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警察创建的这个老字号影城已经快七十岁了
电影海报
记忆中的新兴剧院
兰州最早出现电影院,已经是1932年的事了,是由当时甘肃有名的“大老板”、实业家王佐卿所创建的“新民电影院”。
王佐卿,藏族,原名贡觉才让,祖籍青海,1895年出生于甘南卓尼,1916年就读于兰州中学。时光如梭,瞬间已过去近百年了,人和物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而这家电影院留下的也仅仅只是个记载,因为它是兰州最早的,也是全省的第一家电影院。
那个时代放映的片子被称之为“默片”——光有图像没声音,内容基本上都是些侠客飞贼之类的。电影胶片还得随长途汽车从“遥远的”上海往兰州发运,平均一个月还摊不上一部,只能反复放映。就这样,电影还是一下子轰动了兰州城,每场都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可以说,是贡觉才让——王佐卿,为甘肃电影放映业开创了先河。
虽然这个新玩意确实新奇、好看,但是受到片源的很大制约,所以后来创建的演出场所多称为剧场、剧院,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为各类戏剧服务的。
“新兴剧院”就是这样的。
新兴剧院旧址
1955年2月,原甘肃省公安厅下辖的宁夏潮湖劳改农场迁调兰州,扩建成立了甘肃省“新兴京剧团”,科级建制。第一任领导是1948年在陕北入党的老革命、绥德人马光生团长。
“新兴京剧团”的场地一是演出,不仅是本京剧团的表演,还经常邀请其它剧种的文艺团体到场演出,丰富了公安厅机关和劳改局等下属单位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满足了剧场周边广大民众的戏剧爱好。二是作为会场使用,公安厅系统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经常也有其他单位借用场地召开会议的。
1963年4月“新兴京剧团”撤销,剧团及场地全部移交给省文化局,后将演出场地更名为“新兴剧院”,后来又叫过“新兴电影院”,现在好像叫新兴影城了吧。马团长等部分人员则返回省公安厅另外分配了工作。
大部分老兰州人可能都知道这个“新兴剧院”吧,它就位于静宁路中段、马路西侧,因为水车园学校离它最近,所以隔段时间我们全校师生就要组织去看场电影。当时的票价很便宜,基本上都是五分钱,有时老师还能和剧院议价,三分、四分都看过。那时各单位都有专门联系看电影的人,电影院会发给一个证件,联系人平时可凭证件自己免费去看电影。(各单位都有“肥差”啊!)
借用一下大众电影院购票証,这是封面
这是大众电影院购票証内页
八个样板戏看了多少遍就不用说了,很多同学都能大段大段地唱上那么一阵子,现在有点印象的电影有什么“多瑙河之波”、“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回故乡之路”、“第八个是铜像”等等。引进的片子都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的,有苏联、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朝鲜、越南等。
老式电影票也借用一下大众剧院的
这是工业学校的
影迷们经过长期观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根据各人的爱好,只要问一下演的是哪个国家的片子,就可决定去不去看,经验就是编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搂搂抱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还有什么国家)——莫名其妙”……
当时的新兴剧院,靠背椅子是带弧度的硬质胶合板制作的,铸铁架子固定在地上。不烧脑、不喜欢看的电影,感觉坐的屁股很疼。开场铃声一响,工作人员会迅速摇动长长的绳索,一个一个地关上剧场两侧墙上二十多米高处的木质对开窗户,啪啪啪的没响完电影就先开演了。快演完时工作人员先要开灯、开窗户,意犹未尽的同学便会生气地将活动坐板使劲翻拌上来,场内顿时噼里啪啦地响声四起,很是热闹,在老师的呵斥下、在电影高潮的声响中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的走出新兴剧院,刺激的同学们一路上踢腿舞胳膊的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这是“反修馆”,滥竽充个数
想起来我们的童年很穷——看的是五分钱的电影;但感觉我们的精神很富有——苦难从不能打垮我们,直到现在。童年的那份快乐一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