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我们一起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老子.公刘版

下卷

中国哲学第五问: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明白清楚通晓四方的道理,能够达到无为的至高境界吗?

中国哲学第五答:

第十二篇   绝学无忧

掌握无忧的人间绝学

第七十二章,掌握教育制度的人间绝学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无为而无不为,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故大制不割。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说明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四十八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通行本主流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六十三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通行本主流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3“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四十三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通行本主流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三十二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通行本主流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5,“故大制不割”,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二十八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通行本主流译文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6,“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二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通行本主流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十七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通行本主流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公刘本经文注解

为学日益1,为道日损2,损3之又损,以至于无为4。为无为5,事无事6,味无味7,无为8而无不为9,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10,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始制有名11,名亦既有12,故大制不割13。是以圣人处14无为之事,行15不言之教,功成事遂,百始皆谓我自然16!

1,为学日益:为,其本义为役象以助劳,引申指制作,创造。日益:日益丰富。

2,为道日损:为,修为。道,指约束人们日常行为道德行为规范。日损,日益减损,逐渐减少。

3,损:日损。日益减损,逐渐减少。

4,以至于无为:以至于,一直到。无为,清静无为。

5,为无为:为,引申为建立。无为,无为而治的教育制度。

6,事无事:事,从事。无事,无为而治的相关事业。

7,味无味:前一个“味",品味,仔细品尝。无味,无味人生,没有过多欲望的无味生活。

8,无为:看似不作为。

9,无不为:无不作为。

10,不言之教:老子哲学用语,指不作为的无为而治的教化。

11,始制有名:始,原始的。制,制度。有名,很有名气。

12,名亦既有:名,名声。亦,也是。既,已经。有,存在。

13,大制不割:大,伟大的。制,制度。割,割舍。

14,处:处身于。

15,行:表示进行某项活动。进行。

16,自然:自然而然

公刘本译文

随着人类创造的文化日益丰富,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日益减损,

日益减损又日益减损这样产生良性循环,程度不断加深一直达到清清无为的境界,

不断创造无为而治的清静文化,不断从事无为而治的清静事业,不断体味无为而治的无味人生,

这看似不积极作为却无不作为,我们因此深刻了解到了清静无为文化的无限收益,

这不言之教教化人的功能,无为而治的无限收益,世界上很少的理论可以达到的。

这原始的制度很有名气,名声也是早已存在,所以无为而治的大道制度不可割舍。

因此圣人置身于从事无为而治的伟大事业,贯彻推行这种不高喊口号的无为教化,

功业成就理想事业的实现那一天,老百姓都自豪地说:我这是自然而然原本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