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简效宏的——气功揉球功(一)

一 、概述

操球功,是将自身的潜在能量内气与吸进的空气在丹田(见图3腹腔)交合,在意导、动作、呼吸、膈肌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将内能由丹田上升到胸腔至两肩,再由两肩下压经手三阴经、三阳经,过肩关节、上 后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到以劳宫穴为中心的整个手 掌,在意念的调控下做揉球、转球、晃球,强化精练能量,食入丹田,补自己的精气、元气和真气。

操球功是发放外气的辅助练习功法,也是在较短 的时间内较快地体验感受到外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能量,有热、麻、胀、舒张推力、收缩引力的直观效应。

二、重点、核心、关键

操球功的重点:气感。(内气、外气、热、麻、胀等)

操球功的核心:潜能。(自身、自然界)

操球功的关键:意、气、形三位一体。(三生方物的哲理)

三、基本要求

(一)全身放松,按基本姿势的要求站立。

(二)口齿合拢,舌平贴上颚(或者舌抵顶上颚), 的搭上鹊桥,接通任二脉。

(三)两眼垂帘,或者闭上,或者睁开。(进入潜能 试验状态后垂帘,有的人可以看到两手之间的气。能量加强后有的人可以看到操球的球形,在黑暗地方有的人可以看到球有微弱的光色。闭眼,可以减少外界对视觉神经的影响和干扰,专心致志地体验手上球体感和操球、转球、晃球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以及有了外气后,作用到自己的身体深层,产生的气流、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场等。)

(四)练功时,选择较安静环境为宜。

(五)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空气新鲜自然环境优雅的地方练功,功效会更好。

四、基本姿势

(一)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正对前方(图1-1)。

(二)踝关节松,膝关节微屈,髋关节松,腰部微折。

(三)肩松,肘松,手腕松。

(四)颈松,微收下颚,胸背自然,全身放松。机体放松,经络通畅,气血才能畅通地运行。

(五)头顶心、重心、脚心三点成一条直线。整个身体形成S型,S是通往道的迹。(图1-2)

(六)意导体松、行气后,身体不由自主出现其内轻微的前、后晃动。这种晃动:一是自身的呼吸动力,二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当身体放松,相对地安静后就能体 验到地球运转对人体微观动力。(图1—3)

(七)调节心身,进入轻松自如的气功状态。

五、具体方法

(一)合 掌

1.按练功基本姿势站立,调节心身进入轻松自如,轻轻松松,飘飘烙烙的自然状态。

2.双手由左右两测,上升到头顶合掌,下降到胸前,与膻中穴同高。(图2)

3.体验跳动感:

(1)闭目观想自己的手指尖,体验感受手指尖有无跳动感。

(2)静心后必然体验感受到手指尖有跳动,这种跳动与自己的心脏跳动频率一致,即是跳动在手指尖的反映。

(3)越静越明显,全心身高度入静后,好像心脏就在自己手上,收缩、舒张有节奏有规律地跳动。中医曰:“十指连心”。

4.体验麻感:

(1)手指尖有跳动惑后,再体验麻感。麻感,是人体内的生物低频微电流。

(2)微电流也是心电的一种显示,潜在的能量,静心后观察到的直观感觉。

(3)体验到手指尖的麻感后,再观察是否像很多细线束,从手指尖延伸到手指二、三节。二、三指节有微电流的麻感。

(4)继续观察,很多细线束是否延伸到整个手掌,手掌有麻感。

(5)心情越平静,体验感受清晰,整个手掌都有麻酥酥的感觉,很舒服。这是人体生物电、生物磁在手上形成的生物场,内能变成外能的一种显示。只有静心才能体验感受到,只有进入潜能状态才能体验感受得一清二楚。

(二)通 道

1.意想丹田整体松(图4)。

2.胸背松,前、后、左、右松开。

3.左右肩松,左右上臂通。

4.左右肘关节松,左右前臂通。

5.左右巍关节松,左右手通。

6.左右劳宫穴松;左右手掌络脉通。

7.意想通道全过程一次,或者重复三次。

(三)导引

1.用鼻吸气60~80%到丹田、腹腔,增补内气(图5-1)。

2.闭气,晓肌运动,上下三次,内外能量交合,增加体内压(图5-2)。

3.在意识支配下,肌上提,将强化能量、内气,

由丹田提升到两肩。隔肌下压时,将气、能由两肩、上臂、肘关节、前臂、肘关节输送到手掌。

4.体验感受手上的能量是否增多,热、麻、感是否加强。

5.体验感觉后,闭气解除。调整呼吸,进一步体验两手掌的感觉,以及两手之间的气体球形成。

6.整个动作基本上是闭气完成,时间长短根据自己无氧代谢闭气时间长短而定。一般闭气到自身无氣工作的80%,身体素质好者闭气到95%,功底好者可闭气到98—130%。

关键是:增加体内压,疏通经络,加快气血运行,促进身体无氧代谢功能,提高大脑调控身体内在机能的身体素质。(图5—3)

7.做一次,或者重复三次。

(四)揉球

1.当左右手能量增强后,感觉比较明显,意识导引球体形成(图6-1)。

2.能体验感受两手之间的球体,有气场、能最场的直观效应。

3.揉球时做开合,开时体验感受两手之间的推力,左右手慢慢展开,推力稍减弱,停下保持原状不动

(图6-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