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安:率巢湖水师归附朱元璋,与徐达攻宜兴时被擒,不降张士诚
元至正十五年,廖永安等人率巢湖水师归附朱元璋,元末的巢湖水师是明朝水师的前身。
元至正十八年,与徐达一起去夺回宜兴,乘胜追击张士诚军队,深入太湖,因后援不继,战船搁浅,被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擒获。
张士诚爱惜廖永安的才能,劝说廖永安投降,被廖永安坚决拒绝。元至正二十四年十月,朱元璋感念廖永安的忠诚,遥授廖永安为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
元至正二十六年,廖永安被囚八年后去世,朱元璋痛哭不已。
元至正二十七年,消灭张士诚的势力后,朱元璋将廖永安葬于巢县,亲自迎祭于郊外。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封廖永安为郧国公。
廖永安,字彦敬,巢县人,是德庆侯廖永忠的哥哥,比朱元璋大八岁。
廖永安归附时,朱元璋当时是怎样的处境呢?
当时朱元璋正陷入缺粮困境,想渡江却苦无舟楫,他急需一支水上劲旅,以击败元朝水军。可以说,廖永安等人率巢湖水军归附,解决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四月,接受了小明王韩林儿的封号后,朱元璋与郭天叙、张天佑在和州建立都元帅府,四万多人的队伍驻扎在在和州,粮食供应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
江对岸的丹阳湖一带盛产大米,攻占与和州隔江相望的太平路后,粮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可是当时朱元璋没有水军,只有步兵。
渡江决策是朱元璋事业发展的重大转机,如果当时没有成功渡江,连粮食供应都很难妥善解决,更不用说图谋更大的发展。
“明祖之兴,自决策渡江,始力争于东南数千里之内,摧友谅,灭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图闽、粤,则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明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太祖朱元璋的崛起,始于成功渡江,渡江后才开始在东南数千里之内纵横驰骋,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然后北伐元朝,南取闽、粤,而廖永安、胡大海等人功不可没。
巢湖水军当时的将领赵普胜、李普胜并非真心归附朱元璋,赵普胜寻机去投奔徐寿辉,李普胜因为想加害朱元璋而被除掉。在朱元璋将巢湖水军收为己有的过程中,廖永安的鼎力支持至关重要。
收到巢湖水军愿意归附的消息后,朱元璋大喜过望,立即亲自前往巢湖,与诸将会面。朱元璋率巢湖水师出东湖口,但被控制入江水道的元中丞蛮子海牙挡住了去路,双方在马场河交战。元军的楼船高大,进退不便,而廖永安操舟若飞,击败元军,朱元璋带巢湖水师顺利返回和州。
朱元璋令将士练习水战,确定作战方案,积极准备渡江,六月初一,朱元璋率军出发,朱元璋和廖永安同在一条船上,行驶在最前面,廖永安问:先打哪儿?朱元璋说先攻牛渚矶。
西北风骤起,朱元璋率军快速逼近牛渚矶,指挥将士奋勇冲击,成功登岸,攻占采石,然后一鼓作气,乘胜攻取太平路,廖永安被封为管军总管。
元至正十六年春天,廖永安跟随朱元璋击破蛮子海牙水栅,生擒陈兆先,攻入集庆路,被提升为建康翼统军元帅。
随后,廖永安率在攻克镇江、常州的过程中屡立战功,被擢升为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
然后,廖永安又率舟师同常遇春从铜陵直趋池州,攻破北门,生擒徐寿辉的守将,攻占池州。
此后,廖永安又与俞通海攻下江阴的石牌戍,招降张士诚的守将栾瑞,被进一步提升为同知枢密院事。
廖永安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在朱元璋队伍中的地位一度高于徐达、常遇春。元至正十七年三月,朱元璋提升廖永安为行枢密院同佥,当时常遇春的职位是中翼大元帅。元至正十八年正月,廖永安被提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而徐达一年后因战功被提升至这个职位。
元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这年十月,封廖永安为楚国公,廖永安是朱元璋封的第一位国公。