对故乡楚国没有太多的感情,他打算去秦国碰碰运气。

  此时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最强盛的国家,对韩国威胁极大,韩非想要让韩国从乱世中存活下来,他回到了韩国,推动改革。

  李斯来到秦国,投靠了吕不韦,此时秦王嬴政也不过才13岁,朝政都把持在吕不韦手中,李斯通过自荐,留在吕不韦身边当了一个小官。

  不过李斯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吕不韦终究只是他迁升路上的一块踏脚石,他真正要效忠的是秦王嬴政,李斯也是两头效力,一边靠着吕不韦上位,一边亲近秦王嬴政,只要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

  嬴政年少有志,想要一统六国,李斯就上书提了三条意见,其中一条说: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想要一统天下不能着急,得从长计议,先离间各国诸侯,再“灭韩,以恐他国”,李斯优先选择韩国,除了韩国实力弱之外,还是因为韩非,他了解韩非,也知道他的能耐。因此不能给韩非成长的机会。

  李斯这一纸上书得到了秦王嬴政的任用,李斯还被提拔为长吏,用李斯的离间计也慢慢看到了效果,李斯又被封为客卿。

  随着秦王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嫪毐也自然担心出事,嫪毐因此发动了叛乱,兵败后嫪毐被诛杀三族,吕不韦也遭到了流放。

  吕不韦集团一倒台,李斯就成了辅佐秦王嬴政的主要智囊。

  韩王安三年,秦国攻韩,危在旦夕,韩非出使秦国,想要面见秦王,提议“存韩”,李斯就主张“灭韩”,李斯游说秦王,嬴政最后站在了李斯这边。

  韩非之死也预示着韩国的命运,它也成为了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诸侯国。

  李斯跟秦始皇相互辅佐,最终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李斯担任了秦朝丞相,李斯的儿子、女儿也是非富即贵。

  《史记·李斯列传》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李斯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是稳如泰山,但法家思想适合打天下,却不适合治国,短短几年弊端就已经出现。

  此时赵高专政,赵高也是擅于权谋之人,他看出了李斯对权利的执着,秦始皇一死,赵高就拉拢李斯。

  公子扶苏偏向儒家,若他登基,李斯只能解甲归田,因此两人密谋立胡亥为太子,赐死了扶苏,又杀掉了蒙毅。

  赵高借用丞相李斯之手慢慢拔掉了朝中一个个的“隐患”,李斯虽然还是丞相,但实权都被赵高拿走了,他也只是顶着一个虚名。

  李斯此时想要制约赵高,向秦二世提出的加强皇权,却被赵高诬陷为谋反。

  公元208年7月,李斯被“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在他临死前似乎看到了秦国的未来说: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这几个字也一一成了现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