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吗?人到五十才顿悟,这句话道出真相
01
有一位作家写道,年轻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天地的中心,可当年老了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人间的尘埃罢了。
没有什么经历之前,我们大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我的命运完全由我来做主,而不由其他人来安排。
这种想法,可以说是较为积极有为的。但是,它真的就正确吗?
等我们出了社会,遭受到社会的毒打之后,我们才猛地发现,自己连赚钱都成问题,又何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这么说来,难道说命运是既定的,是不能够改变的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自古以来就困扰着我们每个人。
支持人能够改变既定命运的人,一般都是较为年轻有活力,还未经受过任何挫折的人。
而支持人只能顺从命运的人,一般都是生活的沧桑磨砺者,都吃过大苦,有着别样的人生体会。
尤其当人到了五十岁之后,这种感觉就会愈发深刻起来。那时候的我们面临着无尽的生活压力,而我们就会思考,人的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吗?
也许,你当下的命是由你来把控的,而你未来的一切,则是你所无能为力的地方。
02
吕蒙正他曾在《破窑赋》中写道:“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
当一个人难以得到时机,而且运气较为差劲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无论多有本事,都不可能顺风顺水,而是磨难重重。
另外,一个人一生能吃多少,能得到多少的事物,都是早有注定的,一切都是不能够改变的。
就像是一位学生,他只能够控制当下的情绪,让自己去拼命地读书。可是,他是否能用一分付出,换来一分收获,这就得看人之命运了。
如果这个人的命运指向他走向光辉的未来,那么他的努力就能够换来“金榜题名”的卓越成果。
可要是这个人的命运并非指向这一方,那么这个人再努力,也都只能换来“名落孙山”的遗憾。
在很多人眼中,人上了一定的年纪,终究还是要信命的。因为人之命运就是一个定数,而人的努力,只是为了去触碰这个定数而已。
就连复旦的某一位哲学教授也坦言,到了40岁之后,要是人不信命,还信力,就证明这个人的觉悟不够。
对此,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过分相信命运,而不相信人力,是否过分消极了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03
明朝有一本奇书名为《了凡四训》,它当中有句话说得很好,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我们命运是由上天所塑造的,可它能够有着怎样的走向,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
大自然造就了每一种不同的生物,也造就了无数的人类,但它并没有让每个人的命运都相同,而是遵循每个生命本体的选择。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他年轻的时候被某相士说中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别人说得分毫不差。
每当他想到相士的话时,他自己都感觉到人生无望了。可是,在云谷禅师的开导下,他最后还是重振旗鼓,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后来,袁了凡自己也在想,为何相士说中了自己前半生的命运,却没有说中自己改变想法后的命运呢?
他顿悟出了这么一句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人这一生所有的福气,都是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而只要人之内心发生了改变,那么人自己的命运轨迹就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对此,袁了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既然人活着,就不能够过分消极,而是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能改变的一切,这才是人生最好的态度。
04
说到这里,我们也都明白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句话,便是上文所言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这种思想,随着人到五十岁的时候,就会格外体会深刻。
为何孔子所言“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因为只有人到了五十岁,半百之年之后,才能真正读懂人生这本大书,明白其真正的含义。
所谓的知天命,就是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明白何为自然的规则,明白何为人生的奥秘。
无论是吕蒙正的《破窑赋》,还是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道理。
前者偏向于让人活在当下,顺着自然去做事儿。而后者呢?它偏向于让人去追求内心所期望的一切,去涵养自己的内心,从而随心而动,让心的改变促使命运的改变。
还是那个问题,人的命运真的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吗?
我想,可以从这两点去看,如果你还没做这件事,那么你就努力去做,让天道酬勤的理念为你加持。
可如果你已然做完这件事儿,而且已经尽力了,那我们就把结果交给上天,把顺其自然交给自己。
这便是我们常言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义。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