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重要的一环是,我决心要在这里生活,而且是在尊重雀鸟本地文化的前提下。
大家好,我是媛。2020年的5月,我在黔东南的一个苗寨租下了一间吊脚楼,租期10年。去年10月,我正式搬进村子开始我的田园生活实践,至今已经7个月了。(我从城市搬进苗寨,打算住上10年)
雀鸟美景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是贵州人,但是是汉族,搬到陌生的苗族地区之前,我对苗族的习俗与文化少有了解,更别说苗族的语言了。好在我会说贵阳话,村里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叔叔伯伯可以讲汉族方言,所以能勉强交流。
在确定租房的时候,我认识了村里返乡做生态农耕、文化传承的年轻夫妻,他们一直在支持着我,从租房、装修、搬家,一直到现在的生活。也因为租的是那位姐姐堂叔的房子,签合同前已经得到了整个家族的同意,所以我还没搬进村里,村里好些人都知道我了。
房子在装修前是没法住人的,邻居大叔帮我找了另外4位师傅一起进行了2个多月的装修。这5位师傅都是姐姐家族里的人,其中4位是我的邻居。我跟大家建立关系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租下的房子是传统的吊脚楼,借鉴村民们的房屋建造方式,我也在一层砌砖,所有跟水有关的厨房、厕所、浴室、洗衣都在这里,二三层保持木屋的结构。所以整个装修麻烦的点就在一楼了,还要考虑上水排水。跟负责装修的邻居大叔沟通想法和设计的时候还没啥问题,等到开始装修的时候,文化差异就开始出现了。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法开工。一度让我有种错觉,怎么大家老是在喝酒呀。直到有一次在邻居大叔家吃饭,他才跟我说:在村里,红白喜事是很重要的,红事没请你,不去就算了,白事是一定要去帮忙的。这比过年过节还要重要。而村里红白喜事会热闹好几天,时间也就被拉长了。我和邻居大叔在沟通设计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我的想法比较“城市”,和村民们日常对厨房的使用想象是不一样的。他们会用砖砌大灶,也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电器要放厨台上,所以橱柜的结构就不一样。我家有很多大窗户,我对于采光会比较看重。村民们原有的窗户都会小小的,我猜是大家都早出晚归,白天都不在家,所以也就不太在意房子的采光了。
我家大窗户和自己手作的面包
还有就是木工活儿比我想象得精致很多,全屋都是榫卯结构(重点),每一块木头都是要开槽卡住的。有好多的细节大哥都做得很细致。
每块地板都要切出凸出和凹槽,一块块拼接
因为上面的种种,装修的师傅们会向我了解生活活动的需要,而我也会了解更多他们的文化。也是从我装修开始,路过的村民们都会来看我家的设计和装修进展。
两周前有两个家族里的阿姨来我家参观,还握住了我的手表达感谢——感谢我很好地照料了这个房子。
不知道是不是我会错了意,村里在我之后装修的房子好像窗户都大了些。
通常装修的主人家是需要做饭给师傅们吃的,我没有条件,反而一直去邻居家蹭饭吃。也是在酒桌上听到了好多村里的故事。尤其是我舅舅来帮我搞电路的时候,就刚好是他负责喝酒,我负责聊天了。哈哈,一度觉得这样的方式超好,我可以在酒桌间清醒地记得聊到的事。我挺喜欢大家酿的米酒,可以喝一点。每次饭局陪大家喝的时候,大家都会很开心,在村民们看来,这是一种我喜欢他们,并且愿意融入的方式。我不愿意喝更多,大家也不会勉强我。我从没有农耕经验,但也在努力学习耕种自己的食物。除了自己查资料摸索,也会不时地向邻居们请教。
我种的豌豆
邻居们会给我分享自己的老种子,也会不时地投喂我。贴心的邻居阿姨还在我刚种上地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她种的菜苗,让我种下。
每次我在自己的地里劳作的时候,路过的村民们都会好奇我在种什么。看见我也在认真劳动,也会特别开心。
我很喜欢吃馒头,每周都会做1次,刚开始的时候量不多,现在每次都会做2斤面粉。我很喜欢分享食物,所以不都是自己吃,事实上每次自己都只留了两三个。
我做的馒头
我留意到邻居们上山干活的时候,会一整天不回来,馒头会是很好的干粮。还留意到关系比较近的爷爷因为牙不好,喜欢吃馒头,家人会特别从县城买来,既麻烦又不够好吃。分享给邻居们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朋友们笑称我这是“馒头社交”。特别惊喜的是,参加邻居家挂青的时候,家族里的人都来了,阿姨们都聚到我身边说要跟我学做馒头,感觉“声名远扬”了。有个奶奶还请了会说汉语方言的阿姨跟我表达,看到我做馒头给大家吃,真的很开心。最感动的是邻居叔叔的儿子认真拜托我,除了每次都做馒头给爷爷吃,也多做点给家里的其他几位老人吧。邻居叔叔也在那个时候提议,可以问问村委村里有多少80岁以上的老人呢,我们可以隔一段时间做一次馒头,送给老人们。就觉得超级感动,我也在认真盘算中。也因为我日常会跟邻居们分享馒头,邻居们也会跟我分享自己的食物。有了付出,在收到回报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了。最近才知道,邻居邀请我参加他家里的挂青仪式,是重要的被认可的标志。只有非常亲密的朋友,才会被邀请来参与家族内部的挂青仪式。因为今年是2个邻居家老人逝世的第三年,所以特别盛大,整个家族的人都会参与。
挂青时在山上做的菜
邻居叔叔提前了大半个月叮嘱我,一定要留出时间,想要把我认真介绍给家族里的人。还一直在邀请我的伴侣参与(他们也很喜欢我的伴侣呢,默认了我们是稳固的亲密关系),重视程度超乎想象,电话+跟我面对面邀请了大概10次以上。
在邻居家的挂青仪式上认识了家族里的好多人,也让他们认识了我。
我一直很喜欢苗族的发型和服饰,就是对没有刘海的自己没有信心,一直不敢尝试。终于在年前赶集的时候,被假发和衣服吸引了,才有了我的第一个假发和第一件衣服。本打算过年穿的,但因为疫情,过年也没有集体活动。一直等啊等,终于在参加邻居家挂青仪式的时候扮上了。
我的苗头和苗衣
挂青这天,我得到了超级多的赞美,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好几个阿姨都跟我说:我平时的打扮不好看,苗家的打扮才是最美的。叔叔们也会合不拢嘴地跟我说:都成苗家姑娘了。
我做的最重要的努力是:很有决心地要生活在这里,也非常欣赏且有意识地尊重雀鸟村的文化。因为自己有生活在雀鸟村的觉悟与决心,所以生活里的一切都是自然而又平常的,没有刻意的讨好或努力。或许我的真实与真诚也在打动大家吧。置身于“异文化”之中,保持对自己和村子的文化觉察是很重要的。有一些评价需要先hold住,待细细观察后再去判断。也会尝试去探索和了解大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价值意义。就像是上文提到的“红白喜事习俗”、“喝酒”、“挂青仪式”一样,这背后都有很丰富的属于雀鸟苗族的文化意义在里面。而我也真的愿意走近、了解、慢慢融入这些具有丰富内涵的雀鸟文化。大家也能从我的语言、行为感受到我的态度,所以慢慢的,好像我“城市姑娘”的标签也没那么显著了。不是哪个特定的时刻,而是在跟邻居们打交道的细节里,我感受到自己被接纳了。不只是我,还有我的狗狗也是。最近我外出的时候,狗狗生病了,就有村民发现狗狗病倒在路边,电话邻居叔叔去照料。因为狗狗走不了路了,两个叔叔还找了担子和筐把狗狗挑回我家。等到这两天狗狗好些了,还遇到好些村民询问狗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