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杨露禅三境界

杨露禅学成太极拳技艺,在北京闯出了“杨无敌”的名声,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造,使太极拳走出了山林荒野,江湖之寓,实现了太极拳、太极文化的社会化、主流化,这样的历史功绩怎么说都不过分。

特别是他并没有留下打死多少人的所谓的武林掌故,而是以天才般的辛勤努力,展示了一个人通过太极拳架、太极内功、太极道的长期熏修,所能展示出来的无限生命潜能和生命智慧。

其一,用功夫展示了“武医”一体的神奇魅力

许多人以为医学就是医学,练拳就是练拳,其实,在以前,拳和医是不分家的,太极拳尤其如此。练太极拳者必须会治病救人才行。杨露禅刚刚到北京,用功夫治疗过一位王爷。有一个石贝勒(是六爷)患半身不遂,没练过武,想让他儿子练武功。后来就请来了杨露禅,据老人们讲,杨露禅来了之后,一手拉着石贝勒的手说,你老人家为什么不下地啊?石贝勒说,我已经多年不下地了。杨露禅则让别人拿来鞋给石贝勒穿上,鞋穿上后,杨露禅一架石贝勒的手,就让石贝勒在屋里走了一圈,并上到炕上。前辈口传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杨露禅的功夫能让半身不遂的人行走,这就证明,太极拳到了一定境界,不仅自己能取得祛病强身的效果,而且还可以用功夫帮助别人解除病患。

第二,用功夫展示了中华“武道”的精神气质

许多人把太极拳当成打败别人工具,把太极拳降格为一法一术的打斗技艺了,太极拳是道,是宇宙的规律法则,是度人度己的船,是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智慧和能力的学问之道。许多太极拳传人津津乐道太极前辈“发人到丈外”的传奇故事,其实,这是不了解中华武道精神。

武乃止戈之意,太极拳则“舍己从人”的训练而步入“阶及神明”之境,其宗旨为“延年益寿不老春”。表现杨露禅前辈的小说和故事有许多,比较知名的小说《偷拳》、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等,这些文艺作品,都是作者根据的体验所写出来的文艺题材的作品,并不代表着真实的杨露禅。真实的杨露禅并不是一介武夫,而是深得道统文化精髓的太极拳学者,他不可能天天像街头小混混一样,总用打来展示自己。

历史的真实不是如此。历史上杨露禅和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确实比武三天三夜,然而,他们并不是用身手之功夫,而是一见面,双方就感觉到对方功夫如何了得,是相见恨晚地谈了三天三夜。到了“阶及神明”的功夫境界,就决不会出现动手动脚等形而下的所谓的比武。是以道相会,与道相谋。否则,就不是太极拳架、太极内功、太极道融为一体的太极功夫。其实,所有的内家拳都能实现如此的比武方式。惜乎当代人已经远离了这种道的传统。

第三,用功夫展示了“生命智慧”的无限风光

许多人以为只有修佛修道的人才能预知时至,知道自己往生的时间。其实,太极拳功夫到了一定境界也能做到,否则的话,就不是太极道。杨露禅驻世73载,临终前也能预知时至。杨露禅留下了许多多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比如,眼睛一看、手一指,就能发出“凌空劲”让对方弹跳。

其实,“凌空劲”是后人们描述前辈功夫境界的一种形容词,本质却是当时民风淳朴,尚武精神流淌在民族的血脉中,因此,那是的修武学之人整体性特别好,身体如一个气球,太极高功夫的人,仅仅通过“神意”的力量就能把其发出去。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人的整体性已被割裂,形成了“四分五裂”的社会意识状态,加之,太极拳的研究者只是从西方体育的角度来解构太极拳的整体性,因此,作为神意气性四位一体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沦落成一法一术体育运动,没有了内功心法的修为。

懂得整体性并能用身心的修养表现之的人越来越难得一现,因此,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所表现的神奇功夫境界,现代人已经逐渐地把其当成传说。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些生命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无限风光,确确实实曾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存在过。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第一层功夫境界至少应具备15个要点...

    太极拳第一层功夫境界至少应具备15个要点.有多少拳友能达到此初级层次呢? 吾之观点,太极第一层功夫境界的特征是: 以腰胯为体,腿脚.臂手为用,即所谓的手脚不自动.这是初级的太极拳功夫层次.目前,绝对多 ...

  • 【张达泉前辈资料合集】吴式太极拳前辈张达泉资料合集

    按:张达泉为吴式太极拳前辈,生前在上海长期传授吴式太极拳.但其原为岳氏散手前辈纪子修先生的弟子,而其所传拳架却又是吴公仪在1942年之后才传出的吴式方架太极拳拳架,且关于其在吴门的辈分也是扑朔迷离.现 ...

  • 陆启成,楷书,王维国《人间词话三境界》作...

    陆启成,楷书,王维国<人间词话三境界> 作品尺寸:94cm×33cm 作品编号:20201982 纸张说明:八十年代水纹宣,非常珍贵 用墨:光-绪戊子(1888年)知足斋藏烟端砚研磨 用印 ...

  • 中医脉诊三境界

    脉诊技巧归为三重境界,即"脉之形一形之动一动之势",亦是学习脉诊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对喜好脉诊的同道有所启迪. 1.脉之形 此为第一重境界,是我辈刚刚接触脉诊时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

  • 中医脉诊三境界,你达到了吗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脉诊技巧归为三重境界,即"脉之形一形之动一动之势",亦是学习脉诊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对喜好脉诊的同道有所启迪. 1.脉之形  此为第一重境界,是我辈刚刚 ...

  • 人生的三情、三说、三境界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对人生的谈论总是无尽无休.情则是人生永远唱不完的歌,无论在灯红酒绿的喧嚣闹市,还是在荒凉贫脊的寂静山村,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情意绵绵的故事. 冰心说道:" ...

  • 孔子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与志同 ...

  • 提问技能一:课堂提问三境界

    教室里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室里的主体性活动是学生的"学"的活动,而不是教师的"教"的活动. 明白了上述两条,就不难理解:教师的"教" ...

  • 《黄帝内经》养生三境界:形体保养、形神共养、天人合一!

    如果你问我,女人六十,最好的模样,我的答案是,60岁依旧皮肤紧致,窈窕迷人,没有一丝赘肉. 可人过50,我们还是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 头痛失眠.全身僵硬酸痛,皱纹色斑横生,提不起精神...... 上 ...

  • 怎样才能写好诗?不可忽略写诗三境界,最后一重至关重要

    想要写好诗,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何要写诗. 名不正则言不顺.诗从诞生之日起,就有明确的功能.<尚书·尧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即诗歌具有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作用 ...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一件事: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相似的,二十岁的人常迷茫,三十岁的人多焦虑,四十岁的人易患得患失. 但人生,就是一个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