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講:西漢玉器課題綱要(三)

第十六講:西漢玉器課題綱要(三)

環璧璜觿:

  • 感覺整器上下左右迴卷。
  • 出現鏤雕龍鳳紋飾,龍鳳體長卷曲、無力,個別龍舌內捲。
  • 三角眼,身飾雲紋,眼稍消失,狗耳。
  • 環璧璜流行簡化鳳紋提頭;龍、鳳脖子拉長、變細。
  • 出現韘璧合體。
  • 層璧風格同早中期,但出現較多的蒲紋。
玉韘:
  • 大刀是鳳的羽冠,越晚越瘦長,到晚期時包住韘尖。
  • 韘形珮中期鳥紋如大刀

    ,晚期如剃刀

    ,雞心在晚期開始彎曲。

劍飾:

  • 劍飾器盛行高浮雕動物;身形較早中期圓潤;雲紋也較為浮起。

  • 劍璲出現桃心形花朵紋,紋飾較中期繁縟,晚期亦流行鏤孔劍珌。

  • 出現蒲紋劍璲。

  • 螭紋尾卷凸起,腿無力,尾繩消失。

器形:

  • 剛卯,司南珮,玉辟邪西漢晚期開始出現;勝形佩晚期開始流行。

  • 晚期玉杯上大下小,光素無紋,直至魏。

  • 出現玉筆洗,圓形三出廓。

  • 江蘇盱貽東陽出土1.6公分羊鈕玉印。

  • 大量出土各種材質的耳璫。

  • 玉貝曲槽。

紋飾:

  • 動物造型上開始出現小圓圈紋,東漢亦有,一直流行到魏晉。

  • 西漢晚期流行乳釘紋,到東漢;但較戰國晚期稀疏。

  • 雲紋間流行夾菱形網格紋。

  • 晚期舖首出現吊眼眉。

  • 晚期少高浮雕,不流行斜刀的運用,身形拉長,太多的卷,太多的尖,整器缺乏動感。

綜論:

  • 著重立體變化,不再流行規則紋飾,鉤連雲紋發展對稱。

第五章:西漢它式:

第一節:漢代楚式:

  • 戰國楚式花朵紋

    到了漢代花枝變長了,到東漢更長。

  • 楚式的簡化鳳紋有雙S紋、

    紋及

    紋。

  • 楚式的雙S紋上有角如

  • 楚式網紋花樣很多,中原網紋呆板

  • 珩邊有凸齒者為楚式。

第二節:漢代濮式:

  • 雲南滇王墓(滇族)出土:
    1.大量銅鼓;2.龜鈕滇王金印(形鑄,字刻);3.玉衣;4.有領環;5.春秋早期形制的劍首

    (廣東戰國墓也有發現);6.中原商代的凹環;7.素劍璲;8.玦兩邊穿孔

    .9.中原早已不用的錐形器

  • 越族有一部分遷到雲南。

  • 銅鏡飾綠松石片及玉片。

第三節:漢代西甌:

  • 西甌有T字紋如

  • 觽的形制如海馬,魚有腳。

  • 龍環的身上有鱗。

第四節:漢代壯族:

  • 壯族是越人的後代。

  • 玦:1.正中孔:黃河流域。2.孔遠離缺口:是越式,從馬家濱文化開始;東南沿海到菲律賓都有。3.孔近缺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西部。4.新月形玉決是濮式;源於江漢平原,流傳到雲南。

第五節:漢代越式:

  • 百越無國家;
    浙江-東甌;
    福建-閩越;
    廣西-西甌;
    越南-駱越;
    南越為漢越混合,與越稍有不同。

  • 劍飾器一律都是素面。
    劍首:中間光素,交織弦紋,底部凸榫。
    劍格:

    中原早期形式。
    劍璲:圈點紋,兩邊內卷很厲害。
    劍珌:較長,下部不平

    ,中孔長方形。

  • 湖南發現的素面劍飾器大都是滑石雕成,都出自湘水流域。

  • 道縣產滑石,廣東、湖南使用較多。

  • 壁的截面呈多邊形,紋飾有蛇紋加鳥紋。

  • 壁及帶鉤上的圈點紋多為管鑽鑽出,一般使用滑石。

  • 使用幾何形圖案、編織紋、交叉紋。

    圈點紋從印紋陶而來。

  • 南越王是河南的漢人,在秦代的時候派駐到越地。

  • 南越王墓玉器可能來自越北曲江玉山。廣州漢墓出土有立猴。

  • 習俗的特點:
    1.龍鳳紋之間加雕一對

    形交疊龍蛇紋。
    2.越人婦女的髪飾~螺髻。
    3.不均衡的審美觀。

  • 方形耳玦很特殊,發現於南越王墓泰夫人身上。

  • 台灣古越族也有長方形耳玦。

  • 以玦來作為珮飾的組件在中原人來看,實屬不倫不類。

  • 會加入嶺南地區常見或珍奇的動物如猴子、熊、犀牛的紋飾。

  • 不遵守中原的型制:
    1.玉舞人:圓雕,跪姿,中孔貫通頭腳(中原不跪,沒有圓雕,上下各打孔),身軀歪斜特甚;頭頂有髻,長袖上有花蕾,長裙下雕出鞋子。
    2.龍有翼,有腳爪。
    3.花蕾形珮上有鳳鳥。
    4.環的內外邊緣有缺口,呈齒輪狀。
    5.韘僅在上部有紋飾(兩邊無紋飾)。
    6.劍格的器身較高,下端中部外凸呈狹長鳥嘴狀。
    7.劍璲特長,內灣很勾。
    8.玉舖首左右不對稱。

  • 紋飾有異~~此類最多:

  • 一.紋樣不同:
    1.榖紋璧的兩側各有一花瓣狀凸飾;
    2.玉環的外側有五個花瓣狀凸飾;
    3.蒲紋璧的內廓呈六角形;
    4.龍頭、眼、鼻的兩側刻出寬肥的面頰;
    5.龍角、龍尾用扭繩紋表示;
    6.雙環形璧:內環龍紋雕二腳及爪,向上翻轉疊壓於頸部;
    7.透雕龍鳳渦紋璧:龍的鼻嘴太長,向狐狸或者狼的頭。

  • 二.組合不同:
    1.龍鳳渦紋璧:外區龍鳳紋,中區渦紋,內區鳳紋;
    2.劍首:中央四片柿蒂紋,外圈鉤連榖紋;
    3.劍珌:外區為T形紋,內區為榖紋;
    4.珮飾加金帶鉤;
    5.珮飾中加金珠。

  • 三.增加紋飾:
    1.龍鳳榖紋璧:外廓內側加刻一圈繩紋;
    2.龍鳳榖紋璧:內外區紋飾間以繩紋及弦紋兩圈區隔;
    3.劍格:中間獸面紋,左右兩側加雕鳳紋;
    4.劍格:螭虎之外加雕小獸緊握螭虎尾巴;
    5.劍璲:螭虎隻外加雕猴子或熊拉螭虎尾巴;
    6.劍璲:卷雲紋再加高浮雕的螭虎;
    7.劍珌:螭虎之外加雕狼或狐狸;
    8.螭身一半在劍首的外廓。

  • 四.位置異常:
    1.劍首:底部或周邊加雕紋飾(卽看不到的地方也加紋飾)。
    2.劍璲的側邊也加雕鉤連雲紋。
    3.玉盒的蓋內加雕鳳紋。

  • 分隔弦紋中飾有零星的花飾是受到楚文化的影響。

  • 古越族銅器喜歡用「王」字。

第六節:漢代匈奴:

  • 匈奴草原帝國於公元前209年由冒頓建立,至公元48年分裂為南、北匈奴,稱雄歐亞草原長達兩個半世紀。

  • 北方草原民族,含鮮卑等等,分南匈奴及北匈奴(未漢化)。

  • 顎爾多斯即匈奴,玉器不是主力,一般金器、銅器較多。

  • 匈奴腰飾牌主要出土於俄羅斯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流域、外貝加爾地區、蒙古和中國北方地區。

  • 匈奴腰飾牌多為模製,鑄造材料以青銅為主,少數為黃金,個別為鎏金青銅。

  • 透雕、帶水滴形和長方形凹陷裝飾是其最顯著的特徵。

  • 隨著匈奴帝國的瓦解,鮮卑民族的崛起,Ba型腰飾牌的黃金時代也宣告結束。

  • 埃瑪.邦克認為汞鎏金工藝不見於匈奴文化,是公元前4世紀左右煉丹的道家人發明的。

  • 歐亞草原出土的黃金飾物多採用捶揲工藝,中原黃金腰飾牌均為模鑄成型。

  • 匈奴特點:
    1.以動物為題材,動物的腳都有上曲的現象;2.仿漢的觿較寬;3.鏤雕玉牌:老虎啣動物;4.仿漢的璧不圓;5.出廓璧的動物較大;6.玉舞人跪地,左衽,頭戴帽或有頭飾,頭髮在袖前;7.鑲金耳飾雕螭虎;8.匈奴金器發達;9.有中原簡化鳥紋;10.單線陰刻,作工、透雕、紋飾比較粗,廓的比例亦不均。

  • 金嵌玉器流行猛獸腳踩,或者噬一些動物如牛、羊、鹿或者植物。

  • 東漢時匈奴被內遷至洛陽以北的山西一帶。

第六章:其他。

  • 西漢十一陵:
    劉邦~漢太祖~漢高帝~公元前256~195--長陵
    劉盈--------漢惠帝~公元前210~188--安陵
    劉恭--------------~公元前192~184
    劉弘--------------~生年不詳~180
    劉恆~漢太宗~漢文帝~公元前202~157年--霸陵
    劉啟--------漢景帝~公元前187~141年--陽陵
    劉徹~漢世宗~漢武帝~公元前156~87年---茂陵
    劉弗陵------漢昭帝~公元前94~74年----平陵
    劉詢~漢中宗~漢宣帝~公元前91~49年—--杜陵
    劉爽~漢高宗~漢元帝~公元前74~33年----渭陵
    劉驁--------漢成帝~公元前51~7年-----延陵
    劉欣--------漢哀帝~公元前25~1年-----義陵
    劉珩~漢元宗~漢平帝~公元前9~公元6年-康陵
    劉玄---------------?年到公元25年
  • 太上皇萬年陵;鉤弋夫人雲陵;漢文帝竇皇后南陵;
  • 西漢的帝王陵墓至今未發掘,從1968年首次發現並發掘了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發掘了40餘座諸侯王墓,但90%都被盜掘,僅有滿城漢墓,山東濟北王墓和南越王墓未被盜掘。但滿城漢墓發現時隨葬物已被搬動。

西漢早期墓葬:

  • 江蘇:--獅子山;--馱籃山M1:西漢初期--後樓山M1:西漢早期偏晚--臥牛山--子房山M3: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之前--韓山M1:西漢早期偏晚--蘇山頭:M4~5早期晚段M2~3稍早--北洞山~劉道~歿於公元前129年--陶樓/金山村--奎山M11--翠屏山--漣水三里墩--羊鬼山--綉球山M1
    陜西:--西安竇氏墓--西安大白陽
    湖南:--長沙馬王堆~公元前186年~文帝時期下葬
    安徽:--三角圍25座漢墓跨西漢早、中期,一號為主墓--安徽北山頭漢墓--稽山河南:--永城僖山漢墓~梁孝王劉武~劉邦之孫。

西漢中期募葬:
  • 江蘇:--東洞山二號墓--石橋漢墓--東陽小雲山一號--九里山二號--大孤山二號--碧螺山五號--小龜山--火山--天齊山--揚州巴家墩--龜山一號--大雲山一號墓~第一代江都王~劉非~中期早段--陳墩漢墓--廣陵王~劉胥~?-前54年--簸箕山劉埶--揚州甘泉妾莫書/漢武帝(前113年)設泗水國~
    湖南:--湘15曹(女巽)墓
    安徽:--15放王崗
    河北:--劉勝墓~~竇綰墓
    廣東:--廣州南越王墓~公元前137~122--廣州鳳凰崗漢墓
    山東:--張家仲崮/魯15紅土山/魯15雙乳山

  • 建章宮~漢武帝中期蓋的

  • 永城僖山漢墓~有八代9位~梁共王~李王后~公元前137年

西漢晚期墓葬:

  • 河北:--大葆台漢墓~廣陽王劉建夫婦墓
    --定縣中山懷王~劉修~死於公元前55年
    江蘇:--蘇泗陽陳墩、
    陜西:--杜陵~宣帝劉詢

※徐州出土玉衣一覽表(引自鄒厚本主編《江蘇考古五十年》南京出版社)

出土地點

出土時間

年代

縷屬

保存情況

墓主人

資料出處

徐州獅子山漢墓

1995.3

西漢早期

金縷

玉衣片
4000多片

楚王

《文物》1980年第2期

徐州北洞山漢墓

1986.9

西漢早期

凸形玉衣片70餘片

楚王

《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

徐州火山劉和漢墓

1996.8

西漢早期

銀縷

玉衣一套

劉和

《中國文物報》1996.10.20

徐州韓山漢墓

1992.5

西漢早期

銀縷

玉衣片600餘片

劉宰

《文物》1997年第2期

徐州馱龍山漢墓

西漢早期

絲縷

玉衣 足套

劉習

《東南文化》1996年第1期

徐州蘇山頭漢墓

1972年

西漢

數十片

《南京博物院藏寶錄》

徐州東甸子漢墓

1995.9

西漢早期

玉片十餘片

《文物》1999年第12期

徐州東洞山漢墓

1955年

西漢早期

殘存玉片2片

楚王

《文物》1977年第11期

徐州土山漢墓M1

1970.7

東漢

銀縷

玉衣一套

彭城王或夫人

《文博通訊》1977年9月

徐州拉犁山漢墓

1985.3

東漢晚期

銅縷

玉衣片近1000片

《中國考古學年鑒》1986年

徐州睢寧劉樓漢墓

1975.12

東漢中晚期

銀縷銅縷

銀縷21片

銅縷140片

下邳王王室成員

《文物資料叢刊》第4輯

睢寧九女墩漢墓

1954年

東漢末

銅縷

玉衣片300餘片

《考古通訊》1955年第2期

梁國:

  • 西漢梁國始封於漢高帝五年(前202年),至公元9年王莽篡權,梁國國除,歷經14位梁王,延續長達210餘年的發展歷史。

  • 漢文帝12年(前168年),改封淮陽王劉武為梁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劉武病死,初葬於永城芒碭山,其後的七代八位梁王死後也相繼埋葬於芒碭群山,形成一處分佈非常集中的西漢梁國諸侯王家族墓地。西漢梁王陵墓主要分佈在芒群山的保安山、李山頭、夫子山、鐵角山、南山、黃土山、僖山、窯山等八座山頭上,可分為大型崖洞墓和豎穴石室兩種。

燕國:

  • 西漢燕國(廣陽國),秦稱廣陽郡,楚漢之際,分廣陽為二國,燕王臧荼都薊,遼東王韓廣都無終。

  • 西漢燕國前後共有8個王(其中有異姓燕王3個);廣陽國前後有4個王。

西漢墓葬:

  • 崖洞墓是西漢時期盛行的一種墓葬形制,除文帝霸陵外,主要分佈於河北、河南、山東、江蘇以及嶺南的各諸侯王國中。由於所處地域的不同,這些漢代諸侯王陵的崖洞墓葬在建築形制和結构上呈現出顯著的區域性和多樣性,其墓葬類型主要分為豎穴石坑式和橫穴石室式兩大類,在每類中又可細分出不同的建築形式。西漢楚王陵墓的墓葬類型為橫穴式崖洞墓。

  • 徐州地區西漢楚王崖洞墓葬的產生和發展情況來看,崖洞墓葬存在從豎穴式逐步向橫穴式演變的特點。

  • 徐州地區的西漢楚王崖洞墓在發展演變過程中,陵墓的外部建築結构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向墓門內部收縮,並在西漢中前期時完全收縮至墓門以內。

  • 墓道呈現出從早期的多重逐段內收式向單重直式和中晚期以後前寬後窄喇叭口式發展的明顯演變規律。

  • 西漢前期王與后墓葬各占一山為“同陵異塋”式布局,中期王與后分葬於同一山內為“同塋異穴”式布局,西漢晚期王與后合而為一形成“同塋同穴”式布局。

  • 西漢前期楚王崖洞墓葬的基本共同特徵為:墓葬形制為中軸線式的前堂、後室布局結构;墓道與陵墓主體的前堂、後室垂直,長而寬敞;甬道寬而較短,墓門、甬道為2米見方,其間置放每組4塊呈“田”字排列的塞石。

  • 西漢中期以後楚王陵的基本特徵為:墓葬不是中軸線式布局,而是以主廳為中心採取不對稱式的錯落墓室結构;墓道較短,呈前寬後窄的喇叭口式內收;墓門和甬道窄而狹長,為高2、寬1米的豎長方形,其間置放每組2塊上下排列呈“日”字形的塞石。北洞山漢墓的主體結构為典型的中軸線式布局,墓道長而寬敞,墓門、甬道為2米見方,內置每組4塊雙層雙列呈“田”字形排列的塞石。

  • 西漢楚國因中央王朝集權的不斷加強而導致王國權力和疆域的逐漸削弱縮小以及王陵建築和規模不斷收縮。

  • 西漢早期偏晚階段才出現模型明器,磨、灶、井、倉。

  • 寬於後室呈橫列長方形的前室應謂“前堂”,後室為“後寢”,圍繞後室的三面迴廊,一般認為即是文獻所載之“便房”,這種“前堂後寢”的磚築墓葬形制主要盛行於西漢晚期至東漢前期。

  • 山東地區磚室墓的出現較中原地區為晚,直到西漢晚期仍流行小磚砌築的磚槨墓葬。大型磚墓約興起於東漢初年,而到東漢後期,大型磚墓即已發展成為多室之制。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該公眾號

(0)

相关推荐

  • 楚韵汉风今何在——探访楚汉文化遗存

    文明延续.文化传承均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载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物质载体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留存至今,成为人们追溯历史进程.探寻文化源流的重要依据.从"双沟醉猿"到梁王城遗址,从& ...

  • 苏-汉楚王墓群---北洞山的灵魂

     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不过拜黄河泛滥以及建国后动乱所赐,市辖区境内竟然找不到几处可游的古迹,仅有的三处全国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为汉墓剩下一处为凑数量的民居,所以很 ...

  • 第十六講:西漢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十六講:西漢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通論 第一節:西漢玉器: 第二節:西漢玉器特徵. 第二章:西漢早期玉器: 第三章:西漢中期玉器: 第四章:西漢晚期玉器: 第五章:西漢它式: 第一節:漢代楚式 ...

  • 第十六講:西漢玉器課題綱要(二)

    第十六講:西漢玉器課題綱要(二) 劍珌: 除常規大中孔兩側隧孔外,出現長方孔:圓孔兩側斜尖:大單孔,器側鉚孔:雙孔:雙連孔者. 獅子山編號W1:58為異形玉劍珌:獅子山編號27:4為勾連雲紋側梯形獸面 ...

  • 第十二講:商代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商代玉器: 第二章:商代方國玉器:         第一節:商代蜀國玉器:         第二節:商代薛國玉器:         第三節:商代息國玉器:         第四節:商代荊楚玉器 ...

  • 第十二講:商代玉器課題綱要(二)

    商代工藝特徵: 眼: 一.臣字眼的製作方法:1.商代先製作眼框後製作眼珠,因此眼珠的輪廓大部分無法成為封閉的圓形. 2.昭穆時期,先完成圓形的眼珠,再加琢眼睛的外廓,所以外廓多會打破圓形的眼珠. 3. ...

  •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春秋早期: 第二章:春秋中期: 第三章:春秋晚期: 第四章:中原玉器 第五章:楚式玉器:         第一節:楚國通論:         第二節:楚式玉器 ...

  •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二)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二) 第三章:春秋晚期: 玉人: 簡化龍紋冠:橄欖形眼:臘腸鼻:一字口:塊狀耳. 手臂直下,左手挽右手. 跽坐:頭頂.腳底打孔. 身飾豆芽紋,密集橫線紋 眉毛紋弱化. 玉龍 ...

  •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三)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三) 第六章:吳式玉器 第一節:吳國通論: 春秋吳國轄境主要在今江蘇南部的寧镇地區和太湖流域一帶.根據史籍記載,這些地方的土著居民是荊蠻. 商末,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 ...

  • 第二十五講:清代玉器課題綱要

    清代: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長期居住在今黑龍江一帶,以畜牧漁獵為生.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脫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擊敗. 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改國號 ...

  • 第十七講:東漢玉器課題綱要

    第十七講:東漢玉器課題綱要 第一章:通論 第二章:東漢玉器 第一章:通論 AD6王莽篡漢,稱假黃帝,實行變法,加劇社會矛盾,劉秀利用農民軍奪取政權,史稱後漢或東漢(AD25-AD220). 佛教自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