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一无所知,则一无所爱,你我都在孤零零地活着

这种奇特态度的基础是些成见,它们要么独自、要么协同支持这种态度。绝大多数人认为,爱,首先是自己被人爱,而不是爱人,不是培养爱的能力。由此得出结论,爱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被爱,如何变得可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选择不同的路径。一条路,是在社会地位许可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成功,谋求最大的权力,赢得最多的财富,男人特别爱走这条路。另一条路,女士特别喜欢,就是借助浓妆艳抹和华冠丽服之类让自己魅力超凡。还有一条路,男人女士都愿走,就是优雅得体,谈吐风趣,热心助人,谦虚谨慎,和蔼可亲。这些使人可爱的品格,也助人成功,“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其实,在我们这个文化氛围中,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可爱,不过是招人喜欢与具有性魅力的混合。

我们全部文化的基础,是以购物为乐,是认为交易让双方都觉得划算。临窗观货,凡是能用现金或分期付款支付的,统统买下,那种刺激,是现代人的幸福源泉。他(或她) 看待他人,眼光近乎看待商品。男人追求有魅力的少女,女人追求有魅力的男人。人们心目中的“魅力”,就是一束优美品格,招人喜爱,走俏于人力市场。至于到底什么让人特别有魅力,则取决于时尚,不论从身体角度看,还是从精神角度看,都是如此。

在二十年代,少女粗犷性感,抽烟喝酒,被认为有魅力,今天的时尚则要求女性内敛温柔。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若想被认为有魅力,男人必须野心勃勃,咄咄逼人,今天则必须善解人意,宽宏大度。无论什么时候,好感的产生一般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们珍惜某些品格,二是人们自己具备相应的交换品。人人想做交易。心仪的对象应当具备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他的社会价值观衡量,他自己是可取的;与此同时,他根据我或明或隐的优点和潜力认为我是可取的。所以,如果两人在市场上找到了符合自己身价的最佳对象,两人就会相爱。如同购买地产,这个交易中还经常会考虑到发展力和潜能。我们目前的文化,市场导向压倒一切,物质的成功最受尊崇,人们以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通行的方式处理人与人的爱恋关系,实在不足为奇。

人们之所以觉得不需要学习爱,第三个原因是错误地把“爱上”这个初始经验与“相爱”这个永久状态混为一谈。两个曾经像你我这样素不相识的人,突然令隔离他们的那堵墙垮掉,紧密结合,感到融为一体,这融合的瞬间,是人生最欢乐、最激动的经验之一。对于一直孤独无爱的人,这一刻尤其奇妙无比。心灵突然契合的奇迹如果伴随两性相吸和两性结合,或者由后者引发,会比较容易发生。但是,这种爱本质上不能持久。两人越来越了解对方,亲昵越来越少神秘色彩,直至开始口角,彼此失望,彼此厌倦,初恋的兴奋随之荡然无存。不过,他们起初对此一无所知。他们认为,他们彼此爱得火热、爱得“发狂”,证明他们的爱是何等强烈,而事实上也许只能证明他们以前多么孤独。

尽管有无数反面证据,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天下最容易的事就是爱。满怀热望开始,心灰意冷告终,这类爱的故事一再上演,爱的失败率几乎超过所有其他活动、其他事业。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其他领域,人们要么会放弃,要么会不遗余力寻找失败原因,探索怎样做得更好。因为我们不可能放弃爱,避免失败的正确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找出失败的原因,探索“爱”的真正意义。

在这条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就是明白一个道理:正如生活是艺术一样,爱是艺术。我们学其他艺术,例如音乐、绘画、木工手艺、医术、工程技术,有一套作法。学习爱的艺术,要遵循同样的作法。

学艺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我们必须掌握理论;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会实践。如果我要学医术,那么我首先得掌握有关人体和各种疾病的事实。但是,获得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我就掌握了医术。经过长期实践,我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我的实际行动融汇贯通,变成艺术大师特有的直觉,只有这时,我才算精通医术。不过,要想精通一门艺术,除了理论和实践还有第三要素,那就是我们必须把精通这门艺术放在心头首位,必须认定世上没有什么比这门艺术更重要。学音乐如此,学医术如此,学木工手艺如此,学爱也如此。我们前面问,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下,尽管人们在爱上常常一败涂地,可是很少有人努力学习爱的艺术,究竟是为什么?在这里,我们或许有了答案:虽然我们深切渴望爱,但我们认为几乎所有东西,诸如成功、名望、金钱、权力,都比爱重要。我们投入全部精力探索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对学习爱的艺术却几乎毫不用心。

本能是确定的。然而,一出生,人就失去了那种确定性,落入变动不测、凡事皆可能发生的情景。确定的,唯有过去。关于未来,只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死。个人也罢,人类也好,都是如此。

人生来有理性,人是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人能意识到自己,意识到他人,意识到过去,也能意识到可能发生的未来。他知道,自己孤零零地活着。他知道,生命短促,出生,与其意志无关;死亡,与其愿望有违。他知道,要么他先于心爱的人而亡,要么心爱的人先他而逝。他知道,自己孤独无伴,面对自然威力束手无策,在社会力量面前孤立无援。凡此种种,把孑然孤独的生存变成了无法容忍的囚禁。假如人不能摆脱禁锢,打碎牢笼,不能以某种方式与他人融合,与身外的世界融合,就会失去理智,癫狂发疯。

孤单引发恐惧;孤单是一切恐惧的根源。孤单意味着隔离,意味着没有能力运用自己作为人具有的力量。因此,孤单意味着无助,意味着不能用自己的力量把握世界,把握人与物。孤单,意味着世界可能压在我头上,而我却根本无法作出反应。正因为如此,孤单令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此外,孤单还令人感到羞愧,感到内疚。

正因为如此,人最深层的需求是克服孤单,逃离孤独这座监狱。如果在这方面彻底失败,就会精神失常。原因是,唯有彻底逃离外界,才能克服对彻底孤立的极度恐惧。精神失常的人不再感到孤单,因为他失去了让他感到孤单的外部世界。

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从众之心浑然不觉。他们活在幻觉中,自以为随心所欲,特立独行;他们相信自己的意见来自独立思考,与众人意见相符纯属巧合。他们认为,他们有共识恰恰证明“他们的”想法正确。由于他们仍然需要感受一些个性,就做点与众不同的琐屑小事满足愿望:在手提箱或外套上缀上名字缩写,在银行值班柜台摆上自己的名牌,加入与共和党对立的民主党,当马鹿会员不当圣龛会员,借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在现实社会中,个性几乎荡然无存,广告口号“与众不同”表达的正是人们对个性的极度渴望。

从众有助于缓和孤单产生的恐惧,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现代生活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墨守成规的工作与娱乐发挥的作用。人人“早九晚五”,成了劳动大军的一份子,成了职员和经理组成的科层机构的一份子。每个人的自主性都很小,他的任务由工作机构预先定好;从这个角度看,高高在上的人和处于最底层的人几乎没什么区别。无论地位高低,大家都以预定的速度、按照预定的方式履行由组织的整体结构预定的职责。甚至连情感也是预定好的:人人必须快乐、包容、可靠、进取,必须能跟每个人都相安无事。娱乐也以类似的方式常规化了,只是常规化的方式不那么极端。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由读书俱乐部、电影发行商和电影院老板选择,由他们花钱做的广告推介决定。其他一切也人人一致:周日驾车出游,看电视,玩纸牌,开聚会。从生到死,日复一日,由早到晚,一切活动都遵照预定的常规。每个人本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只有一次生命机会,怀抱自己的希望,经历自己的失落,忍受自己的悲哀,体验自己的恐惧,渴望自己的爱,畏惧自己的空虚与孤独。可是,一旦落入常规之网,人们怎么可能不把这一切都抛在脑后呢?

与共生融合相反,成熟的爱是双方保持完整人格与个性的融合。爱是人的主动力量。爱的力量,把隔离人与他人的墙壁拆毁,让人与他人融合。爱使人克服孤立感、隔绝感,同时又允许他保持自我和完整人格。爱是矛盾,相爱的两个人既融为一体又各自独立。

艳羡、嫉妒、野心和各种贪婪是被动情感,相反,爱是主动情感,是人的一种力量的发挥,有自由才可能有这种力量,受强迫永远不可能有这种力量。爱是主动情感,不是被动情感。爱是人自身发展出来的,不是从外面降临的。在最普遍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爱,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对具备创造型性格的人来说,给予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对他来说,给予是他能力的最高表现。我给予,才体验到自己的强大,自己的富有,自己的力量。体验自己格外强大的生命力和潜能让我充满快乐。我觉得自己丰富洋溢,乐于给予,活力十足,充满快乐。给予比接受产生更大的快乐,并非因为给予是牺牲,而是因为给予表现了自己的活力。

但是,爱并不仅仅是给予,爱的“主动”性格还表现在所有形式的爱都永远包含下列基本要素:关照,负责,尊重,相知。

如果不补充爱的第三要素,责任感很容易误导人控制占有他人。这第三要素是:尊重。尊重与畏惧无关,与仰慕也无关:尊重是一种能力,是能如实看待他人,能感知他人的独特个性。尊重体现在真诚愿意看到他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尊重意味着不利用。我的心愿是,另一个人为了自身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和发展,不是为了我。如果我真爱另一个人,那么我觉得与他合一,但是,我与之合一的是他真实的自我,不是我为满足自己需要而必需的对象。显而易见,为了能够尊重他人,我自己必须实现了独立,我不需要靠拐杖站立行走,因而我不需要利用他人。只有在自由基础上才有尊重:正如一首法国老歌唱的,爱是自由之子。爱是自由之子,管控永远产生不了爱。

狄尔菲阿波罗神庙的铭文“认识你自己”表达的就是我们渴望认识自己与他人。这句格言是全部心理学的推动力。但是,因为我们渴望认识人的一切,渴望掌握人最深的秘密,单靠普通的理性知识永远无法满足这需求。即便我们对自己的知识增加一千倍,我们也不会心满意足。对我们来说,我们自己永远是个迷,正如他人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个谜。获得完全知识的唯一途径是爱:爱超越一切思想,一切言词。爱是体验合一过程中那勇敢的跳跃。当然,要达到爱中的完全知识,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是有思想知识,也就是心理认知。我必须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认识他人,才能如实看待他人,换言之,才能克服我对他人的幻觉,克服我制造的非理性扭曲的印象。只有当我客观看待他人时,我才能在爱中认识他最内在的本质。

关照、负责、尊重和相知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一种综合态度,只有成熟的人才有这种态度。所谓成熟,就是已经创造性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就是只想拥有自己劳动的成果,就是抛弃了对全知全能的自恋梦想,就是获得了谦卑,谦卑的基础是内在的强大,而内在的强大只能来自真正创造性的活动。

(0)

相关推荐

  • 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

    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个人自重,不贪财.不贪色.办事稳重,脚踏实地,勤快肯干,只要不歪门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5)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2期) 约定 陈奕迅 - Eason Chan Duo Concert 2010 1.细叶弹簧草 科属:天门冬科.哨兵花属. 别名:无. 特征:多年生鳞茎类多年生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6)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3期) 微光海洋 周深 - 歌曲合辑 1.碰碰香 科属:唇形科.延长命草属. 别名:无. 特征:叶卵形或倒卵形,光滑,厚革质,边缘有些疏齿.伞形花瓣,花有深红,粉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7)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4期) 梦一场 Olivia Ong - 夏夜晚风 Live影音专辑 1.豆瓣绿 科属:胡椒草科.胡椒草属. 别名:无. 特征:多年生肉质丛生草本,茎匍匐,多分枝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8)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5期) 平凡的一天 毛不易 - 中国音乐公告牌 第11期 1.短叶虎尾兰 科属:龙舌兰科.虎尾兰属. 别名:小虎兰. 特征:叶丛矮小,叶片短而宽,回旋重叠,叶面斑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9)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6期) 起风了 周深 - 起风了 1.虾钳 科属:番杏科,虾钳花属 别名:小虎兰. 特征:多年生草本,非常肉质,丛生.对生叶基部联合成肉质鞘,整个对生叶酷似一把细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1)

    爱,很简单 陶喆 - 钢琴恋曲101 1.雪山 科属:景天科.仙女杯属. 别名:无. 特征:肉质厚叶披浓厚白粉,花茎发育可高达4英尺.花期5月-6月,花朵莲座型,就像微型植株,曾有高达5英尺的花茎,成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2)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59期) 红豆 王菲 -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 1.草水晶 科属:百合科.十二卷属. 别名:无. 特征:叶肉质,绿色,近细圆柱状,渐尖,叶缘微具齿,排列为莲座状,顶端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3)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0期) 暗涌 王菲 - 玩具 1.紫丽殿 科属:景天科.厚叶草属. 别名:无. 特征:多年生无毛肉质草本,叶片环状排列,长匙型,有叶尖,叶缘圆弧状,叶片肥厚,叶片 ...

  • 识植物| 你我都爱的多肉植物(64)

    每日识一植物,助力成植物达人 (第261期) 温柔 五月天 - 爱情万岁 1.彩虹马齿苋 科属: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别名:马齿苋锦. 特征:植株匍匐低矮,茎肉质,红色,叶互生,卵圆型,叶端钝圆,叶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