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临床应用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麻黄、肉桂、炮姜、甘草组成。功能温阳散寒、通脉消滞。善治一切阳虚寒凝痼疾,如离照当空,则阴霾悉除,故有阳和之称,为外科治阴疽的鼻祖方剂。但对内科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稍加化裁,颇获效验。现举数例介绍于下:
《肺痈》
吴某,男,6岁,2019年8月9日初诊。
患者发热28天,咳吐脓性痰液。2017年6月14日某医院检查:两肺呼吸音粗糙,并于右肺闻及湿性啰音。X线透视视示:右肺上野见一约为2.45cm*2.5cm的后壁空洞。诊为“肺脓疡”,经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二旬未效。2017年8月9日前来我处诊治。
诊见:患儿面色晄白无华,形体瘦赢,但颧部蔽红如染,咳吐脓痰,时而夹血,量多而稀,喘息依倚不得平卧。体温40,但反恶寒裹衣,精神疲惫,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数。诊为:肺痈(肺脓疡)。治以扶正祛邪,散寒透毒。方药:
熟地黄30g,阿胶12g,白芥子5g,炮姜5g,麻黄15g,穿山甲9g,生黄芪30g,3剂,水煎服,1日1剂。
药服3剂,体温即复正常(36.6),咳喘转轻,痰量减、夹血亦止,精神好,前方既效,仍以原方加制玉竹30g、制黄精30g,并减麻黄为5g,续服5剂。药毕,咳喘止,咯痰愈,纳食倍增,精神振作,并经X线透视复查,右肺空洞消失,周围血象亦复正常。
《喘咳》
洪某,男,53岁,2018年6月8日初诊。
患者喘咳3载,遇寒即发。3个月前感寒而发,咳吐少量粘稠白痰,胸闷气急,人夜痰鸣气促而不能平卧,2018年3月4日在某医院检查:两肺满布哮鸣音。血常规检查:血象正常,X线检查:两肺未见异常,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屡进止咳平喘剂及抗生素,喘咳反而加剧。2018年6月8日前来我处诊治。
证见:喘咳,形体消瘦,面色晄白胸满不能平卧,痰涎清稀量多,头晕、目眩、心悸,神疲肢软,纳差便塘,夜尿多,舌淡嫩,苔白滑,脉虚细无力。
诊为:喘咳(脾肾阳虚、寒痰凝滞),治以温阳助肾,纳气平喘。药用:
蜜炙麻黄9g,炒白芥子9g,熟地黄20g,鹿角胶15g,肉桂4.5g,炮姜3g,补骨脂12g,淫羊藿12g,五味子6g,甘草6g。5剂,水煎服,1日1剂。
药后喘咳气促大减,人夜已能平卧,舌色渐转红润。效不更方,仍当击鼓再进,原方再进7剂。诸恙悉除,两肺哮鸣音消失,拟金匮肾气丸、蛤蚧大补丸交替使用,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赤带》
郑某,女,39岁,已婚,2019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素体虚弱,患有带下绵注赤白相夹,时下红色粘块已2年,月经间有愈期5~7天,量少,上月未次月经7月3日。
3个月前,卒然带下色赤如洗肉水,继之紫黑血状,气腥质稀、量多如经行,时时下注不能自禁,苦不堪言。2019年4月28日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用中西药屡治不效,2019年8月18日前来我处诊冶。
诊见:月经未至。带下色、量、质、气味均如前述,伴有腰酸痛,前阴至少腹抽掣冷痛,倦怠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缓。
诊为:赤带(脾肾阳虚,寒湿凝聚)。治以温阳散寒、化湿通滞。方药:
熟地黄15g,鹿角胶(佯化)9g,肉桂(后下)6g,白芥子9g,橘核g9,炮姜g9,制附片g9,小茴香9g,炒薏苡仁20g,麻黄6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1日1剂。
药后腰痛减轻,前阴至少腹已不抽掣,带色转淡已不紫黑,余症同前。
知药已对症,仍用上方加白术15g,5剂。仅有少量白带,纳谷知味,腹及少腹仍有隐痛。继用2诊方去麻黄、橘核加焦杜仲15g,酒白芍9g,山药30g,服5剂后,诸恙消失。随访至今,赤带未再复发,月经基本正常。
体会:
阳和汤治疗内科疾病,笔者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药物稍加化裁,效果显著。如例1肺痈,患孩秉赋不足,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肺气为之壅滞,暑邪无外泄之机,故高热无汗,证属病程久延,暑必伤气,气伤则阳郁,托邪之力隧乏,治当益气通阳,扶正以透邪。阳和汤退热机理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乃是遵循《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仿效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辨证精神,注意血虚寒凝的临床表现。例2喘咳,患者六八之年,阳气渐衰。阳衰感寒,水不化气,水寒射肺而喘咳,仅止咳平喘治其标故少效。阳和汤温阳散寒而能平喘止咳,加淫羊藿助鹿角胶以增温阳之功,加细辛、五味子合干姜散寒涤痰,佐苏子、薏苡仁化痰燥湿,全方重在本而兼其标故获效。例3赤带由于脾肾两虚所致阳气不运,温从寒化,据证所见,当为阳虚寒凝,阴霾久羁,精气不化而致,治用温阳散寒,化湿通滞,用阳和汤加味,使之“离照当空,阴霾四散”。从上述3例中体会,不同的疾病,在发病的某种阶段,它的主要矛盾相同时,以同证为基础的异病,按辨证施治的规律,然而上述3例尽管病不同,而证均属阳虚寒凝,治当温阳散寒,用阳和汤治疗而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