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受荐开首课,从点切入说悬浮
九月下旬的一天中午,黄师兄联系小珠,他所在单位工会欲组织职工学习太极拳,每周一课,每课一个半小时。黄师兄问轩源可否能来和大家上课?轩源表示年纪大了,不能胜任,但可推荐小珠过来,于是黄师兄便与小珠说明此事。
小珠已略知此事,表示尽自己所能,双方商定国庆节假期后开始上课。
轩源鼓励小珠迈出这一步,蒲谷子获悉消息后也赠了几句话给小珠:“你当宽心,当修心吧。心火无为而始,尝试一段时间。另外讲课是很大的消耗,要学会保护自己:脚跟着地不着力,坐时屁股悬,腿根为座,别问为什么,只做不言!”
因为要讲拳,小珠这些天把轩源的教学录像再打开重看,并记录下要点。
再听轩源说吴式太极拳的特点:一是虚领顶劲,即人百会合上天百会,这一点悬挂而松开全身。二是收胯下坐,与虚领顶劲是互相对拉的关系。能如此则身空,动作的完成轻松自如……
又打开蒲谷子在东阳与他们讲拳的视频,蒲谷子介绍如何落胯悬浮,小珠有了新的体感和理解。
其实这些内容在六年前刚接触108时,蒲谷子已对兴隆小珠讲过,但当时隆珠两个,只是听着好听,听着新鲜,身体并不能表达。
半年前蒲谷子来减肥馆,当看到小珠几年过去了,一些基本要素如弓坐步的转换,腕点与空间的关系等等,还是没能表达出来,对小珠的表现是一脸的不满意,小珠一打单鞭,他看也不用看,唬着脸提醒:“腕点!”小珠立马把腕点勾搂起来。
“练来练去,你的腕点和丹没有联系!拳是用丹打的,腕点是丹的写意,腕点在太极球壁上的抹划,是要把这个球空间填满。有空间的感觉,才可凝练为一点。点成了,拳才成!你平时可以试试,起势时抬手是怎样的感觉,腕点提手是怎样的感觉,丹联腕点提手是怎样的感觉……马马虎虎能练到吗?”
“还有弓坐步的虚实转换,脚落实即为虚,虚是怎么样的?踩不死才能虚。以水比喻,虚如水浮起自己,从脚底、脚腕、小腿、膝盖、大腿、胯、腰、胸、颈、头、百会、天百会……这么一直均匀地浮起来,实脚不是站死踩死的,要有浮意、活意、虚意!”
“师父所教之拳、之道、之理、之法、之术、之心……如果你还有丁点下沉、下坐、下站、下降的意,没能在清醒状态下保持永恒悬浮,那就是没悟!”
重新回顾当时的情景,小珠似有所悟。这几天打拳有新感:承蒲谷子说的重心一换到实脚即虚、或升、浮的意思,小珠找浮意。先是从脚底下随肢体往上浮,但试过,不稳。
后来把这个感觉拓展到周围的环境,即是外与内同时整体浮起,小珠自感稳定了,气势也开了,感觉是“外”浮起自己的:“我与'外’是一体的,即我如水体一样!那么推手时,也是把自己作为水体,水浮着自己,也能浮起对方……”
两天前在金都时,小珠用这个心法与阿勇试试。小珠让阿勇站好,她上步实脚一虚,同时手一展,阿勇被推开去了,他觉得不错:“你这道劲很难表达,夹脊不是夹脊,涌泉不是涌泉,不知哪来的力!好像没有力,但我又站不稳!”
“我的心意是浮起自己浮起你。”
“是了!是有这个感觉!哈!好玩!”阿勇对这些特来劲。
小珠由阿勇的反应又得些启悟。
很快就是第一堂课了,小珠叫上小志过来帮忙助教。
上课地点在一小操场上,黄师兄接上小珠小志到场中,已有约二十人在场。从退休职工到现职人员,年龄跨度很大,男女各半。他们见到黄师兄,点头示意问好,随后眼光落在小珠身上。
黄师兄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小珠,小珠望着这圈人,他们能不能接受小珠的说拳,他们能不能坚持去了解,这都是小珠不可知的。小珠心里装着轩源、圆通、蒲谷子、伟城、小明等一众师父师叔师兄们,带着他们的嘱咐和祝福,携愿而来,小珠只要求自己:保持心跳呼吸体温正常,将轩源、蒲谷子他们教导小珠的,尽量完整地转述出来。至于其他,管不了的。
掌声响起来,黄师兄请小珠开讲。
掌声停下了,场中安静下来。小珠心里千千万万句话,现在面对陌生的人们,却蹦不出一句来。
“大家好!谢谢大家的到来,谢谢黄师兄的引荐和介绍。不知大家对太极拳可有接触过?对太极拳有什么印象?”小珠急中生智,从提问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话头。
现场有几人曾学练过太极拳,对太极拳最大的疑问,就是许多人说太极拳伤膝盖。
小珠便以此为切入点:为何有说太极拳伤膝?如何练太极拳不伤膝?从沉压之症,说轻灵悬浮之心意,从站姿说百会领起,并施以压力帮助感受百会领起的状态。他们从体感中,身心渐渐安静专注,也产生了一些好奇心。
将这百会领起的感觉引申以说明,日常的行走坐卧,也保持这种状态,即身正以养。
再延展百会会阴之中轴线,说明天人合一的直观体现。
再以中轴线的垂直运动说收胯下坐。
平移运动之重心平移,脚下虚实分明。单脚承重,虚脚延伸出脚。
中轴线之角度变化,即九十度与四十五度的变化,而成弓步或坐步……
每一个动作,说关键点,帮助他们找体感,让他们将听到的转化到身上。
小珠在人群里穿梭,边调整边说明。小志也忙个不停,不断在纠正与调整学员。黄师兄也在帮助众人寻找……一时间,场中人的互动与互相观察,课堂效果良好。
第一课的内容较多,下课时间已过,大家却不急着走。一些人离开后,还有几个年轻人与小珠继续聊,说他们的体会及提出疑问,小珠即问即答。看他们释然而归,小珠总算舒出几天来压在心里的那口气。
第一课顺利完成,又到小珠等待的时候了。他们互相会谈论,互相会影响,这堂课究竟效果如何?还要下一周才知道。而下一课的内容也很重要,会分流出想学的或没兴趣的人员出来。
一周后的第二堂课。
课前小珠问大家,上一堂课所讲的几个小练习,回家可有练?
人群中有暗笑声传来,其中几个说,练着练着就没感觉了。
这也是初学者常见的现象。小珠带大家先复习百会领起,感受中轴线。
再说明为何讲这条中轴,是为了把太极拳的结构构造出来。
“那么太极拳是什么形状结构的?” 小珠问大家。
众人神色茫然。有说是太极图,阴阳鱼。小珠说:“太极图是平面二维的,太极拳是四维的……”
众人恍然大悟,有人说,是球体。
小珠接:“是的,以球体代喻太极拳的理想状态。但我们以点入手,先点出百会,再找到会阴,二者一线两端延伸至天百会地会阴,则为天地轴。有天地中轴即有圆,有球,有球心。所以这个天地轴的身法,是整套拳始终保持的,即中国的中,中庸的中,中定的中,中字这一竖!”
球的概念确立后,再讲起势。
他们的中轴都很安静,起势便容易做到。且在起势的过程中,每一动以喂劲感受,找到手脚相连的感觉。
“就像一个饱满的球,我拍球面,触地的那一面也会感应到。”小珠说明。
最后将要学的37式拳架演示一次,让大家观察太极球的旋动特点,先有个印象。
关于拳架,小珠与轩源商量过,考虑到在职人员生活工作较紧张,以37式作为108简化教学架。
这堂课,小珠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保持着呼吸心跳正常。自己讲的每一句说话,自己听得清楚,也能送达四方。讲拳的思路清晰。小珠深感,是在东阳亲见轩源上课的投入状态,把控课堂的能力,让她心中有像,而能在此时播放出来!
看来不止在拳架、推手,即如平时行事,有像可播放,心就安定,才可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