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心之所在 都是春天

亲子之间最近的距离,是手拉手、一起走在大自然里,不需要很远,目之所及、心之所在,都是春天。

趁着清明假期,我们带着女儿圆子“重返”山林,在峨眉半山找了个清静角落小住三天。

第一天,圆子放下行李就想去坐缆车,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推开露台的门,然后“哇”地惊叹了一声。圆子不屑地嘟囔“有什么好'哇’嘛!”一边却也忍不住凑到露台上来向外张望。正午时分,露台外面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除了山水树木、飞鸟虫鱼,就只有河面上两只怡然自得的鸭子。不过,圆子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也连连惊叹:“哇!那只小鸭子居然在倒着滑水耶!哇!它居然可以在水面上快跑!哇!它飞起来了!好牛啊……”就这样,鸭子完胜缆车,牢牢地吸引住了那颗原本有点躁动的小心灵。一个下午,我们就这样闲倚着栏杆,画画、喝茶,不再急着要“去哪里”“做些啥”。

第二天,我们沿着山路漫步,看大蜗牛背小蜗牛,听圆子用竹叶吹出的小调,然后,遇见了浩浩荡荡的“蚂蚁军团”——小蚂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井然有序地向着遥远的山林深处“拉练”。我们悄悄地跟随着它们,看它们如何翻越障碍,如何跨过沟堑,如何将一段树枝当作“电梯”、成功到达彼岸……

第三天,我们在竹林里听到一阵“笃笃笃笃笃……”的声音,圆子开心得手舞足蹈,又生怕“惊飞鸟”,压低了嗓音悄悄说:“嘘——啄木鸟!”我们仰头,却遍寻不着、声音也消失了。圆子捡起一颗小石头,按着刚才听到的声音节奏,轻轻敲击竹子,果然,神秘的啄木鸟很快又发回了信号:“笃笃笃笃笃……”

离开前的傍晚,隔壁住进来一家三口。隔着露台,只听见一个稚气的声音反复说着:“爸爸,我好想你哦!你这几天都可以陪我玩吗?爸爸你真是太好了!”接着,爸爸的声音也传了过来:“爸爸也想你,爸爸陪你,哪都不去……”稚气的声音又说:“太好了!爸爸,那你把手机关掉,你听小鸟在唱歌呢!你听见了吗?”露台这边的我们,心都融化了,在夜色下的大自然里,在生机盎然的春天里,更在孩子直指人心的深情里。

回到都市,久不发朋友圈的我,分享了几段大自然馈赠于我们的视频。没想到,朋友们的留言像春天的气息一样延绵不断地扑面而来。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我也去过那里,我怎么没看到呢?你总能发现那么多美!”

我开玩笑地回复说:“因为'春天不是读书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这句话原本来自明朝的一首打油诗,1931年,陶行知先生却用它做了一首发人深省、阐释教育真谛的诗,告诫世人“生活即教育”,要读活书——“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

转眼,90年过去了。先生已作古,而“读活书”的告诫,却依然穿越时代长河、散发着持久的智慧之光。遗憾的是,最需要这份光芒的孩子们,在各自生命的初春时节,却大多被“关在堂前,闷短寿缘”,少有机会“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所以才有了层出不穷的“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系列文章,呼唤更多爱孩子、爱生命的成年人,与孩子一起接受自然教育、远离“自然缺失症”。因为,20多年的咨询历程,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然与人们身心健康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联系。自然可以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身心成长养分、提升人们自愈的功能。然而,“读死书”长大的成人们,却比孩子们更缺失对自然和美的感知能力。因为缺失,所以疏离,所以也会造成孩子们对自然心怀恐惧而非“敬畏”,即使身处春天,也只能看见电子设备里的网络、看不见蜘蛛娘娘所编结的绝美殿堂。

十多年前,我曾写过的一句话,再次送给爱孩子的父母们:亲子之间最近的距离,是手拉手、一起走在大自然里。

大自然在哪里呢?不需要很远,目之所及、心之所在,都是春天。(林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