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浅谈王阳明的心学 2024-08-03 01:14:01 读王阳明的心学,杨荣国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对王阳明的结论需要再探讨。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可能杨先生受当时政治的主导,对王阳明给出了一个主观判断的错误。深入了解心学,可以触摸到王阳明并不是一名“神创造世界”那样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不能狭义地将“心即宇宙”说成是“心创造世界”来理解。他的“心”,不是“唯主观”,如他所举的例:“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意思是说,当你还没有看到深山里的花时,那么这花和你此时都是独自沉寂的,不发生关联,而当你来到深山看见此花时,那么花的颜色在你的心里就反映出来,你就此知道了这花的颜色,所以这时候这花没有在你的心外,而在你的心中,是你的心与花发生关联,让你知道了这花的颜色。这类例子到处都是,如千里之外你不认识的人,在不相互关联之前,你和他互不相干,也不知道他的存在,但这种他的不存在并不是否认他的客观存在,而是你他还没有关联,但当你遇到他时,他这个人的样子或者他是怎样的人,你也就通过你对他的认识而知道他了,而你对他认识的怎样,是深入还是肤浅,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在你的心外,而是来自你的心的标准对他的判断。这并不能说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没有见到它,那么它对于你的心来说,两者都是归于寂的状态,归于寂不否定它的存在,而是它此时还没有让你的心感知而已,这与“我没看见的就是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想。见到它之后,则它在你心内有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则是客观的,而且反映内容虽然由心而定,但不得不承认,人认识外界事物,都是人通过被动的学而获得某种认知,但这些认知是否就是真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认知几乎都是被灌输的,并不是因你内心本性而出的东西。假如通过学习灌输的认知都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就无所谓“大家认为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或者“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了。如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太阳围着地球转”是真理那样了。再如“奇谋而胜”,奇谋一定是超出普通认知的,而奇谋一定是某个高人凭自己的本性而断的,而不是来自多数人都知道的普通认知,用普通的普通认知,也就无所谓奇谋,制胜也就难以存在了。但心学的心本论,往往会被认为是纯主观性,从而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他说不用教,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子女就知道怎样该孝敬父母,父母该怎样呵护子女,等等。现在已经是世界联系的全球化,我们也知道,不论种族、民族、国家、文明的不同,但凡是人,一切基本人性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不同而不同,即使认为是人本性之外的人类的基本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等等,也几乎是一致的,没有哪里的人会把抢劫看成正当,把英雄看成罪人,即使再落后的民族,他们也都是如此。心本论的核心是标准在心中,而外界各种各样的东西,总是存在着迷惑你的东西,而不受此迷惑,能看清外物之理的,定星是什么?是你的心。所以王阳明说“心外无理”,“理在心中”。而人心中的“理”是怎样有的呢?又怎样知道的呢?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具体的不再详述。但可以用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来阐释一些其中的道理。当今社会是物欲横流、人心险恶的社会,人人都在为捞钱忙碌,不啻所有能用的各种手段,正当合法合理的还好,那些如坑蒙拐骗、敲诈豪夺、黑心烂肺等等缺德丧心的手段,都见怪不怪了。虽然如此,这些现象也并没有获得全社会人的认同,不管用没用过这些手段的人,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认为有的则完全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因此呼吁人做事还是要讲良心,守道德。而这种认知,并不是谁教的,都是本能地出自人心的判断,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再如,今天国人的很多缺德行为,即使走到国外,也同样受到了国外人们的鄙视和厌恶。出国的很多国人不受外国人待见,难道不也正说明人类的良知在全天下都是一样的吗?缺德做坏事的人也知道自己在做缺德事,但因受外界的诱惑和裹挟,很多是属被逼无奈,或为生活窘境压迫,或良心丧于困境,但事后他也感到某种后悔,认为自己作了恶,但又安慰自己说这社会就如此,也就继续恶下去了。由此也就说到另一个问题,唯物论。反思哲学史,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对我们来说,它就是科学真理了。这也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心学是致良知的,而唯物只惟其物了。否认不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但若纯以唯物论指导的社会,恐怕也是极可怕的。当今社会的没有底线的物欲横流,因为只讲唯物,所以人什么也不怕了,什么也不在乎了,连自己的良心、良知也遮掩了,明知自己的良心很痛,但还是在物质引导下兴高采烈地去干任何缺德的事,而不会感到丝毫不安。近有一例,一个女人结婚不久生下一女,但经鉴定,女婴不是她与丈夫所生,丈夫问她那个男人是谁?此女却威胁说,要想好好过日子,就不要问。此女难道不知羞耻吗?正因为她心还有羞耻之知,才用威胁的话来掩饰并且企图堵住丈夫的追问。唯物论的支撑之一的进化论,也是当今中国人坚定的一种信仰。进化论世界理论界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在我国却是一个难以撼动的思想上极端稳固的磐石,因此,中国人极为信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弱肉强食理论,将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全面适用于人类社会,人人为争私利,用尽各种惨烈竞争的手段,甚至亲人之间,友人之间不惜为物质翻脸绝情,搞成个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物质社会。孙中山说:“社会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民生),而不是物质。生存当然应该包括精神和物质,但物质不能单独成为重心。不能将人类向上向善的人性脱去,而鼓励向下为私的兽性复活。误认重心不是生存,而是物质,弄到大家重物而轻人,为物质而争斗,而又忘了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徒知一己之私利是图,上下交征利而社会危矣。”这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之实病吗?2020年5月26日 赞 (0) 相关推荐 问我们自己就够了 想要知道一件事该不该做?该怎么做?问我们自己就够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这 ... 一日禅:看淡点,心就不累了! 王阳明心学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阐释王阳明心学核心理念,领悟心学智 ... 【关学文研】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明代关学重要学者之一.因王阳明曾为其座主而称门生,加之他曾在浙江绍兴任知府,与王阳明有过一段特殊的交往关系,深受阳明心学之影响,归乡后又在关中传播其学,故南大吉成为 ... 浅谈中医:心、肝、脾、肺、肾五脏异常会出现这些症状【推荐好文】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着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在这 ... 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到底是啥,领悟下这三点 阳明心学的精髓,通常有公认的就三点:"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这几个看似简单的词到底怎么理解?经过N久的发呆之后,说说俺的看法 ... 王阳明:心学四大惊人智慧:修好这颗心,百病自不侵 大家 修好这颗心,百病自不侵...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创立的"心学"体系,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微信公号:老子道 ... 王阳明:“心学”是通往幸福之门的钥匙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 ... 【我心光明】王阳明的心学口诀:咏良知四首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的心学口诀:咏良知四首 阳明心学是带有"禅味"的儒学,阳明先生所吟之诗歌,也有些像禅家的偈颂.阳明先生先后写过四首 ... 当你负债累累,生活不顺,甚至被亲人瞧不起时,不妨试试王阳明的心学“三不朽” 行走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好多年,回过头反思自己的过往,总结一句话:人生不顺,十有八九.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却被社会现实蹂躏的没了生气! 这是一位读者给我的留言,每当看到类似的倾诉,内心都很有感触.因为很 ... 领悟王阳明 的“心学”之 投资的道与术 长期以来,社会学家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究竟是什么在控制着人的行为?是法律吗?是道德吗?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吗?这些因素都有,但又不全是,刨根问底最后的答案是:思想. 成为思想大家的孔子,孟子等,他们的儒家 ... 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什么新发展?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