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词客丨赏春小记
➜组稿:林淞月
上期回顾(↓)
◉ 青花词客丨赏春小记
西岭湖的春天和去年没有多大的变化,曲榭亭廊还在,湖水依旧平静,就如同我又虚增了一岁,人还是那个人,湖还是那个湖,只是比以前凭添一些沧桑罢了。而花草树木却不一样,柳可以再绿,花可以再红,人却不能再青春。
很多人都喜欢游春和赏春,特别是大多数上班族利用有限的休假,带着逃课般的欣喜,把自己融入姹紫嫣红的春天里,让生命与春天重逢,让压力与莺飞蝶舞撞个满怀,拍几张好看的照片或者吟一首小诗,心态自然地会年轻许多,也许这就是人们喜欢赏春的主要原因吧。
说起来,我与西岭湖也算是个“老熟人”了,前年夏天我来这里看过荷花与浮萍,去年的秋天我来这里听蝉声和拾落叶,今年的春天我又来这里寻诗情而觅画意。尽管西岭湖的风景并不十分的出色,西岭湖有的柳绿花红、湖亭桥榭,别的公园都有,而别的公园有的,西岭湖未必就有。然而我却有一种恋旧的情结在里面,就如同李白之与敬亭山,就如同久处不厌的老友,既有心灵的契合,又有一种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感觉。坐在长廊里,我可以什么也不想,也可以“胡思乱想”,因为我与西岭湖已经是心灵不设防的朋友,都把最真的一面交给了彼此。
人们大多向往诗和远方,往往却忽略了身边的人和风景,不是吗?西岭湖离我们很近,就在市里,我们随时可以来,就像我们的左邻右舍、就像我们桌子对面的同事一样,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就觉察不到有什么不同。但是,再平凡的风景也有打动人心的地方,人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方面可能摄影师做得更专业一些,比如,一平如镜的湖面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生趣和立体感,当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子来到湖边用网捞鱼的时候,按下快门定格这个瞬间,得到的照片就有一种怡然自乐在里面,照片也就生动鲜活了。再比如,我来的时候,桃花已经过了盛开期,原本就为数不多的桃树凸显不出春天的色彩。怎么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在一束桃花的后面向前取景,让远处的湖和岸边的柳做陪衬和背景,让桃花占去画面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有远有近有层次感,既突出了主题,又很好地弥补了桃花寥落的缺陷。
照片构图的成败取决于用什么样的角度来取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你站在负面去看待他,可能你的眼里都是他的缺点;反之,如果你站在正面去评价他,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他的好,虽然也有缺点,但总的来说人还是不错的,毕竟人无完人嘛。这里面不仅有包容,而且你还学会了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看待问题,避免出现片面性的错误。
有人曾说我是以诗人和摄影人的双重眼光来欣赏春天,虽然有些谬赞,然于我还是比较受用的,且说这话的人才是知我者。看了我拍的照片,有的同事就感叹,为什么我去西岭湖的次数比你多,到今天才发现西岭湖原来也可以这么美!我意味深长的笑说:“有这种感觉才对嘛”。
人之与春天,少年是游春,中年人是赏春,其区别在于年龄与心境的不同。少年游春突出的是“乐”,而中年人赏春突出的是“悟”,是放空自己,把琐屑和烦恼放下,让心入境,融入春天,于静中感悟人生。其实,赏春和识人是一个道理,只要你用公正的眼光去欣赏,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不要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很平和,而且还会发现,他们的身上都有自己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倘若概括起来,那就是心态决定眼界,心若阳光,哪里都有春天。
四月六日去西岭湖赏春,些许感悟,是为小记。
郭建伟
2021年4月20日
赏析
赏春为表,识人为里
——读郭建伟《赏春小记》之“小记”
我的挚友郭建伟之《赏春小记》写的是其工作地附近的西岭湖的春天,准确地说,是西岭湖的残春。西岭湖很平凡,并无特别起眼的美景和亮点,也即其春天没有什么鲜明吸睛、引人入胜的特色,何况,已是"鹃啼催落红“,情味俱衰减的时节。所以,这“赏春"似乎难以着笔。然而,建伟的“赏春",不过是个"虚词“,或曰只是个"引子",他真正要说的,是如何在寻常普通的地方发现美,是如何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准确识别可堪造就的"身边人",是如何多动脑、巧用手,进行可心惬意的文艺创作等等。
借赏春的"由头",进行久蓄于心、清晰透彻的哲理阐述,发人所未发,建一家之言,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读建伟《赏春》犹如品鉴其旧体诗作,起、承、转、合都很自然,并无造作雕琢之痕;有些阐述,说理透彻,逻辑性很强,说服力也不弱。关于艺术部分的放谈发见,既有方法的介绍,也有规律的概括。其匠心之独运之深沉,可以在细细品爵《赏春》的过程中,有比较真切的感知;其思维之开阔,见解之独到,给人以深刻启迪。
窃以为,青书之作,如果还有弦外之音的话,那就是似乎"不经意"或含蓄地提出了怎样看人、识人的问题。本文之要旨,也正在于此。由“春”及人,“转移”自然,发抒精当。恰如青书所言,“再平凡的风景也有打动人心的地方,人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赏春和识人是一个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只要你用心去欣赏,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不要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很平和,而且还会发现他们的身上都有自己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倘若概括起来,那就是心态决定眼界,心若阳光,哪里都有春天”。至此,笔者恍然大悟:青书之“赏春”,只是文之表也,其里乃是在于“识人”!“赏”与非赏,“识”与非识,关键在“心”,在于“心”的正和偏,在于“心”的冷和热,当然也在于眼的明与暗,在于眼的“慧”与“拙”;“心”若冰冷昏昧,眼若浑浊翳障,美也不美,才亦非才!如能出以公心热忱,视以公心慧眼,抱以思贤若渴、爱才惜才和“特别钟情”、“尤为欣赏”的态度,善于在平凡人中,发现并很好地利用其非凡的特质和才能,使其才智得以充分发挥,那我们事业的春天还会遥远吗?
很久未读到建伟的散文了,虽然他的文学作品非名家名作,可我就是“无理由喜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心灵契合”吧。就其散文的特点而言,有时“虚”中有实,但却“虚”而不飘;有时看似很“淡”,但“淡”中可以品出“不一样”的味道;有的看似较“浅”,然“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有的言于此而意在彼,颇耐人寻味。建伟很忙,难得闲暇搞“副业”,但其每有新作推出,均非随意而为之。今品《赏春小记》,颇有感触,聊记几笔,以为浅析,尚祈青书哂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